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儿科收治的疑似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278例新生儿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78例中临床确诊263例。微柱凝胶卡式法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76.4%明显高于试管法的59.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90.5%明显高于试管法的66.2%,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99.2%明显高于试管法的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对于辅助诊断HDN优于传统试管法,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易观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技术对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的检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芳  苗天红  孙云  刘素芳  刘长利 《北京医学》2009,31(11):691-692
目的通过对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的比较,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新生儿溶血病(HD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对疑似HDN的1580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1580例黄疸患儿试管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52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18例,Rh血型不合34例;微柱凝胶技术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6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631例,Rh血型不合34例。两组比较试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将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阳性、试管法阴性的13例做放散试验,阳性12例,阴性1例。结论与传统试管法相比,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可以提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阳性率,但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卡式检测法(MGCP)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10月我院疑似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MGCP及试管法抗人球蛋白试验(TAT)行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对比MGCP、TAT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MGCP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的阳性检出率(82.50%、87.50%、92.50%)均高于TAT各项试验(67.50%、72.50%、76.25%)(P<0.05)。MGCP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试验、红细胞放散液鉴定试验的诊断灵敏度(89.19%、94.59%、100.00%)均高于TAT各项试验(72.97%、78.38%、82.43%)(P<0.05)。MGCP检测所用时间短于TAT,操作条件要求低于TAT,不同操作者判定结果的差异小于TAT。判读结果时,MGCP检测的凝集强度较TAT高1+~2+。结论:采用MGCP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的灵敏度较高,能显著提高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降低漏诊率,且MGCP检测更简单、便捷、直观,可为临床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MGT)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同时用抗人球蛋白试管法(TAT)作对照.结果 121例作直接Coomb,s试验对照:MGT法阳性有31例,TAT法阳性为18例;游离抗体试验:MGT法阳性61例,TAT法阳性为55例;抗体释放试验共有126例作对照:MGT法阳性为74例,抗人球蛋白试管法阳性为59例.结论 MGT法比传统的TAT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高,结果判断直观可靠,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并分析一例黄疸送检新生儿的血清学特点,考查是否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简称HDN).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进行ABO正定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总胆红素检测,游离试验,释放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试验等综合鉴定.结果 新生儿血型为A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均阳性均检出不规则抗D抗体.结论 为Rh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合并ABO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6.
禹梅  张慧君  屈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04-3405
目的评价微柱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与微柱凝胶法对120例母婴A B 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三项检测中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微柱凝胶试验法检出阳性数分别为12,15,89(其中游离试验8例、释放试验7例均为弱阳性,结果模棱两可)。结论经典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稳定可靠,微柱凝胶试验法在新生儿溶血检测中可出现模棱两可、不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陈华  伍燕  王娇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79-308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儿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4例(87.1%),抗体游离试验阳性56例(90.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9例(95.2%);采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2例(67.7%),抗体游离试验阳性48例(77.4%),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2例(83.9%);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χ2=3.86,P=0.04;χ2=4.21,P=0.0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性高于试管法,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溶血病IgG类抗-A(B)抗体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种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样游离抗体实验和释放实验中IgG类抗-A(B)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临床送检的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样进行常规血型血清学分析,对新生儿血样进行游离抗体和放散液IgG类抗-A(B)抗体分别采用凝聚胺、微柱凝胶卡和手工抗人球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观察阳性检测率。结果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改良抗人球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方法(P<0.05),凝聚胺法漏检率较高,不适用于IgG类抗-A(B)抗体的测定,且微柱凝胶也有漏检现象。结论新生儿溶血病IgG类抗-A(B)抗体三种检测方法中以微柱凝胶法和改良抗人球法为佳,但对弱凝集微柱凝胶有漏检现象,改良抗人球法有操作步鄹较多,影响因素较多的缺点,凝聚胺法阳性检出率最差,不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临床建议应用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抗人球法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三种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样游离抗体实验和释放实验中IgG类抗-A(B)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样进行常规血型血清学分析,对新生儿血样进行游离抗体和放散液IgG类抗-A(B)抗体分别采用凝聚胺、微柱凝胶卡和手工抗人球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观察阳性检测率.结果 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改良抗人球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方法(P<0.05),凝聚胺法漏检率较高,不适用于IgG类抗-A(B)抗体的测定,且微柱凝胶也有漏检现象.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IgG类抗-A(B)抗体三种检测方法中以微柱凝胶法和改良抗人球法为佳,但对弱凝集微柱凝胶有漏检现象,改良抗人球法有操作步鄹较多,影响因素较多的缺点,凝聚胺法阳性检出率最差,不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临床建议应用微柱凝胶法和手工抗人球法为佳.  相似文献   

