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OX抑制剂凯纷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A组(I/R组)、B组(I/R+凯纷10mg/kg)、C组(I/R+凯纷15mg/kg)。采用颈内动脉丝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再灌注后24、48、72h分别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72h后处死实验大鼠,取大脑切片行10g/L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并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再灌注后24、48、72h各组NDS评分,B、C两组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24、48、72h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后72h脑梗死容积百分比B、C两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COX-2抑制剂凯纷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建立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设立实验组G3,实验组G2及对照组G1。处死动物后,即时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脑组织湿/干重比值,脑组织学光镜检查等。结果 四项检测方法从不同方面证实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抗自由基,稳定细胞膜,降低内皮素,保护脑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与未用牛磺酸组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50只,雌雄不拘,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即对照组和血塞通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6、12、24和48 h 5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每组10只。血塞通组于再灌注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5 mg/100 g)腹腔内注射后,其他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0.5 mL/kg)腹腔内注射后,均每间隔6 h等量注射;检测用于脑组织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体内SOD减少,MDA增多,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而清除减少。而血塞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OD增多,MDA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PJ34干预治疗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Ⅰ组),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PJ34(Ⅱ组)、生理盐水(Ⅲ组)和假手术组(Ⅵ组);通过Klenow标记及TUNEL染色技术检测鼠脑中单、双链DNA断裂,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PARP-1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脑组织及血浆中TNF-α、IL-6及IL-8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Ⅰ组比较,Ⅲ组鼠脑缺血侧DNA单、双链断裂,PARP-1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Ⅱ组缺血侧脑中Klenow及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ARP-1的表达明显减少,TNF-α、IL-6及IL-8含量和凋亡减少.[结论]PARP-1抑制剂PJ3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O)缺血 1h再灌注 2 4h模型 ,2 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组。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TUNEL法分别观察各组P53 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假手术组为 0分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2 8± 1 0分 ,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组为 1 3± 0 7分 ;P53 蛋白染色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为 0个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12 3± 2 5个 /高倍视野 ,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组为 5 5± 1 3个 /高倍视野 ;凋亡细胞数假手术组为 0个 /高倍视野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7 6± 1 0个 /高倍视野 ,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组 3 5± 0 9个 /高倍视野。胰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组各项数据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减少 ( P <0 0 1)。结论 胰蛋白酶抑制剂可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抑制神经细胞P53 蛋白的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是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组分别于术后给予不同剂量脑心通灌胃,术后24、48、72、96h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TTC染色及测定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低、高剂量组均能减少大鼠脑梗死体积;提高脑缺血区bcl-2的表达.结论 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对大脑皮层及海马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瑞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26-127
目的探讨自由基代谢和兴奋性氨基酸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手术组与假手术组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变化;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生再灌注损伤时,手术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MDA、N0水平和NOS活力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SOD、GSH-Px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5),GLU和GABA的比例与假手术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过程中,自由基过量生成,GLU/GABA比例严重失调.以上两方面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藏药唐古特红景天在低氧条件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疲劳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为常氧对照组、低氧组和唐古特红景大、中、小剂量组。将低氧组和唐古特红景大、中、小剂量组放入模拟海拔5500m的低氧低压舱内;常氧对照组和低氧组每天0.9%生理盐水灌胃,红景天每天以成人剂量的20倍、15倍和10倍灌胃,连续给药14d,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膈肌最大收缩力、最大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时间、疲劳时间和疲劳指数以及血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值。[结果]低氧组大鼠的膈肌最大收缩力、最大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时间、疲劳时间和疲劳指数均较用药组和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古特红景天不同剂量组可显著降低ET-1含量(P﹤0.05),同时MDA、SOD、GSH、GSH-Px和NO与低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唐古特红景天在低氧环境下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脉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 ~ 300 g,随机分为5组(n=16):Ⅰ组(假手术对照组)、Ⅱ组(脑缺血再灌注组)、Ⅲ组(生脉预处理组)、Ⅳ组(生脉后处理组)和Ⅴ组(生脉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大鼠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2h.Ⅲ组大鼠线栓成功前60 min给予腹腔注射生脉15 mL/kg,Ⅳ组大鼠线栓成功后10 min给予腹腔注射生脉15 mL/kg.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并且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Bc卜2/Bax).结果Ⅰ组和Ⅴ组相比,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梗死灶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Bcl-2与Bax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和Ⅴ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均升高,Bcl-2/Bax降低,脑梗死灶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Ⅲ组和Ⅳ组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Ⅳ组比较,Ⅲ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生脉注射液预处理和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从而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且生脉注射液预处理较后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再生,研究新生神经细胞的功能。