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儿童伤害发生现状,为今后开展儿童伤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 ,以0~15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据实填写伤害发生相关情况,对数据采用EPI Info 200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共调查0~15岁儿童1 104人,发生伤害152人次,伤害发生率为13.8%,男、女伤害发生率分别为 14.0%(95/680)和13.4%(57/42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9~11岁组伤害发生率最高,达23.5%;伤害性质主要有挫伤/擦伤(42.8%)、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8%)、扭伤/拉伤(15.8%)等;儿童伤害发生场所主要在家里(43.4%)、街道/公路上(25.0%)和学校/幼儿园(20.4%).结论 3~12岁儿童属伤害第一重点人群,挫伤/擦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和扭伤/拉伤为儿童需重点预防的伤害,家里、街道/公路上和学校/幼儿园是预防儿童伤害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社区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2例6~12个月流动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调查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母亲产前检查次数,婴儿出生情况,新生儿访视和体格检查次数等。结果:流动儿童住院分娩率为61.8%,在北京出生的婴儿住院分娩率(52.2%)低于原籍住院分娩率(75.8%),母亲的产前检查率为88.8%,但≥5次的仅为27.6%,新生儿访视率为8.6%,在儿童保健门诊做过体格检查的婴儿占12.5%。结论:流动人口对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影响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0~7岁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现状与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流动儿童的保健及管理,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两个区589名7岁以下流动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收入偏低;流动儿童家庭的独生子女率为76.06%;0~6月龄母乳喂养率为79.90%。流动儿童未能入幼儿园的占18.49%,入普通幼儿园的占54.34%,入私立幼儿园的占27.67%。有23.83%的流动儿童从未接受过体检,儿童建卡率为89.79%,82.89%的父母认为有必要了解儿保知识。结论:武汉市流动儿童各项儿童保健服务有待改进,应在流动人口中大力普及儿童保健知识,针对需求提供经济、实用的适宜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流行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市两个区(分别代表城区和郊区)的2695名0~14岁的儿童进行伤害问卷调查,分析伤害发生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上海市0~14岁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10.6%,未见性别差异。年龄越小,伤害发生率越高。发生率居前5位的伤害是跌倒/坠落(占全部伤害的31.7%)、碰撞/挤压伤(26.2%)、割伤/刺伤(9.6%)、交通事故(8.4%)、烧/烫伤(8.4%)。面部和手指/脚趾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8、9、10月份是伤害发生的高峰期,50.6%的伤害发生在家里/宿舍和47.1%发生在进行娱乐活动时。父母分居、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性格外向的儿童更易发生伤害。[结论]为了有效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需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对孩子的各类活动(尤其是在参加娱乐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方法:应用自编儿童铅损伤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铅检测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对晋城市市区、城区、矿区和泽州县6所幼儿园、12所小学共44 052名3~12岁儿童进行全血血铅检测,并对不同区域间和年龄段儿童铅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4 052名儿童中,血铅水平≥100μg/L有14 603名,铅中毒检出率为33.15%;区域间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其中泽州县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最低,矿区的检出率最高;不同区域幼儿园之间、小学儿童之间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非常显著,幼儿园中市直最高(36.59%),泽州最低(25.33%),小学生中矿区最高(43.07%),泽州最低(24.24%);7~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显著高于3~6岁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导致儿童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住房位于工业区域或交通繁忙区、矿区、居室近半年内进行装修、常玩玩具、常吃爆米花、有异食癖和常咬铅笔等文具。结论:晋城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状况不容乐观,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关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五师2~12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很难避免伤害发生。伤害不仅引起儿童致死、伤残 ,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儿童伤害己成为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农五师 2~ 12岁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于 2 0 0 1年 1月进行了调查。材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 :农五师 11个团场和师直的幼儿园、小学 ,年龄在 2~ 12岁的儿童 ,采取分级整群随机抽查其中 2 63 0名儿童为本次调查对象。 (2 )调查内容 :儿童家庭一般情况 ,儿童本身情况 ,伤害的类型、原因与处理等。 (3 )调查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问卷 ,由调查员召集儿童家长开会 ,讲解此次调查的目的、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的制定预防策略和更加有效地实施干预,深入了解儿童伤害的外因和后果。方法根据ICD-10编码对广东南澳县和浙江常山县2006年4月~2008年3月两年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外因编码和后果编码,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南澳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后果编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和伤害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浙江常山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果编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68),而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跌倒仍是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泰兴市天星镇流动儿童接种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提供可行性对策。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调查全镇7个行政村的210名流动儿童。结果:辖区流动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分别为91.4%和87.1%。卡介苗(BCG)、乙型肝炎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合格接种率分别为86.2%,87.6%,87.1%,867%,87.1%。五苗合格接种率均低于本地常住儿童。结论:流动儿童管理仍是本辖区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确保流动儿童接种率指标达到省、市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天河区 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1285名0~14岁儿童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意外伤害发生状况。结果 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34%,男女比例为1.26:1。跌倒或坠落、碰撞或挤压伤、扭伤和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类型。2.66%的受伤儿童需住院治疗,44.87%的受伤儿童需医院门诊处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人均月收入的14.53%。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为父亲职业、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儿童性格特点等。结论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城乡结合地区0~14岁儿童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培训家长和教师,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3~6岁流动儿童进行伤害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学龄前流动儿童伤害发生率为34.97%,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发生率为9.30%,男女比例为1.14∶1。跌落是伤害主要原因,家庭是发生伤害的重要场所,发生伤害时多数儿童在娱乐活动或行走,父母在身边看护。流动儿童伤害受儿童班级、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结论流动儿童意外伤害发生较普遍,应针对流动儿童伤害特点尽早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父母的安全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对家庭环境的干预,防止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家长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1 800名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4~16岁儿童行为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8%,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各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行为问题受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父母间关系和社区环境等有关等因素影响。 结论 降低儿童问题的发生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龙湾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免疫接种状况,探讨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因素。[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30个行政村(居委会),对2009-2011年出生的366名流动儿童,入户调查NIP疫苗免疫接种状况。[结果]流动儿童建预防接种卡率为92.90%,建预防接种证率为99.73%,1剂卡介苗(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TP)、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CV)、3剂乙型肝炎疫苗(HepB)(以上简称五苗)、1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JEV)、2剂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和甲型肝炎疫苗(HepA)基础免疫(初种)接种率,分别为98.09%、95.08%、92.90%、91.53%、95.36%、65.30%、74.74%和61.34%,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52%,BCG疤痕率为96.58%,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1.97%;MCV复种接种率为78.87%,DTP、JEV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为68.04%、57.95%。