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ll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z0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联合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各位患者均采用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修复脱离的视网膜,术后随诊3~14mo,对手术后的解剖复位、视力提高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考察。结果:所有患者(30眼)均1次手术复位成功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没有发现任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结论: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其成功率的提高与玻璃体切割术提高周边视网膜的可见度,以及减少PV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的优越性.方法:以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76例为研究对象,分成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49例及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27例,对其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49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45例(占91.84%),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39例,复位率86.7%;27例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组术后1周视网膜复位17例(占62.96%),随访3个月~2年,视网膜复位的11例,复位率64.8%.对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进行χ2检验,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是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纯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垫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霍鸣  靳昆  李娟  刘文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38-340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三面镜直视下,不借助导光纤维,施行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全部应用了显微镜联合角膜前置镜或三面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并记录了术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混浊和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等情况。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完成巩膜外垫压和/或巩膜环扎术。在眼压低时,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14眼。术后瞳孔区和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及冷凝反应。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多段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40例(4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例中,34例术后3d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不佳6例,其中3例经增加或调整垫压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改行玻璃体切除术3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多裂孔视网膜脱离以多段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一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C3F8)术,另一组采用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结果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较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复发率高,二者术后视力恢复均不理以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提高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关键在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7例﹙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均治愈(100%),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只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 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只眼于外垫压术后37 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避免再次玻璃体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做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童眼病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42例(42眼)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采用玻璃体切除、眼内电凝、光凝、气/液或重水/硅油交换、硅油充填等。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32眼。占76.19%,视网膜复位24眼,占视网膜脱离77.42%;玻璃体清亮40眼,占95.24%。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术中应注意巩膜穿刺口的位置、控制好灌注压。  相似文献   

9.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键  韩冰  樊宁  罗恒  秦磊  古洵清 《眼科》2002,11(6):357-360
目的:分析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以及再手术选择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方法:回顾65只再手术病例,分析原手术方法及眼底改变,重点观察玻璃体病变的动态变化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据此分别施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结果:再手术原因为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玻璃体状态变化和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暨往文献报告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者比例下降(15.4%),玻璃体牵引和后脱离动态变化比例上升(44.6%和73.8%),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者占46.2%,多次手术治愈58只眼(86.1%),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仍首选巩膜扣带术,多行巩膜环孔加压。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度病变但有明确的局部玻璃体状态变化及增殖性改变者行玻璃体手术,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变化,玻璃体状态和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变化的局部特征,对症施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眼外伤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患者8人,视网膜脱离是新发生的,无前后增生,采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观察视网膜平伏,随后行巩膜外环扎、垫压术。结果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结论眼外伤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新鲜,无前后增生者,可采用坐位眼内气液交换,观察视网膜平伏,随后行巩膜外环扎及垫压术。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关注玻璃体手术巩膜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朴  樊文英  徐军 《眼科》2009,18(4):225-228
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手术是一种常用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方法,这种手术技术的快速进展使许多潜在致盲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由于手术器械和技巧的改善,玻璃体手术的并发症逐渐减少,但在临床上仍时有发生。例如,巩膜切口相关并发症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和视力丧失,因而在临床上备受关注。本文回顾了常见的与巩膜切口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巩膜切口相关的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巩膜切口处纤维血管长入(FVI)以及玻璃体嵌顿等,并就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眼科,2009,18:225-2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巩膜外手术对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102只眼)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手术,包括环扎加压、巩膜外加压术或加用眼内注气。176例(17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放液,分别对比两者的初次解剖复位率(3个月内)、复发率(3个月以上)、视力、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初次解剖复位率大致相同,但巩膜外手术组网脱复发率高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视力提高幅度大,黄斑皱襞发生率低,屈光乱视发生少,但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两者上述项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牵拉性质不伴有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从视功能恢复角度出发,对熟练的玻璃体手术经验者可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再手术的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25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行巩膜外垫压、环扎术、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中观察视网膜裂孔的位置、数目,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随访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25眼中,新裂孔形成7眼(28.0%),原裂孔封闭不良8眼(32.0%),新裂孔形成和原裂孔封闭不良并存10眼(40.0%);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16眼(64.0%)。再次手术:行巩膜扣带术7眼(28.0%),行玻璃体切割术11眼(44·0%),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硅胶垫压(环扎术)术7眼(28.0%);眼内填充硅油9眼,填充体积分数14%C3F8气体10眼。随访期末,24眼(96.0%)视网膜复位,1眼(4.0%)视网膜复位后再脱离;21眼(84.0%)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裂孔封闭不良、产生新裂孔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无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间在西京医院眼科行巩膜外垫压(或联合环扎)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术治疗的52例(52只眼)玻璃体手术后在无硅油填充状态下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复位的效果、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视网膜复位36只眼(69.2%);4只眼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不良即接受了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12只眼于再次手术后2个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需行玻璃体切除术.视力提高32只眼(61.5%),不变3只眼(23.1%),下降8只眼(15.4%).术后发生黄斑前膜和气体性白内障各有1例(1只眼),余未见发生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内注气术对部分玻璃体手术后无硅油填充眼的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疗效,可减少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裂孔的封闭是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关键,少数视网膜脱离不高,玻璃体情况较好的病人,仅用透热或冷冻即可使裂孔封闭,而多数病人因未能及时就诊,视网膜脱离较高,常有玻璃体变性,甚至伴有机化及粘连,则需辅以巩膜垫压手术方能提高治愈率。巩膜垫压材料种类较多,各有优缺点,自高分子材料用于眼科临床以来,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大有取代其它材料之势,我院自1979年2月至1983年4月用硅橡胶作巩膜外垫压材料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5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中、术后巩膜扣带术的应用范围。方法: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不能与脉络膜紧贴的患,或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不理想并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按常规行巩膜扣带术。结果:87眼中,玻璃体切割术中行巩膜扣带术36眼,术后行扣带术42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及术后各行1次扣带术6眼,术后行2次扣带术3眼,其中视网膜复位79眼,失败的8眼中,有6例行第2次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5眼。结论:巩膜扣带术适合于视网膜增厚及视网膜前后膜增殖不严重、裂孔小、视网膜脱离范围不大的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23例(23眼),8例行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15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本组23例中,20例视网膜复位,另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0例,不变3例。结论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9.
许大玲  陈艳  霍鸣  靳鵾  罗彤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558-1560
目的:探讨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的处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06/2010-02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4眼、术后发生的视网膜巨大裂孔8眼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15(平均6)mo,1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1mo再脱离,再行显微外路手术复位。术后矫正视力<0.1者4眼(33%);0.1~0.3者5眼(42%);≥0.4者3眼(25%)。结论: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裂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常裂孔巨大,对这类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巩膜扣带术始于本世纪 50年代 ,最早源于板层巩膜缩短术 ,后又发展为巩膜层间填压和巩膜外加压 ,其共同的目的都是形成一个内陷的巩膜嵴 ,这一方面利于视网膜复位、封闭视网膜裂孔 ,另一方面可以松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1〕。巩膜扣带通常分两类 ,第一类局部巩膜扣带 ,分放射状和圆周状两种 ,主要适于裂孔较集中或锯齿缘截离的病例 ,优点是对眼球损伤小 ;第二类环形巩膜扣带 ,是在眼球圆周方向形成 36 0°巩膜嵴 ,主要用于封闭分散或未发现的视网膜裂孔 ,也可借以松解视网膜玻璃体牵引 ,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两者联合应用〔2〕。八十年代以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