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年人肺隔离症的发生与分型及诊疗方法,以期减少误诊率,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7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0岁.反复咳嗽、咯白色黏痰或脓痰11例,咯血2例,伴间歇发热2例,胸痛1例,无症状1 例,术前误诊肺囊肿6例、肺脓肿1 例、肺癌1 例、肺炎性假瘤2 例、纵隔肿瘤1 例,误诊率64.7%(11/17).17例均为叶内型,均行病变肺叶切除术,1例出现术中大出血,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肺隔离症.无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主要通过X 线、CT 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诊断,近几年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的经验,降低误诊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结果2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术前确诊仅有18例,误诊为肺部良性肿瘤3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扩张2例,纵隔肿瘤1例。行外科切除的患者有19例,其中13例经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均无复发;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8例,其中再发咯血1例来院行手术治疗。结论外科治疗是目前肺隔离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围手术期积极控制感染对治疗的成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A三维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肺隔离症患者中右肺上叶1例,下叶4例;左肺下叶8例,左肺上叶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12例。结论: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提供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情况,CTA可做为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11例误诊分析及诊断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主要病理改变是发育异常的肺段或肺叶由来自体循环的血管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分离。本病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征,术前误诊率较高,文献报道误诊率达60%~75%[1,2]。我院1990年7月~2004年5月共收治肺隔离症15例,其中11例术前误诊,误诊率73·3%。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18~43岁,平均34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6年。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10例以反复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其中6例伴反复发热,4例伴痰血或咯血,4例伴胸闷、气促。体征:下肺闻及湿啰音2例,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多层螺旋CT术前诊断肺隔离症11例,诊断准确率73.33%,其中囊性与实性肿块型各4例,炎症型3例;11例均显示来自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9例显示引流静脉;多层螺旋CT误诊为支气管肺囊肿2例,支气管肺癌及肺炎各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三维重组图像有助于肺隔离症诊断;掌握肺隔离症好发部位和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因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肺隔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而成。本病较少见,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且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术前误诊率较高,文献报道[1]误诊率为  相似文献   

7.
肺隔离症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术前误诊率高。现将我院2000/2007年间术前误诊7例肺隔离症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8~54(平均31)岁。反复发作咳嗽、咳脓痰3例,咯血或痰中带血3例,1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胸部X线和CT示病灶位于左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1例,右肺上叶1例。病变直径4~9 cm,病灶内多有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误诊情况术前误诊为肺癌3例,肺囊肿2例,炎性假瘤1例,纵隔肿瘤1例。1.3手术方法本组均经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叶内型行肺隔离症所在肺叶切除,叶外型行单纯肺隔离症切除。术中先处理异常动脉。术中见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左肺上叶后段1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1例。叶内型5例,叶外型2例。异常供血动脉6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2结果7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3讨论肺隔离症由P ryce在1946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指部分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并且有来自体循环动脉供血的一种疾病,特点是该部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和肺组织隔离开,由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发病率低,但其误诊率较高,诊断不明确者在手术中极易损伤滋养动脉,导致致命性大出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回顾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1996—03—2009—05收治的16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1例误诊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赵坤  胡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452-8452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上误诊率较高,随着CT、MRI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误诊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本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临床误诊亦不在少数,我院今年收治1例肺隔离症患儿,辗转多家医院未能得到准确的诊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1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9例,其中5例伴发热,4例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8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7例,内基底段3例,外基底段1例.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4例(36.4%),余7例术前误诊(误诊为肺囊肿4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1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诊断方法主要为CT、MRI,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与肺结核的临床鉴别要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误诊为肺结核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0年经血清学证实的MPP124例,其中58例误诊为肺结核,误诊率46.77%。