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学杂志》2010,29(3):283-283
上、下两行Ⅱ导联显示直立P波形态略异,尤其是较长间歇后第1个搏动的P波振幅低平,与其前P^-波的距离即P^-P间期为1.14~1.18s,该P波形态改变,可能是窦房结起搏点位置改变或是房性逸搏;窦性P—P间期0.84~0.97s,略有不齐。可见提前出现与窦性QRS—T波群略异的QRS—T波群(QRS时间略宽,振幅略高,T波浅倒置),  相似文献   

2.
《心电学杂志》2007,26(2):78-78
本例上行I、aVR、V1、V4导联与下行长Ⅱ导联系同步记录,示P-P间期0.94~1.03s,P-R间期0.18s,长Ⅱ导联可见3次提早出现P′-QRS-T波群(P′5、P′7、P′10),其中P′5波落在T波顶峰上,下传的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相似,QRS波群呈rS型,时间0.12s,P′7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异,旦P′-R间期略显缩短,考虑P′7波与R7无关,因R7形态与第1~4个窦性搏动的QRS波群一致,  相似文献   

3.
《心电学杂志》2009,(2):80-80
本例心电图主要特征为:未见窦性P波,V1可见大小、形态、时间均不一致的f波,说明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s,但不符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36次/min。  相似文献   

4.
《心电学杂志》2005,24(4):229-229
本例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P—P问期0.60s,频率100次/min,每隔两个窦性搏动会提早出现1次呈rS型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偶联间期相等为0.29s,代偿间歇完全,部分宽大畸形QRS—T波群后紧跟两个呈室上性型的QRS—T波群,其中第1个前有窦性P波重叠在前一搏动的T波上,  相似文献   

5.
《心电学杂志》2009,28(6):439-439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同步记录,其主要特征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96次/min,QRS波群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另一种更为宽大畸形;两者的QRS时间均为140ms,P—R间期分别固定为0.20s和0.10s,呈长短交替出现。由于0.20s的P—R间期超过了心率上限的P—R间期,  相似文献   

6.
《心电学杂志》2005,24(2):125-125
本例aVF、V1导联系同步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0.62~0.69s,频率89~96次/min;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QRS波群脱落,呈现4组文氏周期。其中第1组文氏周期的P—R间期由0.26→0.44→0.63s→P波受阻,第2组文氏周期的P—R间期由0.26→0.3→0.35→0.37→0.51s→P波受阻,  相似文献   

7.
《心电学杂志》2007,26(3):143-143,189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R-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R2-R1)为0.44s,短R-R间期(R1-R2)0.36s,平均心室率为158次/min;长R-R间期前均可见一逆行P波,而短R-R间期均前未见P波,即每一个P′波后有两个QRS波群,P′-P′频率固定为75次/min。  相似文献   

8.
本例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规则出现(V2~V4明显),频率75次/min,部分P波重叠于ST段或T波上,造成T波形态的不一致。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均〉0.12s.频率130次/min左右,P波频率〈QRS频率,说明P波与QRS波群无关,为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QRS形态在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阻滞型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9.
交接区逸搏QRS波正常化马景林,郭宝玲患者,男性,4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此次因心前区疼痛而入院,听诊有心脏漏跳现象,余无异常发现,心电分别描记V1和V5导联,以V1导联为例分析。多数窦性P波下传心室,P-R间期较固定为0.1...  相似文献   

10.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同步记录,其主要特征为:无窦性P波。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31s,频率193次/min,以I、V2、V3明显,部分P’波重叠于ST段或T波上而造成T波形态不一致。大部分QRS波群呈长、短交替出现,系异位P’波与QRS波群呈3:2文氏型房室传导,最后4个QRS波群规则出现,除了其前P’-R间期固定以外,  相似文献   

11.
《心电学杂志》2010,(4):325-325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R—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R2-R1)为0.44s,短R—R间期(R1—R2)为0.36s,平均心室率为158次/min;长R—R间期前均可见一P-波,而短R—R间期均前未见P波,即每一个P’波后有两个QRS波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83岁。 1959年进驻阿里高原。 1963年出现头晕、心悸、胸闷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 47~ 53次 /min ,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 ,曾诊断“高原性心脏病” ;1971年出现窦停、窦房传导阻滞伴单源性交接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诊断“病窦综合征” ;1975年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1980年后心电图再未出现有窦性P波 ;1988年记录心电图 (图 1,2 )诊断为“单源性交接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此后与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交替出现多年 ,无晕厥史 ,提示交接区逸搏点较稳定 ;1998年安装VVI起搏器。体检 :血压10 0 /70mmHg(1mmHg =0 13…  相似文献   