方法:取6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MCAO)组,各组又分为再灌注3 d、7 d、14 d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新生神经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统计各脑区新生神经细胞数。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侧脑室区、蛛网膜下腔和海马CA1区都存在Brdu阳性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新生的神经细胞能分泌Ach和GABA神经递质;流式细胞仪计数统计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间点都有新生神经细胞,其中以7 d新生神经细胞数达到高峰。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在损伤的脑组织中能大量再生神经细胞并有少数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导细胞死亡DNA片段因子-45样因子-B(CIDE-B)表达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脑缺血30min(n=6)、90min(n=6)和120min(n=6)再灌注组。参照Pusinelli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IDE-B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30min、90min和120min,海马区凋亡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t=3.12,P〈0.05;t=3.94,P〈0.01;t=2.47,P〈0.05);同时,CIDE-B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t=2.46,P〈0.05;t=3.93,P〈0.01;t=2.28,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IDE-B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呈时相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最佳剂量、最佳时间,评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做对照,比较静注各组药物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通过注射给药部位刺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常规体外溶血试验评价各组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与静注生理盐水相比,0.75、1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均能明显降低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组和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组;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组的注射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最高。各组注射部位没有充血、出血、肿胀以及坏死等异常;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无一死亡;且均不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或凝聚。结论:在预防丙泊酚注射痛中,0.75 mg/kg的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即可达到较理想的镇痛效果;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与1.5 mg/kg丙泊酚的混合液的效果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相当,并优于静注0.75 mg/kg氟比洛芬酯+止血带阻断静脉1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后立即注射丙泊酚的镇痛效果最差。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以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丙泊酚注射液无明显的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吴茱萸次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大鼠实验前30min静脉注射吴茱萸次碱(50、100、300μg·kg-1),然后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于再灌注后6、12、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呈剂量依赖性减少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功能预后,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吴茱萸次碱治疗组脑梗死后CGRP含量和溶媒组比较显著增高。结论吴茱萸次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组织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诊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脑性盐耗综合征的26例,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5例死亡,2l例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 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高尿量、血浆心利钠肽和脑利钠肽升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特点,补盐、补水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茶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银杏液组和茶色素组(50、100和200 mg/kg)。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范围达23.5%±4.6%,神经症状评分增高为(2.8±0.4)分。中、高浓度茶色素可明显缩小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范围(18.5%±3.6%和14.2%±2.9%)(P〈0.01),高浓度茶色素可改善大鼠神经症状评分(1.9±0.3)分(P〈0.05)。与假手术大鼠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中、高浓度茶色素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分别为(16.98±0.95)μmol/mg·prot和(3.89±0.23)U/mg.prot,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6.12±0.39)μmol/mg·prot和(1.89±0.21)U/mg·prot(P〈0.01),中、高浓度茶色素处理后可明显抑制NO含量和iNOS活性增高,NO分别为(14.26±1.21)和(11.25±1.07)μmol/mg·prot,iNOS分别为(3.45±0.22)和(2.85±0.25)U/mg·prot。结论茶色素可浓度依赖性地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诱导的NO产生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皮素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内皮素(ET-1)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缺血耐受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大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用RI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ET-1含量。结果实验鼠四血管阻断(预处理)3min后12h组、24h组脑组织ET-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P<0.05),72h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短暂的非不可逆损伤性3min脑缺血灌注72h后脑组织中ET-1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脑缺血耐受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在不同方法处理后的ALT、AST含量和SOD活性,制作肝脏冰冻切片观察。结果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可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血清ALT、AST含量。病理学观察:与S组相较,IR组肝组织损伤明显;与IR组相较,P组及Dex组损伤减轻,N组损伤加重。结论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对腹腔镜胆囊术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ASAI~II级择期行LC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在气管插管后和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观察三组患者术后4、8、12、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麻醉苏醒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等情况。结果C组术后4、8、12、24hVAS明显低于B组(P〈0.05)和A组(P〈0.01);术后要求使用镇痛药的时间,C组明显长于B组(P〈0.05)和A组(P〈0.01);使用镇痛药的比例,C组明显少于B组(P〈0.05)和A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前及术毕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