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高寿     
头上白发最公平,就是皇上的二大爷也难以阻挡如箭光阴。但使自己心态年轻,还是不难做到的。当别人问你岁数时,回答时称“公岁”,即妙法之一。最初,这是从八甸漫画家方成那里听到的,后来我便照方抓药。有人问多大,我即回答:“38公岁!”双方准是哈哈大笑。称公岁:一、没瞒没骗,心里踏实;二、幽它一默,找个乐子:三、打五折,比“少说十岁”还年轻,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2.
爱美与高寿     
王延群 《科学养生》2013,(12):42-43
笔者曾从媒体上看到两则百岁老人爱美喜俏的趣事。一是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里,住着一位104岁的长寿老人。她仍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当记者给她拍照时,她马上整好衣服,端正姿势,双手放膝盖上摆了一个很精神的姿势。几张拍下来,她还是觉得不满意,说要换套衣服再拍。接着她又把帽子摘掉,一个劲地用手捋头发。正当记者按下快门之时,她却喊了句“停”,然后就径直往外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东台市金墩社区窦楼小区57号楼楼下的一所理发室门前,你每天都可以看见—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藤椅上与大伙儿侃大山,从他红扑扑的脸庞和说话的钢劲儿,你准以为只不过是—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谁知他却已度过了101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4.
马广生 《养生月刊》2022,43(2):158-159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不仅能缓解压力,驱散烦恼,还能延年益寿.笑是一种免费"药物",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笑能提升人的素质,使人忘却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形成积极开朗、快乐风趣的性格,有益于心理健康.古今中外很多长寿的老年人,无一不是笑口常开、乐观开朗之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1893~1976年),享年83岁,按照中国人的长寿标准,称得上高寿老人了。特别是对有着特殊生活习惯的毛泽东,嗜烟如命,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嚼干辣椒伴饮烈性酒……,竟能健康地活到耄耋高龄,不能不认为是奇迹。 集古今长寿者之经验,均有一共同点,即心胸宽阔,性格开朗,精神乐观,则必长寿。毛泽东在《和柳亚子先生》七律中的两句诗:“牢骚  相似文献   

6.
正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她享年81岁,这个高寿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十分罕见,更让人吃惊的是,直到去世前不久,她依然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耳聪目明。那么,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女皇,长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笔者在阅读一些史书中发现,武则天高寿并非偶然。这里试将她益寿的主要原因作一简略介绍。得天独厚的遗传基因。据记载,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寿年高达九十有二,这在当时实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7.
书画大师启功先生,幽默风趣,晚年更是以一颗童心面对世事沧桑。他喜欢跟孩子们玩,见到小孩就充溢着爱恋之情,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顽童。不是摸摸孩子的头,就是抱起孩子亲亲,再就是弹一下小脑壳,孩子叫他"爷爷",他高兴地合不拢嘴。  相似文献   

8.
9.
不久前,英国《卫报》记者安德鲁·杰克逊历时两年,到世界各地寻访了上百位饱经世纪风霜的耄耋老人。这些人虽年事已高,但都头脑清醒。他们谈到自己的长寿之道,都能用一、两句富有哲理、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出来。  相似文献   

10.
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一个“聪明”的人,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学者做过调查,同时打开一台无声电视机和一台收录机,收录机前的听众明显多,于电视机前的观众。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愿意要收录机而不要无声电视机,听觉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听力与健康长寿还有密切关系。日本研究人员对488名有病理缺陷的老人进行3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与死亡率关系最大的是听力和说话能力。3年前听力尚好者,死亡率占32.4%。而听力很差者为47.2%,听力完全丧失者则高达 61.5%。…  相似文献   

11.
张泽峰 《养生月刊》2020,(3):216-217
老谢这老两口已经相伴走过了50多年的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不但感情越来越深,而且身体也越来越棒。每当有人问起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时,他们都会笑着回答,"是每天坚持捶背"。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背部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而且人体五脏皆系于背部,心、肝、肺、脾、肾、胃、胆、大肠、膀胱、三焦的俞穴都集中在背部。  相似文献   

12.
广东百岁老人黄家齐,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总工程师、大学教授。他事业有成,颇多建树,没想到晚年却遭到沉重的打击和折磨:70岁时,被划为“右派”,弄到乡下进行“劳动改造”;80岁时遇到“文革”,成为“横扫”的对象,受到批斗。在这种情况下,黄家齐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沉沦,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常见蔬菜,只要"善吃"——科学搭配,亦可达到健身益寿的目的。88岁的辽南民间收藏协会原会长于仲先生总结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常见蔬菜须善吃,养生高寿自然来!  相似文献   

14.
人类爱花,古来有之。我国民间早就流传许多谚语。如“花中自有健身药”,“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等等,都说明了以花为伴的人容易获得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5.
赵德贵 《养生月刊》2021,42(2):173-175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祖籍江苏扬州兴化县人.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工诗词、擅文章、精于书法、绘画,尤其擅长画竹.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书画家和诗人,其"三绝"诗、书、画中,怪异之作俯拾即是,甚至连他的创作论亦颇有些奇谈怪论之感.  相似文献   

16.
吕莉 《家庭中医药》2006,13(6):45-45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位九旬老人的寿日。当我恭贺老人高寿时,老人说:“我还小呢,村里还有两位我的老哥,怎敢妄称高寿!”几句话说得大伙都开心地笑了起来,那老人笑得更是开心。  相似文献   

17.
18.
<正>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上万首,从古至今无人能及。但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医生。陆游的医术高到什么程度呢?从下面这些确凿的记述里可窥一斑。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陆游作过一首《病中作》,诗云:豫章濒大江,气候颇不令。孟冬风薄人,十室八九病。外寒客肺胃,下湿攻脚胫。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我始屏药囊,治疾以清净。幻妄消六尘,虚白全一性。三日体遂轻,成此不战胜。长年更事多,  相似文献   

19.
20.
我爷爷是个身材单薄、体弱多病的人,在很多人的猜测中,爷爷应该不是个高寿之人。然而,爷爷今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了,尽管跟年轻时一样,他时不时地还会患上一些感冒、发烧、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但整体来说,他的身体还算硬朗。而那些跟爷爷年龄不相上下、身体当初比爷爷强壮得多的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