13.
《心电学杂志》2006,25(1):6-6
本例心电图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0.764).84s,频率71-79次/min。下行可见前3个窦性P波形态稍不一致,但方向相同,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图中有多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部分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期完全,为室性期前收缩。每个室性期前收缩的T波前肢均可见一逆行P波,R—P^-间期为0.19s(除上行第2个室性期前收缩的R-P^-间期为0.24s外),为室性期前收缩伴心房回波(atrialecho)。  相似文献   

14.
《心电学杂志》2004,23(1):60-60
本图为Ⅱ导联非连续记录心电图,第2行R4及第3行R6后均间断过(经作者确认)。本例有两种不同形态P波。一种P波直立,形态略尖耸,但高度尚在正常范围,P-R间期0.21s,P-P间期0.91s,心率66次/min,考虑为基本窦性心律。另一种P波低平,P-P间期起步第1次为1.24min,此后连续出现时为1.20min,考虑为房性逸搏。窦性搏动后第1次逸搏均较慢,为起步现象。房性逸搏的出现可能因窦性频率减慢、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所致,因房性逸搏可侵入窦房结使窦性节律重整,故较难断定上述由何种原因所致。第3行倒数P3形态介于上两种P波形态之间,为房性融合波。第2…  相似文献   

15.
《心电学杂志》2003,22(2):86-86
本期共收到思考心电图答案33份。现综合代自力,杨玉莲、闾文德3位同志的答案供参考。答案正确的还有以下同志:夏克良李万发王承玺王成孝国卫民徐荣友陈小莉袁炜许燕张传鹏林毓群曹庆生王海燕郑世杰吴慧珍吴亚平刘杨汪宁李兴杰陈世明龚祖平贾邢倩冯应君徐雁丹董薇戴玉娟林庆辉李道在徐欲晓吴玉娟  相似文献   

16.
Ⅱa显示窦性P-P间期0.94~0.99s,频率60~64次/min,P-R间期0.18s;每隔2个窦性搏动提前出现1次P′-QRS-T波群,偶联间期0.56s,P′波落在T波终末部,顺传的P′-R间期0.24s、0.38s短长两种。Ⅱb显示窦性P-P间期1.01~1.12s,频率54~60次/min, P-R间期0.18s、0.40s短长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上行ⅡR—R间期0.36s与下行P’-P’间期一致,频率167次/min,其QRS波群呈R型,时间正常,结合下行呈R型QRS波群的T波低平,考虑上行直立的T波上有P’波重叠,其顺传的P’-R间期约0.2s,结合患者是突发心动过速,提示该P’波系起源于心房,即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心电学杂志》2010,29(2):186-186
本例为12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可见窦性P—P间期规则,频率102次/min,其中R5、R8、R14、R17、R18之前的P—R间期固定为0.24s,从V5、V6导联可见QRS时间为O.08s,为窦性P波顺传;ST段在Ⅱ、Ⅲ、aVF导联明显抬高且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即所谓“损伤型单向曲线”(或巨“R”波),V5、V6导联呈现弓背型抬高,V6较V5导联更明显。而在I、aVL、V1~V4导联明显压低。各导联均未见病理性Q波,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Ⅱ示窦性P波形态略异(P2、4、9,波较P3、5、10波电压略低),其中P—P间期0.59~0.62s,心率96M02次/min。每隔1-2个窦性P波提早出现1个直立的P′波,偶联间期相等(0.30s),代偿间歇不完全,其中P′。波重叠在R14之中,使QRS形态略为畸形,为折返性房性期前收缩,呈二、三联律,多呈阻滞型。  相似文献   

20.
《心电学杂志》2010,(1):47-47
MV1导联示短P—P间期0.84~0.90s,长P—P间期1.60~1.71s,基本上为短P—P间期的2倍,考虑存在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呈2:1传导。P—R间期0.22s,存在房室传导延缓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QRS形态多变:①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时间0.14s),如下行R6、R7,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22s;②呈正常形态6型,如上行R1,下行R4、R5,其前有相关的窦性P波,P—R间期0.19~0.2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