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头至小转子远端下5 cm内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1-2]。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老龄化问题严峻[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骨折会引起患者髋部疼痛,下肢畸形,导致站立、行走困难,同时,骨折导致的出血会引起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龄老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很高,约占3.57%,因高龄老人骨质疏松,较小的外力即可导致复杂的粉碎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由于高龄患者体弱多病、骨折类型复杂,手术方案的选择一直是一个难题。我们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随访3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庞再力 《黑龙江医学》2013,37(8):781-784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其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高龄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4%[1]。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骨折常合并有转子后部和股骨矩的破坏,治疗不当易产生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因治疗不当而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 又称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ITF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常用的ITF临床分型有2种: Evans-Jensen分型(1980)和AO分型(1981).手术治疗可以使高龄ITF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5cm区域内的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吴浩波等【1】报道全球每年约发生170万例髋部骨折,而转子间骨折占将近一半,且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程志安等【2】调查了3449例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从髋部骨折的类型来看,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转子间骨折,其比例为1.33:1。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转子间骨折呈双峰分布,即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多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引起,以及老年人,老年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年轻人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上争议较少,一般均主张手术,而对于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其他内科疾病,如牵引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病亡率可高达35%。除非患者有特殊病情,目前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曾波等【3】报道了448例髋部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占58.7%,保守治疗的仅占6%。本文对近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 (BMD)值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5 1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按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分组 ,选择性行骨密度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对临床髋部骨折患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组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同性别正常人骨峰值的 2 .5s;同性别、同年龄组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老年人髋部骨折主要集中在 6 0~ 79岁之间 ,占同期髋部骨折的74 %。结论 老年人骨量低于同性别骨峰值应视为髋部骨折的危险人群。骨量降低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前提条件 ,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或发生转子间骨折 ,主要决定于受伤时的暴力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Pei F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6):3245-3246
股骨颈骨折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到股骨颈头颈交界部的髋部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逐渐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5万髋部骨折患者,直接经济损失为200亿美元,预计2010年患者数将上升到50万。髋部骨折后患者活动能力将下降,1/3患者将因骨折而丧失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家庭或社会福利机构的照顾,带来极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老年人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Ⅳ型的治疗目前没有太大异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手术治疗高龄(≥70岁)髋部骨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05年10月54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包括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9例,全髋关节置换(混合型)13例,加压空心螺钉固定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滑动式鹅头钉固定30例。结果全部患者平均住院21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10例(18.5%)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4例)和心血管系统(3例)并发症最为高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6d。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应尽量采用创伤小、快速的麻醉及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且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往往导致肺炎、泌尿道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是一种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能满足早期下床活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使用PFNA [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微创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72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髋部骨折包括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早期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多数老年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疾病及骨质疏松,治疗存在多方面挑战,而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也会降低治疗效果,其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是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国际医学交流的逐渐增多,国内骨科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已逐步认识VTE发生的严重性及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性。目前,VTE发病率与麻醉的相关性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缺少随机双盲对照法研究不同麻醉方法与髋部骨折手术后VTE发病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闭合PNF钉固定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为1.5:1,属于关节囊外骨折,是老人髋部最常见的骨折[1].  相似文献   

12.
江建红 《中外医疗》2012,31(4):161-16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转子间骨折越来越常见。研究报道其发生率已占髋部骨折的31%~51%[1]。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青睐[2]。我科于2006年月1月至2010年月10月共收治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经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多种原因,髋部骨折发生率较高,而转子间骨折是其常见类型.为了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我们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髋部骨折病人135例,其中采用DHS(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病人46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12月175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70例高龄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经2个月~6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5%。结论:尽早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及恢复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12月20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80例高龄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得到2个月~6年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85%。结论:尽早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及恢复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12月200例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60例高龄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得到2个月~6年随访,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Harris评分优良率85%。结论尽早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及恢复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与死亡率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差异、病死率的差异,总结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机、伤前健康状态、并发症、麻醉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获得1年随访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7例,男101例,女2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7例,股骨颈骨折140例,1年累计死亡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股骨颈组(P=0.03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待手术时间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充分认识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不同临床特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改善术前健康状态,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35.7%.好发于老年人,其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岁,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原因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扭转,跌倒或使大转子直接触地致伤造成:年轻人骨折则多因高能量损伤而致.由于该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及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1].临床治疗方法很多,随着内固定物与治疗方法的改进,尤其近年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应用以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笔者总结2006年8月~2008年6月应用PEN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庄云强  吴丹海  毛伟明  薛波 《浙江医学》2011,33(11):1669-167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间的骨折。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化,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动力髋螺钉(DHS)等髓外固定,到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等髓内固定的过程。不合适的内固定会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螺钉切出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PFN由于稳定性好、创伤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骨结构退化性病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折,髋部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髋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90%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囊内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均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内固定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