10.
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CCT)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采用MCCT对105例HDN患儿进行检测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同时用传统的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TCT)作比较。结果统计学上两种方法对HDN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但MGCT能检出TCT所不能检出的阴性血样,比TCT检测凝集强度高1+ ~2+。结论MGCT能快速准确检测出HDN,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结果可保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凝胶法在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85例溶血病疑似新生儿进行研究,分别应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溶血病免疫性抗体检测,比较HDN免疫性抗体及HDN免疫性抗体特异性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81.2%、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87.1%、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91.8%,符合率为91.8%;对照组对应阳性率分别为64.7%、70.6%、75.3%、75.3%,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对免疫性IgG抗体、IgG抗A、IgG抗B、IgG抗D、IgG抗E、IgG抗cE阳性率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胶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与试管法相比,所受影响因素更少,敏感性高,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罗梅  陈方祥  何静  刘建忠 《重庆医学》2007,36(24):2486-2487
目的比较酶试验和微柱凝胶法(MGCP)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检测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方法检测62份新生儿溶血病样本,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试验和MGCP两种方法中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酶试验与微柱凝胶法的检出率相似,但后者操作简便、快速,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与试管抗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做三项实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游离IgG抗体测定、放散实验。结果两法检测126例(Rh(D)均为阳性)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6例(60.3%)、50例(39.7%)。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达98%,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实验室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伟  王跃华  王芳  黄霞 《重庆医学》2006,35(12):1066-1067
目的探讨微柱凝集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痛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ioVue微柱凝集技术。对105例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抗球蛋白试管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BioVue微柱凝集技术与传统的抗球蛋白试管检测法无差异。结论BioVue微柱凝集技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抗球蛋白试管检测法进行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病的检测,其影响因素少,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卢磊  刘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38-39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探讨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57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在157例患者中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9例(43.9%),其中ABO-HDN64例(92.8%),Rh-HDN5例(7.2%)。在64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9例,占45.3%,B型35例,占54.7%。ABO-HDN患儿A型与B型分布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05)。出生天数≤3d的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65.2%(58/89),明显高于4~7d的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20.8%(11/53),7d的15例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值得推广。新生儿血标本早期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诊断技术——微柱凝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0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实验与试管抗球蛋白实验同时平行做在项实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游离IgG抗体测定、放散实验。结果 两法检测126例(Rh(D)均为阳性)疑为新生儿血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6例(60.3%)、50例(39.7%)。结论 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与临床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检测技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MGCT)和试管抗球蛋白实验(TCT)同时平行做三项实验进行对比:①直接抗球蛋白试验,②游离IgG抗体试验,③放散试验.结果:MGCT与TCT两种方法检测98例(均为Rh阳性),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样本,阳性率分别为65.3 %(64例);49.9 %(46例) .两种方法检测HDN的发生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受人为因素影响少和结果可保存等优点,不足之处是价格偏高.  相似文献   

18.
MGCT与TCT法对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诊断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检测技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 (MGCT)和试管抗球蛋白实验 (TCT)同时平行做三项实验进行对比 :①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②游离IgG抗体试验 ,③放散试验。结果 :MGCT与TCT两种方法检测 98例 (均为Rh阳性 ) ,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样本 ,阳性率分别为 6 5 .3% (6 4例 ) ;4 9.9% (4 6例 )。两种方法检测HDN的发生呈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受人为因素影响少和结果可保存等优点 ,不足之处是价格偏高  相似文献   

19.
谭兵  张国珍  李青  李成  吕莉 《重庆医学》2008,37(14):1586-158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CT)在Rh(D)阴性孕妇抗D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GCT对42例Rh(D)阴性孕妇进行血清IgG抗D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效价测定,同时用传统的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传统试管法)作对比;对抗D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跟踪进行IgG抗D的检测。结果采用柱凝集技术,42例Rh(D)阴性孕妇中13例(31.0%)抗D呈阳性,其中10例(23.8%)效价大于或等于64;传统试管法12例(28.6%)呈阳性,其中3例(7.1%)效价大于或等于64。11例新生儿抗D检测阳性,其中10例均为孕妇抗D效价大于或等于64,全部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Rh(D)阴性孕妇抗D检查有实用价值,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传统试管法,对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筛检有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