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峰  宗洁 《四川中医》2000,18(4):20-21
1995年8月~1998年9月,我院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AMI的诊断依据是WHO1981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AMI临床症状;心电图有AMI的症状性Q波,ST段弓背样抬高,T波变化;心肌酶谱升高。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8岁~79岁,平均52.4岁;病程3~5个月12例,6~10个月8例,11~12个月5例;心电图证实广泛性前壁心肌梗塞12例,前侧壁心肌梗塞5例,下壁心肌梗塞5例,前间壁心肌…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 ( 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一项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早期 QTd常显著增高。本文通过对 4 7例 AMI未溶栓患者及 2 3例尿激酶 ( VK)溶栓患者 QTd的比较 ,研究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治疗组选取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 AMI溶栓病例 2 3例。对照组选取 1992年 1月~ 1996年 12月住院 AMI未溶栓病例 4 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诊断明确 ,自发病至确诊均在 12小时以内。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老年发病率高 ,患者的死亡与其情绪、就诊是否及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护理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对AMI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AMI患者 5 2例 ,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4 6例 ,女 6例 ;年龄 4 1~ 80岁。经过治疗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本组治愈2 0例 (38.5 % ) ,好转 31例 (5 9.6 % ) ,死亡 1例 (1.9% ) ,总有效率为 98.1% ;平均住院 18.5d。2 健康指导的内容2 1 急性期监护 AMI患者入…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AMI病死率仍在15%~20%。存活下来大部分病人大都有焦虑、抑郁和沮丧等情绪,尤其是对再次心梗和猝死的恐惧而害怕出院。为了探讨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心理,我们对6例AMI后不愿出院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 一般资料 6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7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59.3岁;急性前壁心梗2例,急性下壁心梗3例,急性前间壁心梗1例;1例为首次住院者,5例为再次住院者;均享受公费医疗;住院天数最长1245天。最短232天,平均住院天数为442.7天。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本文收集自 1989~ 1998年该类患者 17例。现对其进行回顾分析 ,以提高肺冠心病的确诊率。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本文慢性肺心病患者诊断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 AMI的诊断均符合 WHO、AMI诊断标准。无症状者均具有演进性心电图改变 ,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异常。1.2 一般资料 :1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9~ 82岁 ,60岁以上 16例 ,平均 65.5岁 ,多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长期吸烟或曾有吸烟史 12例 ,高脂血症 1例 ,糖尿病 2例。 1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MI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心脏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发作频率和绞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卧床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复发,缓解患者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PCI术绿色通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AMI患者经绿色通道行PCI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对照组AMI患者从急诊科入导管室的时间平均为38.3 min,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平均住院时间15 d,病死率为17%,术后再梗死率为8%;实验组从急诊科入导管室的时间平均为26.8 min,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平均住院时间10 d,病死率为8%,术后再梗死率为3%,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采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救治AMI患者可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不同血糖水平与AMI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112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分别对2组住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06月至2010年06月AMI合并DM患者80例,并以同期单纯AMI患者110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同时对比改进护理方法前后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改进护理方法后,AMI合并D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AMI合并DM患者有胸痛发生率低等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AMI合并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冶疗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8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SO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AMI)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及WHO临床命名及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心肌梗死发生后两周内再次发作心绞痛并未接受介入治疗。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2~85岁,平均58.8岁;AMI病程1~16天,平均5.4天;再发心绞痛3~18h平均5.7ho对照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30~86岁,平均572岁ZAMI病程3~15天,平均62天;再发心绞痛2~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和院后急诊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8月到2010年9月救治AMI患者60例,按急诊治疗时间分院前急诊溶栓组(院前组)30例和院后急诊溶栓组(院后组)30例,院前组诊断为AMI后立即给予尿激酶(UK)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液于30min内滴完,给予全程心电监护,转运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院后组在患者人院后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溶栓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院前组从发病到溶栓所用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院后组(P〈O.05或P〈0.01);院前组的冠脉再通率和死亡率均优于院后组(P〈0.05或P〈0.01)。结论:院前急诊溶栓治疗AMI的疗效明显高于院后溶栓。  相似文献   

12.
心梗合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中医药治疗AMI是一令人观注的课题。我院1997~2000年采用中药心梗合剂治疗AMI6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6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例,AMI诊断均符合WHO1979年标准,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 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现将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6 3岁 ,平均 6 8岁。其中广泛前壁 AMI7例 ,前间壁AMI 5例 ,广泛前壁合并下壁 AMI 4例 ,前间壁合并下壁 AMI 8例 ,下壁 AMI2例。 2 6例 AMI患者中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7例 ,心源性休克 5例 ,心力衰竭 3例。2 治疗结果2 6例患者入院后均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 ,经及时有效、正确的治疗及护理 ,抢救成功 2 1例 ,死亡 5例。3 护理要点3.1 病情观察 :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梗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彦萍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1):512-513
黄芪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为了了解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笔者自1995年4月~1998年6月对40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3~80岁,平均61.3岁;病变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4例,下壁3例,高侧壁1例,广泛前壁+下壁2例,下壁+后壁3例,下壁+右室2例,下壁+后壁+右室1例。对照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0~79岁;病变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5例,下壁5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对 9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 ,其中急诊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小于 3小时 ) 50例 ,早期溶栓 (溶栓至发病时间 3~ 6小时 ) 45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 AMI患者中 ,男 6 6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56 .32岁 (35~ 70岁 ) ,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且无溶栓禁忌证 ,其中溶栓时间 <3小时 50例 ,3~ 6小时 4 5例。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休息、吸氧、止痛、镇静等一般治疗。使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尿激酶 (UK)150万U~ 2 0 0万U30分钟内静脉滴完。 UK静点…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中的一种常见急危重症型.临床诊断、抢救是否及时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及治愈后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2年10月至1996年7月,将住院的1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5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60例,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l临床资料两组125例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13例;年龄在43岁~71岁之间,其中48岁以上者122例;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老106例,其余则为首次冠心病心肌梗塞发作;本次发病至住院时间24h以内119例,其余6例均在发病24h~32h住院用药.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  相似文献   

17.
1982年6月~1989年5月,我们将40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组,以单数病例用中药健心汤治疗,偶数病例给以极化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健心汤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00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 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74例,女126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8.
肖艳  苏懿 《中医药研究》2012,(8):913-9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咯血、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临床上常见病 ,同属急症 ,但咯血合并AMI临床上较少见。由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容易延误诊治 ,影响预后。笔者现将本院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2 1例咯血并AMI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均为住院患者 ,AMI诊断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远期预后。方法入选泰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4月—2017年4月因AMI住院患者290例(完成随访的240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最长随访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 04个月,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合并症及预后情况等相关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比较不同类型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AM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血瘀气虚痰浊热蕴气滞阴虚水饮寒凝阳虚;瘀阻心脉证20例、痰瘀互结证19例、气虚血瘀证(或兼寒凝、痰饮证) 180例、气阴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14例、气阳虚血瘀证(或兼痰饮) 7例; AMI患者的平均生存期(35. 578±1. 141)个月,95%可信区间为(33. 342±37. 814)个月,最小生存率 60%;对不同类型的AM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发现STEMI组死亡31例,占24. 21%; NSTEMI组死亡29例,占25. 89%; 2组之间在远期生存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素中虚性证素以气虚为主,实性证素以血瘀、痰浊为主;气虚血瘀证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AMI患者发病年龄偏大,中远期(0~48个月)死亡率偏高,可达25. 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