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是我国丝虫病流行较重的省份之一,防治前全省人群微丝蚴率为7.54%,1989年5月经卫生部复核确认全省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继续观察我省丝虫病流行动态和趋势,及时发现残存传染源,以达到肃清残存传染源的目的,参照全国丝虫病技术指导组1985年提出的消灭丝虫病试行标准,于1987~1991年全面开展了丝虫病后期监测。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内容 (一)横向监测先后按原丝虫病流行较重的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高、中、低分层随机抽样,选择不同方  相似文献   

2.
3.
卫生部丝虫病抽查复核组于1989年10月5~15日对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工作进行了抽查复核。选定泗阳、大丰两县为血检抽查复核点,淮安、江都两县为资料抽查复核点。泗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属班氏丝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据1957年调查,微丝蚴率达18.6%,淡色库蚊丝虫自然感染率为16.24%。经过普查普治和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至1986年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1987年以后,继续查找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治,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本次血检2549人,未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我国丝虫病基本消灭与control、消灭与elimination含意相通。这是为最终消灭丝虫病的防治任务和防治技术指标不同的、紧密衔接的两个时期的定量概念。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第1阶段(1952~1971)为第2阶段(1982~1994)奠定了基础。对这两个阶段和即将开始的消灭丝虫病时期互相衔接的主要问题略作讨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原有65个市县流行丝虫病,其中一个县流行马来丝虫病,其余64个市、县流行班氏丝虫病.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3.24%,经多年反复查治,1987年全省平均微丝蚴率下降至0.1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病人情况,以便估算现存晚期病人数和为制订今后监测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992—1993年我们在全省12个市、县53个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辖有11个县(市)、区,总人口507万,以马来丝虫流行为主,兼有班氏和马来两种混合感染,传播媒介马来丝虫为中华按蚊,班氏丝虫为致倦库蚊。本市于1986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随之转入对一周岁以上人群的监测工作。 (一)纵向监测 1.人群血检:1985~1989年共血检13119人,于1985年发现微丝蚴阳性者1例,密度为8mf/60μl,其余均为阴性。 2.蚊媒解剖:在蚊虫生长高峰季节,捕检帐内吸血中华按蚊8228只,解剖淡色库蚊、致倦库蚊5040只,均未发现阳性蚊虫。 3.血清学监测:采用IFAT检测,以≥1∶20以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慢性丝虫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在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的55个县、市,分层随机抽样调查12个县(市)108个村,对10岁以上居民进行询问病史和体检。结果:在调查的111127人中共查见慢性丝虫病患者470例,患病率为0.4%,其中象皮肿者157例(0.1%)、鞘膜积液者208例(0.2%)、乳糜尿者105例(0.1%)。基本消灭丝虫病前、后慢性丝虫病患病例数分别为386例(0.4%)和84例(0.07%)。新患病例原班氏丝虫病流行区73例(0.1%);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11例(0.04%)。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未发现象皮肿新患病例;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两种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仍继续出现少数鞘膜积液和乳糜尿新患病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丝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4~1988年,在原丝虫病严重流行的滕县、邹县等6个县(市)的252个村庄,发现的丝虫病人1038例中,象皮肿383例,乳糜尿357例,鞘膜积液298例。1983年前发病902例(86.9%);1984年后发病136例(13.1%),其中新发现乳糜尿患者125例,占新发病人的91.9%。结果表明,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已基本控制了象皮肿和鞘膜积液的发生,但仍继续出现乳糜尿新病人.因此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地区,应重点研究控制新病人和治愈原有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琼中县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防治前居民微丝蚴率平均为17%。经过大规模查治后,1984年微丝蚴率降至0.01%,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自1989年起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1986年湖南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该病残存传染源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横向监测以及流动人口监测,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巩固措施。结果:在55个县(市)的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系于1993年,蚊媒监测已有12年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7年的13.15%至1996年降为1.06%,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5个县(市)6个纵向监测点连续10-17年的观察结果,检获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有10例均在1-10年内阴转,另1例至14年未阴转。蚊媒监测,2个马来丝虫病监测点均未查见幼丝虫,4个班氏丝虫病监测点于第1-3年查见幼丝虫,其自然感染率为0.38%-1.98%,第4年以后均为阴性。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逐年减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1.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12.
泗阳县原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微丝蚴血症率5.41%),经过多年综合防治,1986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指标,1989年卫生部复核通过.现将1987~1990年的监测情况总结如下。一、方法 (一)以1985年普查时微丝蚴感染率高、原防治工作较薄弱的地区及流动人口为监测重点。 (二)县卫生防疫站统一组织人员采血(单耳双片,l20μl)、镜检,并作微丝蚴计数。 (三)收集1987~1990年应征入伍青年的体检数  相似文献   

