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使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研究组使用经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化、并发症、呼吸道峰压(PI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 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 <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钢丝相比,使用胸...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0例接受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在关胸时使用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结扎带组),同期使用钢丝固定胸骨的50例患者(钢丝组),分析两组关胸耗材数量和费用、关胸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结扎带组使用2~4条结扎带固定胸骨,关胸手术时间8~15 min,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钢丝组使用2~3条(4~7针)钢丝固定胸骨,关胸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3例出现胸骨哆开(1例钢丝断裂、2例钢丝切割),并有3例胸骨无松动患者出现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结扎带组关胸耗材数量和费用高于钢丝组,关胸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少于钢丝组(P 0. 05)。结论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应用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效果确切,可显著缩短关胸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及纵隔炎三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和纵隔炎是严重的并发症,不仅造成病残,而且可因败血症、心内膜炎,或由于心脏大动脉切口的缝线感染后破裂突发大出血,或因心肺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1]。2005年我院心脏中心实施心血管手术730例,其中3例术后胸骨哆开,发生率0.41%。现总结教训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胸时使用胸骨结扎带在胸腺肿瘤胸骨劈开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行胸骨劈开手术的胸腺肿瘤患者34例,根据关胸时固定胸骨的材料,分为胸骨结扎带组(n=13)和钢丝组(n=21)。比较2组的固定胸骨时间、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胸骨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和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丝组[(7.6±2.3)min vs(17.2±1.9) min,(44.0±34.0) mL vs(110.0±36.0) mL],胸骨结扎带组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钢丝组[(2.1±1.0)分vs(4.9±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结扎带在胸腺肿瘤胸骨劈开术中对胸骨的固定可靠、安全、操作简单,并可显著缩短关胸时间,减少胸骨固定过程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与胸骨正中切开术行胸腺切除术的方法及各自优缺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析2007年8月至2012年10月47例患者采用VATS经胸径路行胸腺切除术(VATS组)与41例胸骨正中切开行胸腺切除(胸骨切开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镇痛例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两组共8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手术时间:VATS组(89.3±6.92)min略短于胸骨切开组(110.0±6.43)min;术中出血量:VATS组(55.2±4.07)ml显著少于(112.8±7.96)ml;术后胸管放置时间:VATS组(2.46±1.37)d显著短于胸骨切开组(4.76±1.91)d;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肌无力危象及手术切口感染发生,VATS组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2例,无肺漏气、胸内出血、低肺综合征、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胸骨切开组术后并发症6例,其中乳糜胸2例,肺部感染4例,无胸骨裂开、胸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镇痛例数:VATS组7例显著少于胸骨切开组21例;术后住院时间:VATS组(5.15±2.52)d显著少于胸骨切开组(9.59±2.87)d.结论 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采用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24 h VAS、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美容效果总满意度为91.67%,与对照组的8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暂时性声音嘶哑、皮下积液、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8%,较对照组的1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减少医疗费用,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术后胸骨裂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例心脏直视术后胸骨裂开患者均再次手术重新固定,并彻底清创和有效引流.结果 3例患者再次手术治愈率为100%.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7 d(15~18 d),随诊13~48个月,无远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伤口局部的症状、体征,术后异常引流液和X线胸片检查对心脏直视手术后胸骨裂开再次手术患者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发现、再次手术、彻底清创、有效引流、牢固固定和术后全身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石应康  程述森 《华西医学》1993,8(2):193-195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但切口上端的手术瘢痕常影响病人的美容。101例心脏直视手术采用上端弧形的改良胸骨正中切开术。我们的技术不同于经乳房下皮肤切口的胸骨正中切开术,这种入路能获得适当的显露,操作简便,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43-4645
目的探究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中胸骨前和锁骨下两种入路的优缺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150例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16例经胸骨前入路,对照组34例经锁骨下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声音嘶哑、切口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单侧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双侧叶的手术时间(128.4±22.4min)大于观察组(109.5±12.5min),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8%,且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骨前和锁骨下两种腔镜入路在甲状腺切除术中都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临床多应用创面涂抹方式发挥医用生物蛋白胶的止血作用,但骨腔内注射应用报道少见.目的:观察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老年严重骨质疏松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正中开胸出血的效果.方法:将48例体外循环下行正中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75岁以上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胸骨腔内注射生物蛋白胶,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12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两组术后持续发热时间、术后胸骨感染裂开情况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1 例,实验组未发现不良反应.说明胸骨内注射生物蛋白胶能减少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胸骨出血,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不影响胸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冀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505-1507
