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发展演变与中医学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密切相关,用中医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利于指导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源于《内经》的五行针灸是一种以五行为核心的针法,主要通过判断患者的“素体一行”来诊疗疾病,但判断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文章以不寐为例,根据《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对失眠症的分型,探讨中医脏腑辨证在五行针灸中的应用以及五行针灸治疗不寐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内经》之旨,纵论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依五行定五藏之气的盛衰,阐明疾病的生克乘侮传变与不必治于传;按五行互藏,分类脏病廿五变;循五行主时节律,详述脏腑病证逆从。均可丰富中医病机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五腧穴是十二经自四肢末端至肘膝以下排列的五个穴位,依次名为井、荥、输、经、合,是一组重要的特定要穴。五腧穴与五行的配合,阴经、阳经各不同,这在理论上有一定意义,在临床取穴上有一定价值,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脏腑系统中的五脏六腑是以五行属性来分类脏腑的,而脑脏与命门腑的认识逐步完善后,却一直未能归属五行属性进行分类。课题组认为脑脏与命门腑及其经脉(督脉和任脉)是以阴阳为其主要属性特征的,可构建为阴阳脏腑体系。这一对以阴阳属性为主要属性的脏腑,不同于五行脏腑体系。用这一配对脏腑来补充中医脏腑系统,可以形成分别与阴阳、五行系统相对应的脏腑体系,这可以看做是对中医脏腑理论的补充和阐述。本文详细论述了脑脏与命门腑的构成及其生理病机特点,以及诊治脑脏与命门腑疾病而需要特别关注的脉诊和舌诊等临床诊断方法,并对这一认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这对中医认识脑系及神经内分泌和生殖发育系统生理,以及阐发其病机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致知在于格物,物格而知致”,这是《大学》告诉我们的一种研究方法。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云:“医者贵在格物也。”西医在现有理论无法证实或者否定中医理论的情况下,按照中医的思维将现今西医所取得到成果重新分类并纳入中医理论,进而阐明中医基本概念的医学含义同样是中医现代化的途经。我们通过哲学探讨,明确中医阴阳学说同机体器官功能与储备的关系以及气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风邪是六淫之中最易侵犯人体、致病极为广泛的致病因素。界定风邪的阴阳五行属性 ,再用阴阳五行的法则研究风邪的特性 ,对风邪特性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以此为基础指导对风邪所致疾病的治疗 ,则更为明了规范。1 风邪的阴阳五行属性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 ,在作为致病因素时才称为“六淫”、“六邪”。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的气流 ,因此 ,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风邪为病称为外风病。风为春季的主气 ,春季应五行为木。根据类比的原则 ,即风在五行属木。将五行纳入阴阳 ,木火为阳 ,…  相似文献   

8.
十二经命名含义及其与脏腑阴阳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雪勇 《天津中医》1996,13(6):33-33,38
  相似文献   

9.
论五行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五行的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和普遍规律 ,五行除有相生、相克和相互制约外 ,还有相互合化和互藏规律 ,存在数学上的合理性、层次上的无限可分性和同行的相应性  相似文献   

10.
1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叶辛属木、味咸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作了简要讨论。指出脏腑精气阴阳生理学体系是以脏腑之精气阴阳阐释脏腑生理的解释性模型。脏腑之精是藏于脏腑中而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脏腑之气是分布于不同脏腑的无形而运动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极细微物质。脏腑之阴阳是脏腑之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脏腑之阳是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脏腑之阴是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可以其精、气、阴、阳的不同作用诠释。  相似文献   

14.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6,27(4):328-340
形意拳中的五行拳,是以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其创拳之理,以技击中进攻与防守的动作为其创拳之法,以人体外在筋骨变化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为其创拳之义,从而形成了劈、崩、钻、炮、横的五行拳。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母拳”,形意拳套路中千姿百态、复杂多变的众多拳式动作,都是由五行拳衍生而来的。例如:十二形拳中的虎形拳,就是由五行拳中的劈拳演化而成的。因此说,只有勤学苦练,夯实五行拳这块基石,才能规范地掌握好形意拳体系中拳式动作的演练技术。一、其形似斧的劈拳劈拳,在五行学说中属金。在演…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治疾病十分重视脏腑的气血阴阳,认为气血阴阳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病变的根本原因和脏腑病机的主要内容,因而调理气血阴阳是治疗脏腑疾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五行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质疑的理论。以公理化思想为指导,一方面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另一方面采用严格的逻辑构造方法,给出了五行的圆周运动模型和五行的抽象定义,在此基础上还给出了向量模型及正弦曲线模型。证明五行概念可以严格建立在太阳运行规律和阴阳概念基础之上,同时表明五行理论可以成为基础坚实、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由进一步的讨论还可以看到,从上述五行概念出发,可以导出已有的结论和新的结论,说明它适合作为五行理论体系的起点,因此可以称其为五行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根据脏腑相生相克理论,介绍了运用五行学说中相克关系的临床体会,进而提示五行学说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脏腑相生相克理论,介绍了运用五行学说中相克关系的临床体会,进而提示五行学说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乔之龙  郭蕾 《中医药学刊》2003,21(6):941-942
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天人相应特色。脏腑的空间特性是这一特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脏腑的空间特性表现为五脏功能活动特点与五方之色、味之间的特殊联系,五脏气机与天地阴阳之气相顺应等方面。五方之色味是五方精气之载体,对五脏具有选择性入通长养作用;而患者面部色泽、口味的变化又是医生判断证候的外在依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人体清阳之气犹如地气中之轻清者而上浮,人体浊阴之气则如天气中之重浊者而下沉,如此方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应当顺应天地之气的这种运动特点而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气 阴阳 五行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其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便确立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并且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正确理解气、阴阳、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掌握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