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茂启 《中原医刊》2011,(18):34-35
目的探讨采用阴道后壁环缩法缩窄阴道、矫正轻中度阴道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98例28—43岁轻中度阴道松弛患者,均已婚,有顺产生育史。采用阴道后壁环缩术矫正。结果手术时间25~50min,平均39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直肠及尿道损伤。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1~2个月检查阴道约容纳2横指,术后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患者术后4~8周开始性生活,59例诉性生活改善满意。结论阴道后壁环缩术是矫正轻中度阴道松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松弛症多由产伤引起,例如会阴撕裂、会阴切开等,若早期处理不当均会造成此症。阴道松弛症患者阴道括约肌功能减弱,粘膜皱襞变少变浅,性交或运动时,空气出入阴道腔失去控制,常会有不自主吸、排气现象影响正常生活及性生活和谐,并造成心理压力^[1]。传统的方法是切除一块菱形阴道粘膜及邵分会阴皮肤,并拢缝合裂伤肌肉,以增加阴道口的紧缚力。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恢复期较长,阴道内有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双侧侧壁法阴道缩窄术修复阴道松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侧侧壁法阴道缩窄术的的适应证、优点和手术要点。方法:对112例阴道松弛患者施行双侧侧壁法阴道缩窄术。主要采用阴道两侧侧壁切口,切除平坦、松弛的粘膜,间断、部分重叠地环行缩窄侧壁肌肉。其中102例同时行阴道后壁紧缩。结果:98例随访4个月至2年,其中同时行后壁紧缩95例,Ⅱ期处女膜修补8例,主客观效果良好,性生活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王荣  于夕美  刘凡 《农垦医学》2001,23(5):353-354
1 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于 1 995年 1 0月至 1 997年 4月 ,对两例先天性无阴道的女性患者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 ,患者年龄分别为 2 7岁和 2 2岁 ,均末婚。术后人工阴道长约 8.5cm ,宽约 2 .5cm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分两步同时进行 :①会阴造穴。在外阴前庭中央作一V形切口 ,长 4~ 5cm ,钝性分离尿道口、膀胱、直肠间隙。分离至 4~ 5cm ,长 1 0cm即可 ;②乙状结肠系膜移植。在预定切线上分离乙状结肠系膜 ,将带血管的乙状结肠两端关闭 ,将其下端开放与会阴切口皮肤缝合 ,将降结肠下段与直肠上段行端端两层吻合。2 心理护理由…  相似文献   

6.
阴道松弛症是因分娩、外伤及自然老化而造成的阴道周围肌肉损伤所致。随着人们对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求医者不断增多。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了阴道口的横行小切口完成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阴道松弛症是因分娩、外伤及自然老化而造成的阴道周围肌肉损伤所致.随着人们对性生活质量的提高,求医者不断增多.近三年来,我们采用了阴道口的横行小切口完成手术,取得了较舷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建军 《华夏医学》2006,19(2):209-209
我院门诊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采用阴道缩窄术治疗阴道松弛症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为由于产伤或自觉阴道松弛的妇女,年龄28~35岁,平均31岁。1.2手术方法取截石位,用0.1%新洁尔灭、盐水冲洗阴道后,碘伏消毒会阴。于两侧前庭大腺导管开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治疗护理等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加强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赵杰发 《九江医学》2006,21(3):73-74
为了加强夫妻间和谐的性生活,更促进夫妻间的感情,随之阴道紧缩术也较多地实施。作者认为做好该手术,应需完成以下三方面内容:阴道需达到有效的张力;处女膜后区的粘膜裂口很好的对合之修复;扩大会阴后区皮肤面积。作者同时测量了13例非手术女性阴道后缘与肛门缘皮肤距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0岁,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3~43岁,其中2例24岁,2例28岁,有较多的性生活及人流史,但未婚,因重新选择配偶而要求手术,其他均已婚,生育1~2胎。1·2手术方法手术时间选择在经期后1周,术前3天,每天1次清洗会阴并用洁尔阴消毒外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侧壁法阴道缩窄术的的适应证、优点和手术要点.方法对112例阴道松弛患者施行双侧侧壁法阴道缩窄术.主要采用阴道两侧侧壁切口,切除平坦、松弛的粘膜,间断、部分重叠地环行缩窄侧壁肌肉.其中102例同时行阴道后壁紧缩.结果98例随访4个月至2年,其中同时行后壁紧缩95例,Ⅱ期处女膜修补8例,主客观效果良好,性生活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术式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护理程序在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无阴道,即阴道闭塞,俗称“石女”,该病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科应用乙状结肠代阴道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手术效果反应良好。本文着重介绍围手术期应用护理程序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改良式阴道紧缩术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军 《广西医学》2008,30(5):728-729
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我院门诊采用改良式阴道紧缩术治疗阴道松弛症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小琼  周笑珍 《吉林医学》2014,(10):2244-2245
目的:分析阴道再造术的护理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收治的24例先天性无阴道、阴道闭锁无子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24例患者进行阴道再造术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析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24例阴道再造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5 d,均痊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2周发生阴道回缩,经换药、植皮后痊愈。对本次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有1例患者发生阴道粘连挛缩、狭窄,其余无复发现象,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在阴道再造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在手术过程中做好综合性护理,患者出院前要对其进行正确、全面的健康指导,综合各个方面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阴道瘘灌洗方法优点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1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护理方法观察.结果 通过护士精心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患者得到了良好治疗和护理.重视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通过术前后加强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肠外营养输注时的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等护理,重点是在术前和术后采取了不同的灌洗方法保持阴道、肠道清洁和减少感染,为手术取得了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人工阴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无阴道为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的结果,几乎都合并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卵巢一般正常。人工阴道成形术是先天性无阴道病人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先天性无阴道病人19例,并全部施行了羊膜阴道成形术。护理人员针对此病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佳 《健康问答》2005,(8):27-27
过去少有人问津的“阴道紧缩术”近2年成了“香饽饽”:有的医院平均每2天就要做一例这样的手术,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做2例。为提高夫妻生活质量,观念更新,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紧缩”术。  相似文献   

18.
膀胱阴道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洋 《吉林医学》2006,27(2):152-153
目的:探讨膀胱阴道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3例膀胱阴道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过程。结果:由于重视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术后护理,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膀胱阴道瘘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于桂云  蔡明哲  艾丽萍 《吉林医学》2010,31(20):3283-3284
近年来,覆盖材料方面在阴道成形术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补片(ADM)由基底膜层(较光滑)和真皮层(较粗糙)两个面组成,其完整的基底膜复合物(BMC)中含有完整的Ⅳ型胶原,可为上皮细胞的移行和定植提供一个天然平面,有利于ADM的上皮化;真皮层中主要是、Ⅲ型胶原和弹性纤维,其天然的三维框架结构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和毛细血管增生,可快速血管化,从而加速机体的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谢慈妹 《广州医药》2012,43(4):75-76
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患者围手术期一系列护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5输尿管阴道瘘患者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予手术前心理疏导和术后基础护理落实、专科护理观察、康复及护理教育。结果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出院1个月顺利拔管,仅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3个月出现漏尿现象。结论规范专科护理及康复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