目的 探讨经颈路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11月在胸外科颈路手术治疗的6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全部手术治疗和护理成功.其中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59例占88.1%,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正中切开切口8例占11.9%.良性病变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56例,甲状腺肿瘤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病死率为零.结论 在围手术期对67例行全麻下改良式经颈路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特别在并发症好发时间加强巡视和护理,护理措施及时有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全组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胸骨哆开再固定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素君  宋月桂 《天津护理》2001,9(5):238-239
胸骨哆开是经胸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后伤口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5%~5%,以老年患者居多,多在心脏开胸术后约一周左右,出现胸骨再次裂开。临床上该病一经诊断需立即行再固定手术,而术后愈合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因此术后护理如胸骨再固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是促进愈合、防止胸骨哆开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临床康复》2011,(29):5351-5351
主题: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普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邬善敏,方伟,赫杰等. 关键词:可吸收生物缝合线;普外科手术;缝合材料 发表时间:2004.21(12):1570-1571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缝线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施行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可吸收生物缝线和普通丝线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可吸收生物缝线组患者切口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丝线缝合组(P〈0.05)。  相似文献   

17.
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术后切口感染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4%~5%[1],切口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预防、发现并处理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是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外科治疗的重点。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心脏外科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3071例,其中44例发生切口感染,本研究对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发病时间、病例特点及处理措施等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不同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的缝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缝线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目的:对比观察抗菌可吸收线和聚对二氧环已酮可吸收线在腹部切口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5-01/2007-0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对象:选择剖腹手术患者450例,男230例,女220例,年龄18~78岁,甲均年龄(40±9)岁.方法:4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抗菌可吸收缝线组:采用顶涂有抗菌剂三氯生的可吸收缝线全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可吸收缝线组:采用可吸收缝线聚对二氧环己酮伞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皮肤层除外);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分层间断缝合腹壁切口,每组患者150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3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切口愈合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排异反应、瘢痕形成、切口裂开、切口疝).结果:450例剖腹手术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150例患者中有6例切口乙级愈合,明显高其他两组(P<0.05);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和可吸收缝线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抗菌可吸收缝线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结论:可吸收缝线缝合腹壁切口安全可靠,无排异反应;能减轻切口疼痛,减少异物残留和瘢痕形成,减少切口裂开和切口疝的发生率:抗菌可吸收缝线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胸骨哆开发生时间为术后6~11 d,均有明显的胸痛,咳嗽时加剧,伴呼吸急促,可闻及骨擦音,且可触及胸骨浮动感或分离感,伤口渗液不愈合,扩开切口排出积液后,可见钢丝松脱,胸骨哆开。5例确诊后均再次手术行胸骨固定术,术后患者皆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6~55(43.2±11.8)d。随访2~66个月,5例胸骨均愈合良好。结论胸骨劈开时两边不对称、钢丝固定松弛、第1根钢丝位置偏低、骨质疏松和术后剧咳是导致本组胸骨哆开发生的主要原因。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修补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效果。方法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跳动下修补房间隔缺损(Pt组),直接缝合22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8例。选择同期经常规胸骨切口心脏跳动下行房间隔缺损直视手术36例作为对照(Med组)。结果切口长度(Pt组6~12 cm;Med组9~15 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Pt组(35.7±8.4)min;Med组(44.7±16.0)min,P<0.01];平均手术时间[Pt组(151.0±86.4)min;Med组(175.6±29.7)min,P>0.05],无死亡和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诊时间12~4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