不合格接种发生率为1.91%~42.05%,HepA最高,BCG最低。[结论]BCG、OPV、DTP、MCV、HepB基础免疫(初种)接种率均>90%,其加强免疫(复种)和JEV、MPV、HepA接种率较低,是目前流动儿童管理的薄弱环节。超期接种、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是不合格接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2χ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原因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撞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西城乡≥18岁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聚集性情况。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广西调查点资料,选取广西5市、县≥18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比值。结果 被调查者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率(标化率)分别为23.5%、23.7%、8.0%、40.1%。63.4%的人群至少有1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分别为34.2%、19.7%、9.5%;男性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女性的1.281倍、1.536倍和1.600倍;>65岁人群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18~34岁年龄组的3.714倍、10.366倍和26.662倍;汉族人群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267倍和1.620倍;城镇居民2种、≥3种聚集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366倍和2.587倍。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特别是血脂异常率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贡献率较大,应加强血脂异常率高危人群管理和防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Immunization status and risk factor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Beijing,China
Objective
To properly evaluate the immunization status and determine risk factors of migrant children in 23 densely populated towns and townships in Beijing.Methods
A household cluster sampling survey was implemented and standard face-to-fac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820 migrant children aged 12–35 month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ld and primary caregiver, the child's migrant characteristics, the primary caregiv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about immuniza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local clinic, and the child's immunization history were obtained. Weighted up-to-date (UTD) and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rates for the following four vaccines were assessed: three doses of 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 three doses of 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 (OPV); three doses of hepatitis B vaccine (HepB); and one dose of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 (MCV). Weighted UTD and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rates for the overall series of these four vaccines (the 3:3:3:1 immunization series) were also estimated. Risk factors for not being UTD, being invalid and being delayed for the 3:3:3:1 immunization series were explored using both single-level and multi-level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Results
For each antigen, the weighted UTD immunization rate was above 83%, but the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coverages for HepB, OPV, DPT, and MCV were only 45.6%, 49.6%, 50.8% and 54.7%, respectively. The 1st dose was most likely to be invalid or delayed within HepB, OPV and DPT series. For the 3:3:3:1 immunization series, the weighted UTD and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rates were 78.1% and 20.5%, respectively. Immunization status of migrant children tended to be homogenous within a village and therefore, multi-level model was more appropriate for assessing risk factors. Besid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everal other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coverage.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he child's migrant characteristics; the primary caregiver's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vaccination, and outreach services provided by immunization clinics including notification services and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s).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clinical immunization sess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UTD immunization rate but not the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rate. The degree of the primary caregiver's satisfaction with clinic services and convenience to vaccination clinic had no impact on the child's immunization status.Conclusion
Alarmingly low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coverage of migrant children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demanded immediate intervention. Community context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 migrant child's vaccination statu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taking measures.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outreach immunization service need to be develop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ge-appropriate immunization coverage of migrant children. 相似文献16.
目的研究杭州市流动儿童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杭州市2所民工子弟学校588名流动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儿童家庭环境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11~12岁杭州市流动儿童MHT总分39.52±11.64。孤独倾向得分男生高于女生,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本省户籍流动儿童均高于外省户籍儿童;学习焦虑得分住校生高于走读生;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得分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的冲动倾向较高;来杭居住≤5年流动儿童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得分均高于进城居住5年以上者。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课余生活、与周围人的相处关系和对考试的担忧,为影响其总焦虑得分的因素(P〈0.05)。结论新迁入城市、非独生子女和住校生的流动儿童焦虑状况需提高重视。良好的人际交往、丰富的课余生活、降低应试压力,有助于降低流动儿童的心理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的知晓情况,并初步探讨影响家长知晓的主要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五类残疾中智力残疾的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知晓情况最差;影响残疾儿童家长对儿童残疾状况知晓的独立因素有:居住在农村地区、男童、年龄小、母亲文化程度低、单一残疾和残疾程度轻。结论:北京市残疾儿童的家长对儿童残疾的知晓状况相对不足;儿童保健部门和残疾康复部门应大大加强儿童残疾预防和识别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残疾预防和早期识别方面的知识和对家长的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0~6岁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的4个社区,对在社区居住的非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社区居住的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 【结果】 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9%,常住儿童为1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流动儿童交通伤害、锐器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以及意外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的伤害40.5%发生在家中,26.2%发生在休闲活动场所,33.3%发生在道路或其它公共场所;常住儿童的伤害92.3%都发生在家中。流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休息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均多于常住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北京市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常住儿童。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由意外伤害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乡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探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南市区和农村6-13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调查6 278名儿童,其中男童4 396名,女童1 882名。检出高血压191例,患病率3.04%。肥胖儿童141例,肥胖率2.24%;超重336例,超重率5.35%。男女儿童血压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率3.17%,高于农村2.76%(P〈0.05)。结论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儿童期即己开始,控制和降低体重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