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青光眼手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靖  王守境 《眼科新进展》2001,21(5):323-3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眼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抗青光眼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标准化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技术检测POAG患者16例20眼手术前后的眼球后血流状态。结果 抗青光眼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血流阻力下降。结论 抗青光眼术后眼血流可得到改善,有益于保护视功能。CDI检测技术应标准化,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手术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治疗的有效手段.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可实现对房角等眼前段各种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和定量测量,从而在手术前有利于明确PACG的发病机制,如单纯性瞳孔阻滞型和非瞳孔阻滞型及多种机制并存型等;手术后可通过UBM观察虹膜周边切除孔、滤过泡的形态及可能出现的睫状体脱离、脉络膜脱离、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从而指导治疗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 例63 只合并近视(平均-6.92 ±3 .79D)高眼压性( 平均眼压32 .00±9.36mmHg)POAG、32 例51 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 、15 例30 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阻力指数(RI)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 P<0.05,P<0 .01) ;MPOAG 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 。②与SPOAG 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 0.01)。结论:MPOAG 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 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彩色多谱勒眼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丹  韦志伟 《眼科研究》2002,20(5):457-458
目的 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AACG)急性发作期和临床前期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视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33眼 ,临床前期 19眼 ,正常对照 6 6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急性发作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睫状后动脉 (PCA)、眼动脉 (OA)的舒张末期峰值速度 (EDV)明显降低 ,PCA、OA的阻力指数 (RI)明显增高 (P <0 0 1) ;临床前期组PCA、OA的EDV明显下降 ,RI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AACG急性发作期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造成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临床前期眼存在PCA和OA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眼及青光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和80例青光眼患者的眼动脉、睫状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 正常人组的各项参数与其他作者报道相接近,青光眼组的血流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开角型青光眼组的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组和闭角型青光眼组。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反应,对不同房锄头 闭机制的闭角青光眼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房角检查技术,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段活体结构检查技术,UBM暗室试验技术,UBM眼前段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的房角状态,房 关解剖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观察,结果: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UBM检查发现,临床经过呈慢性经过的闭青(慢闭),特别是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青光眼32眼小梁切除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I)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与青光眼组术前、术后2,12wk的眼部血流情况,包括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1)青光眼组手术前后比较:青光眼组在小梁切除术后血流灌注明显好转,表现为PSV,EDV增高,RI下降;(2)青光眼术后组之间比较:PSV,EDV,RI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青光眼组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时OA,SPCA,CRA的PSV,EDV和RI仍不及正常人(P<0.05);(4)青光眼组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SPCA,CRA均表现为PSV,EDV下降,RI增高(P<0.01)。结论:(1)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较存在明显的血流灌注不足,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的改善眼部血流灌注情况;(2)CDI可长期用于监测和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防治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了大量深入的系统研究,有了较统一的认识,但至于缺乏症状、病程隐匿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尚缺乏足够认识,对其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及其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尚无统一意见。我们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不同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必要对其作出完整的认识。本就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作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青光眼眼血管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11.
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球后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术前、术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术后应用扩血管药物对血流的影响。方法:对RD患者52例(52眼)均行巩膜外局部垫压及环扎术治疗,术后26例患者全身用扩血管药物(扩血管组),另26例患者未用扩血管药物(未扩血管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wk,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收缩期(PSV)、舒张期(EDV)、平均血流速度(AV)及阻力指数(RI)与搏动指数(PI)。同时观察术后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结果:全部RD患者术前与术后2wk相比O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CRA,PCA的PSV,EDV,AV,术前与术后2wk扩血管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后未扩血管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术后扩血管组与未扩血管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wk,B超提示未扩血管组视网膜复位率为85%,扩血管组复位率为92%。结论: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患者患眼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术后辅助用药、促进视网膜复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术后彩色多谱勒眼底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光眼术后正常眼压和高眼压情况下眼底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测高眼压组青光眼23只眼、眼压正常青光眼组25只眼和正常对照组23只眼,将每组数据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眼压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舒张末期峰值速度(EDV)明显降低、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P<0.01);眼压正常组青光眼的EDV明显下降,RI显著增高(P<0.05)。结论青光眼眼底血液循环障碍是造成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即使术后眼压正常情况下此危害也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氯灭痛滴眼液在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炎作用。方法:53例(99眼)青光眼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3眼,对照组46眼。治疗组手术前后使用0.1%双氯灭痛滴眼液,对照组不同。结果:治疗组术后平均视力较术前提高,而对照组视力较术前下降;治疗组术后前房渗出及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眼内反应轻。结论:双氯灭痛滴眼液可减轻青光眼手术后的眼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以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一定的遗传特征.利用传统的基因定位和候选策略,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等技术,目前已经鉴定出16个与POAG发病相关的遗传位点,其中MYOC、OPTN和WDR36是研究较为确切且公认的与POAG发病相关的致病基因.同时,新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如新近鉴定出的NTF4和TBK1等基因扩充了POAG的突变库.这些致病基因的发现也使人们对POA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该病的遗传学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现就POAG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和相关位点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遗传学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闭角型青光眼及小梁切除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小梁切除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 Canon- 2 0 0 0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 (含分析仪 ) ,对 38例 (42只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经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 :细胞密度 (2 4 85 .2 4±4 98.5 5 )个 / m m2 → (2 192 .5 6± 5 35 .0 4 )个 / m m2 、变异系数 (2 8.71± 8.19) %→ (31.17± 10 .2 6 ) %、最小细胞面积(2 4 3.2 9± 5 5 .6 3)μm2 → (2 5 4 .2 7± 97.2 9)μm2 、最大细胞面积 (6 4 8.73± 14 0 .83)μm2 → (733.15± 10 9.91)μm2 、平均细胞面积 (44 1.4 6± 4 9.96 )μm2 → (494 .5 1± 15 2 .4 3)μm2 、细胞面积标准差 (12 4± 5 2 .76 )→ (14 5 .2 9± 71.0 9)、六角形细胞 (5 9.5 9± 12 .74 ) %→ (6 0 .81± 2 0 .2 8) % ;从临床动态观察 ,术后正常前房、 °、 °、 °浅前房 ,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依次为 (2 4 4 5 .4 8± 4 6 1.36 )个 / mm2 、(2 30 8.79± 4 35 .2 3)个 / m m2 、 (2 2 5 4 .11± 4 2 7.32 )个 / m m2 、(112 3.33± 4 0 3.33)个 / mm2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小梁切除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0g·L-1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眼动脉(ocular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time 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OA、SPC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OA和CRA的PSV、EDV、RI、TAMV有一定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SPCA的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