13.
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效果及流行动态,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进行血检微丝蚴、蚊媒个体解剖检查幼丝虫和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结果:病原学监测11—20年,微丝蚴率由基本消灭后第1年的0.021%,逐年下降至第9年的0.001%,第10—20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年内监测覆盖率分别占乡、村和流行区人口的71.4%、29.9%和14.6%,11年以后覆盖率分别为37.0%、8.5%和3.8%,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每县、市3个以上村,共解剖人房致倦库蚊711823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3007只,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259934人(次),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2.47%相近。结论: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我县于1984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自1985年开始转人巩固监测工作,结果如下: 一、监测内容和结果 (一)蚊媒监测在1985年7月对原末次发现1例血检微丝蚴阳性的孙岙乡孙岙村调查100户居民,83顶蚊帐,共查6次,捕捉到中华按蚊12只,经解剖未发现幼丝虫。 (二)人群监测于1986年开始按全县总人口的3%,选择不同地形、方位及历年来微丝蚴检出率较高的乡、村进行整群血检,至1988年4年中共检查了31 209人,其中城南乡2 017人,上灶乡8 959人,安城  相似文献   

15.
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的监测工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监测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在近代流行病学、卫生学和环境保护等学科中已被广泛应用.疾病监测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判明疾病的变动趋势和分布,为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防治对策或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我国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很快,至1985年底,全国已有4个丝虫病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6.4%的丝虫病流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5年采取人群定点纵向监测,选点王因村,总人口1756人,血检1675人,采血率为95.40%;1989年血检1642人,采血率93.50%,经镜检均为微丝蚴阴性,并复核30%的血片,仍无阳性片子。横向监测定点新驿村,总人口1342人,1985年血检1279人,采血率95.30%;1989年血检1107人,采血率92.40%;经镜检及复核也均为微丝蚴阴性。对蚊媒的检测,采取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捕蚊共200只(鉴定均为淡色库蚊),经解剖镜检均  相似文献   

17.
浙江黄岩市是单一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9和1980年经省地及卫生部丝虫病考核组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尔后,并未采取防治措施。1985~1987年人群调查18个乡镇、43个村,血检34 858人(其中10岁以下儿童5 18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9%,占流行区总人口的4.98%,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982、1985  相似文献   

18.
新沂市1980年通过卫生部组织的丝虫病防治工作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我们于1991年对部分乡镇的人群进行了调查。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在全市东西南北中随机抽样各调查3个乡(镇),每个乡(镇)分别调查1~2个自然村的当地1周岁以上居民和1980年以后迁人本市人口。 (二)方法于21:00~1:00以“单耳单片”法每人采3大滴血(相当于60μl)涂制标准血片,常规染色镜检,对镜检微丝蚴阳性血片全面计数密度。并对微丝蚴阳性者做个案调查及海群生4.2g/d×7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已连续4—18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6—16年蚊媒监测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5年的23.5%降至1992年的5.7%,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只需对薄弱环节及时补课,不必再进行大面积查治,一般残存的马来和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分别于1—3年及3—14年转阴,达到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时间,马来丝虫病地区5年即可,而班氏丝虫病地区以10年以上为宜。作者将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用于现场血清学和媒介监测,由于方法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具有实用价值。结论:1995年经省内、外丝虫病防治专家组审评,贵州省已实现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