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及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对26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别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种护理措施母乳始动时间与母乳量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在母乳始动时间与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母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王丽莉  闻爱群  赵灵 《中外医疗》2013,(32):150-151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后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2年9月的60例行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分析两组产后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h的泌乳充足率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泌乳始动时间〈24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60.00%vs.26.67%,P〈0.05),49-72 h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0.00%vs.30.00%,P〈0.05);观察组的泌乳充足率(73.33%vs.46.67%,P〈0.05)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76.67%vs.50.00%,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剖宫产后的泌乳功能及泌乳量,可在剖宫产产后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彦蕊 《大家健康》2016,(8):199-19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于2015年11月至12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此之外给予乳房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房胀痛方面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乳房胀痛的出现,是值得推荐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毛玉洁 《华夏医学》2013,(5):964-966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乳房护理,干预组给予产后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发生率、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泌乳始动时间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例数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成功母乳喂养的产妇例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可加快产妇产后的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刘瑛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14-17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影响,为其临床护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均比对照组产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剖宫产产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其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这对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促进产后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12年6~12月在我院住院剖宫产的产妇124例,按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4例采用乳房穴位按摩催乳的方法、母乳喂养、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出院干预;对照组60例用常规母乳喂养、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感受,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肿胀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感受、泌乳的始动时间、泌乳量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使母乳喂养率达到100%,患者满意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57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哺乳指导,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并给以母婴同室。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给予心理护理、乳房按摩、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更充足(P〈0.01)。结论:产后早期给予心理护理、乳房按摩、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可明显缩短始泌乳时间,泌乳充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5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催乳素水平、婴儿体重、母乳喂养次数、喂奶前乳房充盈度、满意度及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次数多于对照组,喂奶前乳房充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出院当天婴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干预内容、干预手法、干预效果的满意度和喂养方法、喂养好处、喂养技巧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次数,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和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房燕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40-141,14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后早期泌乳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24h者占86.7%(52/60),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24h者占61.7%(37/60);观察组产妇产后72h母乳充足人数占83-3%(50,60),对照组产后72h母乳充足人数占60.0%(36/60);观察组产后72h母乳喂养人数占85.0%(51/60),对照组产后72h母乳喂养人数占56.7%(34/6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使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促进早期泌乳成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6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产后6小时开始施行乳房按摩,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续3天。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状况,对保证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红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9-34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8月收治的产妇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予以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产妇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泌乳分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母乳喂养率以及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产后母乳量的分泌和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且促进了产妇和护理人员的良好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按摩促泌乳量与泌乳始动时间.方法选择接受手术的110例初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由经培训护理人员于术后4h进行乳房按摩,分别于产后24h、72h,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泌乳量、泌乳始动平均时间以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24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24(43.64%)人,产后72h,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者为46(83.64%)人,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更多.观察组泌乳始动平均时间(16.3±2.1)h明显小于对照组(23.6±2.2)h,泌乳始动平均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率更高.结论术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可提高初产剖宫产产妇乳房舒适度,增加乳汁分泌量,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应用PHENIX治疗仪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早期治疗对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实行母婴同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HENIX治疗仪,于产后当天开始,选择催乳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情况。结果产后早期应用PHENIX治疗仪对产妇的乳房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高,(P<0.05)。结论应用PHENIX治疗仪对产后的乳房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可提前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增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双维度解决模式对初产妇剖宫产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的97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予常规产科剖宫产后护理模式,观察组49例予双维度解决模式进行剖宫产后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剖宫产后喂养自我效能、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维度解决模式可提高初产妇剖宫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初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初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术后48h内泌乳量充足率以及产妇主动哺乳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1);观察组48h内泌乳量充足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每天主动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产后康复治疗仪和手法乳房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法乳房按摩的剖宫产手术并有母乳喂养需求初产妇46例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46例接受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剖宫产术并有母乳喂养需求的46例产妇为观察组,对两组泌乳量、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16.24±4.63)h,与对照组(24.31±6.7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72 h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母乳喂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乳房按摩比较,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剖宫产后初产妇效果显著,可增加泌乳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母婴分离情况下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母婴分离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促泌乳护理和出院后延续性指导。观测、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前3d的平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分离状况下的母乳喂养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口服拉贝洛尔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母乳喂养指导与临床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依从性、哺乳时间的规律性、术后3 d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大部分产妇于产后24-48 h开始泌乳,对照组大部分产妇于产后48-72 h开始泌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依从性、哺乳时间的规律性、术后3 d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予护理干预,能够使产妇早期泌乳,适时哺乳;宣教科学用药安全性和避免在乳汁中药物浓度最高峰期间哺乳,能提高其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及规律性,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109例剖宫产初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早期泌乳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24小时内泌乳始动率85.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充足率85.45%、母乳喂养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64.82%、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早期泌乳功能,提高泌乳始动率、泌乳充足率和母乳喂养率,在提高新生儿喂养质量和促进产妇机体恢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廖红  李婉容  李明丽 《河北医学》2016,(7):1182-118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经产道分娩率86.00%,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259.03±33.47) mL,对照组产妇产后24h 出血量(378.14±39.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产后均随访3个月观察组纯母乳喂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泌乳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