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西结核杆菌(T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广西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及其死亡病例信息,分析双感死亡病例三间分布;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7年共有2421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其中死亡375例,平均病死率为15.49%。2011-2017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各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14.451,P=0.001)。各地平均病死率最高的为北部城市(其中柳州市最高),最低的为南部城市(其中防城港市最低),各地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6.799,P<0.001)。抗TB治疗持续时间≥180天(OR=0.799,95%CI=0.337-0.996)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OR=0.141,95%CI=0.087-0.230)是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值小于200个/ul(OR=22.639,95%CI=11.159-41.095/OR=17.590,95%CI=7.500-41.252)是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发现以及健康宣教工作力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医院HIV/AIDS病例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云南省某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455例,分析不同特征患者死亡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5例患者中死亡67例(14.72%)。男性、单身、同性性传播、首次就诊CD4...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双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双感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全省161例双感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 结果 双感患者的依从性为80.1%,单因素分析显示,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民族(P=0.047)、文化程度(P=0.034)、年龄(t=-2.543,P=0.012)、家庭人口数(t=-2.260,P=0.025)、家庭年人均收入(t=2.258,P=0.025)、居住地到抗结核治疗机构距离(t=-2.672,P=0.0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37)、居住地到抗结核治疗机构距离远(OR=1.020)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 结论 要增加双感患者治疗依从性,应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适当为贫困患者适当提供补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2.85,95%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0.17,95%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3.44,95%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卡氏肺囊虫病(PCP)预防治疗对TB/HIV双重感染病人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治疗管理的TB/HIV双重感染病人726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落实组"与"未落实组"的性别、年龄、CD4值和结核菌涂片情况类似;"落实组"治愈或完成治疗率更高。结论落实PCP预防治疗可大大减少合并PCP发病机会及导致的死亡;可明显提高抗结核治疗治愈或完成治疗率,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HIV/AIDS并发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同时抗结核治疗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V)时,在两者的治疗上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结核病是AIDS患者首要死亡原因。我们观察了11例复治结核并HIV/AIDS双重感染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对象:复治结核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7~46岁,平均33.8岁;患者均经自治区疾控中心确诊为HIV/AIDS。11例中初治复发4例,初治失败4例,初治错误3例;结核病人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各5例,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例。(2)方法: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各留3份痰标本(1份晨痰,2份即时痰),以齐-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评价云南省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患者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效果,分析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云南省7个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县(区)登记管理治疗的445例双重感染患者的抗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并对患者存活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双重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成功率89.21%、病死率为4.94%,经配对秩和检验,患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显著提升,免疫状况明显改善;COX回归模型分析,中断服药和重症是引起双重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早期筛查并及时予以标准化治疗,同时保证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尤其是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能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以挽救双感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性调查基层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TB/HIV)双重感染诊断治疗专家组合作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国家TB/HIV双重感染合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已经开展TB/HIV双重感染的3县(区),使用观察法和关键知情人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TB/HIV双重感染防治合作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成立TB/HIV双重感染诊断治疗专家组是十分必要的,且需要建立由结核病专家和艾滋病专家组成的诊断治疗专家组;三县为开展TB/HIV双重感染工作,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传染病专科医院为中心的会诊模式;会诊中以HIV/AIDS中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主。但是领导重视程度和协调机制、专家诊断治疗水平、医疗机构参与、医生态度和投入的时间等因素仍然是导致诊疗延误的重要因素。结论建立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治疗专家组,是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领导重视和制度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间的协调力度;医患双方的宣传教育健全合作机制,避免和减少延迟诊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艾滋病死亡构成,一直高居传染病死亡构成的首位;结核病年发病率高居传染病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09年在我国130万例(110万~150万例)新发结核病患者中,大约有1.9万例(1.2万~2.9万例)患者同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2007—2008两年间进行的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调查也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云南省TB/HIV患者的流行特征和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云南省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218名TB/HIV患者进行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知识综合得分为(8.23±2.01)分。职业(χ2=22.515)、婚姻状况(χ2=50.110)、患者来源(χ2=6.378)、住院治疗(χ2=3.915)、管理方式(χ2=4.579)及抗病毒治疗(χ2=11.342)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结核病知识综合得分的因素有患者来源(Waldχ2=6.277,P=0.02)和抗病毒治疗(Waldχ2=10.678,P〈0.001)。结论云南省TB/HIV患者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82.29%,高于全国结核病防治知识80%的目标。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针对性的制作各种不同的宣传材料,积极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云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结核病(TB)患者抗结核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TB/HIV双重感染防治监控评价体系,分析云南省2010—2013年登记TB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比较HIV阳性TB患者和HIV阴性TB患者的特征及抗结核治疗效果。