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组和保留组,每组80例。切除组采用鼻中隔软骨切除矫正术治疗,保留组则采用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术后拆线时间和患者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留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出血、术后拆线时间均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患者的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完整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减少手术过程出血,降低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黏膜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7例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局部麻醉后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1例出现术后血肿,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术后血肿,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治愈率94.6%,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率93.3%,出现5例鼻中隔扇动。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确切,能保持鼻中隔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收治的98例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同期进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对照组在鼻内镜下仅进行鼻窦开放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等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治疗组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44.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鼻中隔偏曲并发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与鼻窦开放术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观察组)58例和鼻中隔矫正术组(对照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6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3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鼻出血、鼻塞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以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损伤小,且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我们选取2008年2月~2014年3月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88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中隔软骨切除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将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其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危险性低、治愈率高等优点,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于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形成术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94±0.69)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0.34±0.05)Pa/(cm3·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李坤 《临床医学》2017,(6):109-110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鼻腔扩容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较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显著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对称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未成年人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因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5例未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鼻中隔矫正,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不良症状,术后随访6个月~4年,鼻中隔没有出现新的偏曲,鼻骨及上颌骨没有畸形产生,患者鼻面部发育良好无影响,症状消失或明显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未成年鼻中隔偏曲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创伤性C型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C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方式)与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式),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鼻阻力和手术前后的外鼻测量值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鼻外观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鼻阻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C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运用鼻内镜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实施矫正治疗,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发病率之高愈来愈引起国内鼻科专家的重视。鼻内镜手术技术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尝试。我科自2004年4月~2005年2月共为15例此类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做到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患者25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76例(A组),鼻中隔矫正术69例(B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63例(C组),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8例(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消失率、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症状消失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B组、C组、D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伤口愈合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内镜和鼻窦冠扫CT检查结果,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规范分类,针对偏曲类型的不同,在局麻下采取个体化的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71例合并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者同时行鼻甲成形术。结果术后3~12个月随访期内鼻塞、流涕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为90.7%。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辅助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照明良好、暴露清晰,直视下黏膜剥离精细,尤其适合于高位、后段偏曲和复杂畸形者,手术塑形效果彻底、持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但应根据具体偏曲类型,采取个体化、规范的操作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保守组和手术组,每组32例。保守组采用药物治疗,手术组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鼻阻力的变化。结果出院后6个月保守组和手术组鼻阻力分别为(0.52±0.16)和(0.24±0.11)kPa·s-1·L-1,手术组鼻阻力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保守组和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6%,手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效果肯定,术后可显著改善症状,降低鼻腔阻力。  相似文献   

18.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2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结果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能全面窥清手术部位,做到明视操作,准确精致,矫正彻底,最大限度避免黏膜损伤,减少穿孔的发生,对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鼻中隔稳固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延庆县医院2007-10-2010-10治疗的5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2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4.5%,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6个月~2a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中隔软弱、鼻梁塌陷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失败而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曾局麻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观察0.5~2 a,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中隔正直,无鼻中隔穿孔及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者可以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提倡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