本组17~50岁47例,有类结核感染中毒症状31例。胸部CT均表现为斑片状影和网织条索影的混合病灶,病变累及双肺21例,双叶29例,上叶尖后段25例,下叶14例,合并胸腔积液4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41例,阳性17例。病程第1周行血MP-IgM检测21例,阳性6例;第2周及以后检测52例,均阳性。本院首诊误诊10例,外院误诊48例;误诊时间在2周内者占总数的63.79%。确诊后均治愈。结论成人MPP临床特点与肺结核相似,尤其病变累及肺结核好发部位时,易误诊为肺结核,成人及青少年PPD试验阴性时,临床诊断肺结核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2例误诊疾病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以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DKA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例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误诊为肺炎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20例因腹痛、恶心、呕吐误诊为急性胃炎14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2例;3例因心慌、胸闷、胸痛误诊为心肌炎2例,心肌梗死1例;2例因意识不清误诊为脑血管意外.52例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均予胰岛素静脉滴注及对症支持治疗.47例好转,5例死亡.结论 DKA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易与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混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DKA的认识,及早行血糖、血酮体等检测,以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96.0%,误诊2例,1例Ⅰ型患者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Ⅴ型患者误诊为多发肝囊肿。44%患者合并结石,2%患者合并癌变,30%患者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诊断过程中为避免误诊、漏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纵隔型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例MB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仅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平扫1例;余12例均行CT增强扫描。18例影像学检查囊肿大小不一,均为单发,以类圆形、椭圆形为主;2例为水样密度型,16例为软组织密度型;17例CT增强扫描示8例未强化,4例为轻度均匀强化,3例为中度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内未强化而囊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18例术前确诊3例,误诊15例,误诊率83.33%;位于前纵隔者误诊为胸腺瘤6例,淋巴结增大和良性病变各2例,胸腺囊肿1例;中纵隔者报告为良性病变1例;后纵隔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管瘤和良性病变各1例;误诊时间2个月~1年。18例均于胸腔镜下行囊肿切除术,皆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MBC,术后均予常规治疗。随访1~6个月,18例皆无复发,预后较好。结论MBC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增强CT检查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MRI是其补充检查手段,但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检查。MBC术前误诊可能与发病率较低、接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扫描方案不完善及囊肿成分复杂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误诊的8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发热6例,胸痛1例,无症状1例,术前误诊肺囊肿3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炎性假瘤2例、纵隔肿瘤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明确为肺隔离症。隔离肺切除1例,肺叶切除7例;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肺下叶实性囊性肿块应警惕肺隔离症。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动脉供血血管是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确诊后行肺切除术,术中保持对隔离肺的警惕,灵活处理异常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肺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近5年文献,对纳入文献及我院同期收治的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的结节病误诊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42例.以皮肤症状为主诉就诊25例,误诊为结节性红斑和神经性皮炎各4例,过敏性皮炎和湿疹各3例,红皮病和结核病各2例,寻常狼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误诊为冠心病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误诊为冠心病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占同期收治PTE 25.3%。误诊为心绞痛11例、心肌梗死7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误诊时间3~15 h。按误诊疾病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后结合临床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血气分析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等综合分析后确诊PTE,予相应治疗,20例症状明显改善后出院,1例死亡,平均住院(32.1±9.6)d。结论提高对PE的认识、发散诊断思维、重视鉴别诊断及全面系统分析病情,可降低PE的早期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肺癌CT误诊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秋  陈刚文  罗颖 《华西医学》2009,(6):1421-1423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癌CT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经手术、病理及细胞学检查证实的不典型肺癌误诊病例65例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胸部CT平扫20例,平扫+增强扫描45例。结果:误诊为肺结核28例,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脓肿1例。误诊时间1~11个月。结论:不典型肺癌CT表现呈多样性,当肺部有多发病灶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时,容易造成误诊。反复脱落细胞检查、及时纤支镜检、穿刺活检及密切随访复查是减少不典型肺癌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离断(IAA)的价值。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对27例经手术、心血管造影及磁共振明确诊断的IAA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1例,年龄为1个月~18岁,平均4.5岁;IAA-A型12例,IAA-B型15例。结果全组确诊26例(96.3%),漏诊1例(3.7%);确诊病例中正确分型23例(88.5%)。分型误诊或不正确3例(11.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IAA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凡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呈瘤样扩张者应仔细探查主动脉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