数据采用单因素χ2检验,筛选有影响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IV阳性TB患者治疗成功的因素。结果共登记报告HIV检测阳性TB患者1 526例,HIV阴性TB患者51 838例。与HIV阴性患者比较,HIV阳性TB患者痰涂片阴性比例较高(67.96% vs 56.00%,χ2=327.54,P<0.001),复治比例较高(22.87% vs 3.69%,χ2=1 342.6,P<0.001)、治疗成功率较低(88.07% vs 95.81%,χ2=210.08,P<0.001)、非结核死亡率较高(5.77% vs 0.61%,χ2=524.73,P<0.001);诊断肺结核时CD4<200 个/μL 和治疗分类为复治是影响HIV阳性患者抗结核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早发现HIV阳性TB患者,结合其CD4水平及时提供抗结核治疗,加强患者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9年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的相关信息,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4 347例HIV/AIDS,其中死亡组1 449例,对照组2 898例。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死亡的危险因素中,发生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且未检测耐药、最近一次病毒载量无结果且未检测耐药分别是不耐药的1.75倍(95% CI: 1.22~2.52, P=0.003)、2.26倍(95% CI: 1.69~3.03, P<0.001)、35.27倍(95% CI: 26.54~46.87, P<0.001);30~50岁和≥50岁分别是18~30岁的1.40倍(95% CI: 1.01~1.94, P=0.042)和4.02倍(95% CI: 2.80~5.77, P<0.001);男性是女性的1.37倍(95% CI: 1.08~1.74, P=0.011);注射吸毒传播途径是异性传播途径的6.27倍(95% CI: 2.00~19.61, P=0.002);治疗前WHO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是Ⅰ期/Ⅱ期的1.41倍(95% CI: 1.12~1.76, P=0.007);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350个/μL的1.95倍(95% CI: 1.50~2.54, P<0.001)。结论  耐药、耐药检测、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治疗前WHO临床分期、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安徽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发生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HIV/AIDS的耐药监测对减少艾滋病死亡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及时进行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贵州省肺结核(tuberculosis,TB)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确定结核病人感染HIV的高危因素,为制定TB/HIV双重感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核病专报网中贵州省肺结核患者信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肺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为0.13%,其中,男性感染率为0.16%,女性为0.09%,男性高于女性;高危人群以30~44岁的青壮年为主,感染率为0.29%;侗族感染率为0.42%,高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肺结核患者感染HIV的高危职业为驾驶员及海员,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和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结论 贵州省肺结核人群HIV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青壮年男性、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应作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尚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患者HIV筛查及疫情填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入组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且年满16周岁的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3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平均年龄(36.0±9.9)岁,62.4%是男性,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66.2%).病例平均随访治疗时间为21.7个月,绝大部分病例依从性>90%,即平均每月漏服次数不足1~5次.抗病毒治疗后,第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5、0.94、0.93、0.92和0.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个/mm3之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艾滋病患者低(HR=0.16,95%Cl:0.09~0.28)、经母婴传播等途径(不包括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经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HIV者低(HR=0.35,95%Cl:0.13~1.00).结论 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较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阳贵  陆娟  马丽  刘泓  张为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10-5412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情况及其特征并进行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的TB/HIV双重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第五轮全球基金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的4个区,选择2007年9月~2009年底的所有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HIV检测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4个调查点共纳入调查1 501例结核病患者,HIV筛查率为92.34%;1 386例结核病患者中筛查出HIV阳性者197例,HIV感染率为14.21%.在筛查的人群中以男性、25~34岁年龄组、维吾尔族、本地户籍、其他类型结核、复治结核、涂阴结核病和已死亡为结局的HIV感染率较高.结论 乌鲁木齐市结核病合并HIV感染情况较为严峻,应重视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省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病现状及流行特征,为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2010-2013年TB/HIV双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从HIV/AIDS中TB阳性检出率4年平均为1.01%;从TB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4年平均为0.53%。2010-2013年,HIV/AIDS中TB阳性检出率(χ2=1 074,P0.05)和TB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χ2=11.22,P0.05)都呈下降趋势。1 526例双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双感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组(81.85%)。3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TB/HIV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2.47,P0.05);其中25~29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1.99,P0.05)。职业分布中以农民居多,占63.30%。TB/HIV双感患者检出率与TB报告登记率及HIV报告登记率之间都呈现了相关性,前者r=0.756(P0.05),后者r=0.679(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结核病或艾滋病高疫情地区、重点人群的TB/HIV双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HIV/AIDS与TB双重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广西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检出率;了解广西HIV/AIDS患者发生结核病及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专科门诊对321例HIV/AIDS患者、结核病专科医院对580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双重感染的检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检出率为30.5%(肺结核为25.2%,肺外结核为5.3%),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检出率为2.8%;影响HIV/AIDS患者发生结核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性别和月均收入,影响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和商业性行为。结论HIV/AIDS患者发生结核病的机率高,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男性、月均收入低者易发生结核病;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和商业性行为是结核病患者感染HIV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