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4-308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地对我院2009~2010年度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8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静脉给药(占63%)及抗菌药物(占49.73%)在上报的ADR总数中比例占最高,临床表现以皮疹(占50.81%)及胃肠道反应(21.62%)占ADR中大多数。其中严重不良反应6例(占3.08%),死亡一例。结论:本院上报的185例ADR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抗茵药物中尤以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为严重,是否存在滥用问题,应该加强对以上两类药物处方点评,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4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0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1.91%(134例);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多,占83.10%(349例);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数的38.33%(161例),其中以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38.81%(163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270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ADR中,男性132例(48.89%),女性138例(51.11%),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72a,〈10a和〉60a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静脉滴注发生率较高(51.85%);抗菌药物引起ADR比例最高(58.52%),尤以头孢菌素类多见,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9.2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新的和严重的ADR共8例(2.96%)。结论: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2009年收集的439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9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201例(45.78%),静脉注射用药312例(71.07%),口服给药76例(17.31%),抗肿瘤药物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179例(40.77%)。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药,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近几年上报国家ADR监测网的226例报告,从临床科室、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较多,有138例(占61.06%),其中女性(182例,占80.53%)多于男性(44例,占19.47%);静脉给药途径更易导致ADR(198例,占87.61%);ADR涉及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高(145例,占64.16%),其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91例,占62.7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2例,占39.02%);在关联性评价方面以很可能为主,有188例(占83.19%);严重ADR有2例(占0.88%),一般ADR有224例(占99.12%);经治疗或停药后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我院应加强ADR监测,提高ADR报告填报质量,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 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 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3.3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监测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该院2012年1-12月收集上报ADR报告216例,按患者基本情况、报告人职业、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6例ADR中,主要为一般ADR,共145例(67.1%);主要由医师上报,共143例(66.2%);患者年龄0~84岁,以0~19岁年龄段最多,共46例(21.3%);引起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共74例(34.3%);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以头孢菌素为主,共24种(32.4%);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68例次(24.8%);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共143例(66.2%)。结论医院应健全临床药学机构和相应制度,医药人员应开展ADR科研协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军炎  顾小丽 《中国药房》2010,(10):922-92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8年抗肿瘤药致ADR报告162例,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有68例,占41.98%;单一用药123例,占75.93%,合并用药39例,占24.07%;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的ADR居首位,占39.51%;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4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致ADR监测工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药,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所收集的45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459例ADR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高发于≤10岁和>60岁人群;以静脉注射居多,占87.58%;其中抗微生物药致ADR例数最多,有229例(占49.8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81例(占32.73%);一般ADR占83.66%,严重的ADR占2.83%,大多好转或治愈。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该院2011年收集的570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最高[191例(33.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527例(92.46%)],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298例(52.28%)],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39例(59.47%)]。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