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老年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检测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老年眩晕患者,利用德国EME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查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在60例中老年眩晕患者中TCD检测均以低流速为主,Vp(38cm/s,为主要探讨对象。结论:TCD具有准确、安全、无创性、可重复性强等特点,TCD仪频谱图像清晰而实用。  相似文献   

2.
3.
颈性眩晕以发作性体位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笔者采用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将葛根素用于不同人群,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价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经胸超声心动图(cTTE)右心声学造影在中青年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因偏头痛就诊的159例中青年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CD发泡试验、cTTE右心声学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并以TEE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估TCD发泡试验、c TTE右心声学造影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TEE诊断出56例偏头痛患者合并有PFO,103例患者为单纯偏头痛;c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出42例偏头痛患者合并有PFO,TCD发泡试验检测出48例,TCD发泡试验联合cTTE右心声学造影检测出54例。TCD发泡试验联合cTTE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偏头痛合并PFO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TE右心声学造影、TCD发泡试验单独检测;TCD发泡试验的灵敏度高于cTTE右心声学造影,但特异度低于cTTE右心声学造影。结论:TCD发泡试验联合cTTE右心声学造影可为中青年偏头痛合并PFO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对眩晕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62例眩晕患者的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经颅多普勒对临床常见的眩晕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临床各种常见眩晕都有不同的彩色经颅多普勒频谱特征。结论: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眩晕的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眩晕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诊断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侠  于霞  王建文 《中医药学刊》2010,(8):1732-1734
中风病即西医之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而TCD是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存在,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通过阐述中风病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认识到亟需将中风病TCD的表现纳入中医辨证分型体系中,利用TCD技术分别研究中风各个证型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芳  郝建 《中医药研究》2012,(2):175-17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变化规律的价值。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后记录血压,并行TCD、颅脑CT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在脑梗死前TCD异常率高于颅脑CT,在脑梗死后TCD检测可以对脑梗死疗效评价和病情分析。结论 TCD动态检测对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的预防以及脑梗死后病情分析和疗效评价等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较复杂。对由脑血管病变引起者,既往除脑血管造影外,缺乏无创性检查手段。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应用,使无创性脑血管检查问题得予解决。笔者从1992年11月~1997年12月,应用无创性TCD对临床确诊为眩晕的264例患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264例患者均为我院诊治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81例,女183例,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56.2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口唇及肢体麻木等,部分患者因转头或改变体位后上述症状加重。本组有86例行脑CT检查,其中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9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行TCD、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计算其诊断效能,并完成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5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头颅DSA检查确诊28例,确诊率为56%;TCD检查阳性患者27例,检查准确度为74%(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24例,检查准确度为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35例,检查准确度为86%(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颈动脉超声单独及联合检查方案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灵敏度高于TCD、颈动脉超声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2.
TCD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如何找到一种经济、简便、无创、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为诊断和判定疗效的标准,成为本病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张雷 《中医正骨》2011,23(11):29-30
眩晕人体内在的体验,是机体对位向(空间定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是一种运动幻觉或错觉。特点是呈阵发性视物旋转,或持续性视物晃动、行走不稳。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眩晕症状较为常见的病因,临床上称为颈性眩晕。它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  相似文献   

14.
15.
TCD检查眩晕症有一定临床意义 ,它有助于鉴别中枢性眩晕、颈性眩晕或美尼氏综合征 ,从而指导临床。1 资料与方法眩晕症 90例均系 1996年 3月~ 1999年 10月的门诊患者 ,均系发作期 ,年龄 2 2~ 79岁 ,平均 50 .5岁 ,病程 2天~ 5年 ,男 38例占 4 2 .2 % ,女 52例占 57.8% ,青年组占 33.3% ,中年组占 4 2 .2 % ,老年组占 2 4 .5% ;采用 BLT- 2 0 0 0 B彩色经颅多谱勒血流仪 ,选择颞窗、枕窗 ,常规检测大脑中、前、后动脉 ,椎 -基底动脉 ,对每根动脉的频谱、血流速度、搏动指数 ,进行观察。结果参照全国第二届头颅超声学术会议 ,国人脑底…  相似文献   

16.
眩晕证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检测方法与眩晕证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对165例眩晕证患者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测及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肝阳上逆组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较快,呈血管狭窄性改变;气血亏虚组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缓慢,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68-1869
目的:通过中风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患者并观察其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速度的变化,来探讨中风复元方对脑梗死患者TCD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中风复元方,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观察中风复元方对治疗脑梗死前后的TCD改变。结果:中风复元方使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对脑梗死患者起到了治疗作用。结论:中风复元方能够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这是其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手法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旋转扳法结合牵引和穴位推拿对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和两种手法的疗效差异。方法:64例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旋转扳法结合牵引组(A组,32例)和穴位推拿组(B组,32例),分别施加相应的治疗手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手法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并观察流速改变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改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中老年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低流速状态,在手法治疗中旋转扳法结合牵引对椎基底动脉的影响较穴位推拿明显,并可能具有比穴位推拿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沈素红  陈柯 《中医正骨》2004,16(5):18-19
为探讨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椎动脉(VA)的检测在颈性眩晕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70例(眩晕组)颈性眩晕患者颅外段VA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与30例(对照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7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24例一侧或双侧VA管径细窄(<3.0mm),占34%,47例一侧或双侧VA走行弯曲或扭曲,占67%.颈性眩晕患者的双侧VA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单侧血流量及双侧血流量之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超声多普勒对颅外段VA的检测可作为颈性眩晕病因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耳鸣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即刻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耳鸣这一疑难病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加电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前后Vm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两种方法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面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Vm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耳鸣患者经电项针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得以明显即刻改善,这一即刻效应为电项针治疗耳鸣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治疗耳鸣这一疑难病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