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洋  王增民 《北京医学》2014,36(2):145-147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9800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武警河北总队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治疗前平均分值为41.80%,2周后平均分值为28.65%,4周后平均分值为18.0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平均分值为6.22分,2周后平均分值为3.92分,4周后平均分值为1.67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CODI降低的人数逐渐增多,VAS分值不断降低.结论 SDS9800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扩大内在椎间盘的空间和增大椎间隙宽度,增加椎间盘内负压,以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组织粘连、为病变椎间盘提高含水量和恢复高度进而改善症状,为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关于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原理、适应症、外科技术、风险、并发症、短期疗效等文献,并探讨关于长期疗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下腰痛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就其病因而言,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炎症性疾患,②先天性疾患,③退 行性疾患,④外伤性疾患,⑤肿瘤性疾患,⑥其他系统疾病 引起的腰部疼痛。但在骨科门诊中退行性疾患而致下腰痛已 在腰痛诸病因中占据首位。而腰椎的退行性变目前公认为起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引起腰部疼痛很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往往按照椎间盘突出治疗,由于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比较高.本文从概念、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慢性下腰痛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下腰痛的主要原因,近来的研究发现下腰痛主要来源于腰椎间盘内部,腰椎间盘外形正常,无腰椎间盘突出,脊髓造影和CT扫描正常。这种由椎间盘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腰痛,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是慢性下腰痛的最多见类型,约占40%。腰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重要手段和方法。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最近我们的组织学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根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人98例,口服舒根汤,服用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VAS评分病人总满意率达85.7%。结论:舒根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蜡疗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中药蜡疗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情况.结果 42例患者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4±0.65)分下降为(3.5±0.64)分,其优良率为95%.结论中药蜡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且简单易行,可反复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以其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1]。DLBP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何传正  唐海燕  吴发庆 《吉林医学》2010,31(18):2909-2910
<正>腰痛是一种常见病,不仅引起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劳动能力,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1]。临床报道下腰痛在腰痛中最多见,患病率占11.8%~40.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类型,约40%~7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一种非神经根性疼痛综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采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DLBP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62例患者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组,66例患者为保守治疗组。采用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1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第1、2、3、6、9和12个月,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手术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88.7%、91.9%、90.3%、87.1%和83.9%,保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2%、56.1%、54.5%、54.5%、50.0%和51.5%,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2个月,手术治疗组ODI评分较低,与术前及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DLBP的方法,其疗效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吴前程 《吉林医学》2012,33(7):1418-141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给予独活寄生汤,1剂/d,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芬必得,0.3 g/次,2次/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治疗后随访1年,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日前出版的《欧洲脊柱杂志》发表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工程师彭宝淦博士关于“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膜痛”的研究报告。该研究选择243名符合行腰椎融合手术标准的慢性失能性推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genic low back pain)又被称为椎间盘内紊乱症(internal disk derangement,IDD),由Crock[1]于1970年提出,是由于一个或多个椎间盘内部结构和代谢功能出现异常,如退变、终板损伤或释放出某些因子,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不伴神经根性症状或节段间过度活动的影像学表现。现将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治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下腰痛是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中40%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而大部分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本文从病史、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射频热凝治疗和三维正脊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90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7d、30d、90d时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5±0.6)、(1.5±0.4)及(0.9±0.2)分,较对照组(3.5±0.7)、(4.0±0.8)及(4.8±0.5)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射频热凝毁损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肯定确切,优于三维正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CT腰椎间盘造影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腰椎间盘造影术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和/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25例慢性下腰痛患者34个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术,采用统一的椎间盘造影方法和1~5型CT椎间盘造影分型,分析阳性、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的量。结果CT椎间盘造影的34个腰椎间盘中14个为2型,均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0.2~1.1ml,平均0.65ml;2个为5型,均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0.8~1.1ml,平均0.95ml;11个为3型,其中3个为阳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0.7~0.9ml,平均0.8ml,8个为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1.2~1.7ml,平均1.45ml;7个为1型,即正常椎间盘和阴性椎间盘,注射对比剂量为1.2~1.8ml,平均1.5ml。阳性椎间盘([0.810±0.469)ml]与阴性椎间盘([1.480±0.364)ml]所注射的对比剂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通过显示阳性椎间盘对盘源性下腰痛具有定性诊断价值,与普通腰椎间盘造影术比较,CT腰椎间盘造影术具有定位、诊断精确,操作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腰痛患者中绝大部分是下腰痛,而在下腰痛患者中椎间盘源性腰痛大约占85%。椎间盘源性腰痛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焦点,它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不同于神经根性腰痛。现就有关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椎间盘造影进行阐述,对目前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以及最近正在研究的基因治疗和生物学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永江  王清 《中外医疗》2013,32(5):186-187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方法单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因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微创治疗发展迅速,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带来了福音,该文阐述了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最新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对5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02个椎间隙,采用德国BIOTEC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激光功率12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600~1000J。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56例随访1~26个月,平均10个月,49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41例,≥2分8例),7例无效,有效率87.5%(49/5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关键词]腰痛;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相似文献   

20.
刘俊 《吉林医学》2013,(36):7629-7629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例TDR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术后随访2年,考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2年的VAS和ODI评分,及CT分级,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2年的VAS、ODI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手术节段及相邻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较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双节段置换病患发生了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TDR治疗后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