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涪陵市属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流行区人口129026人,防治前乡最高微丝蚴率为5.51%,平均微丝蚴率1.65%。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于1983~1990年开展了流行病学监测。一、病原学监测 (一)纵向监测 1986年以来共血检4次计5204人次,仅1986年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例,微丝蚴率0.06%,微丝蚴密度1mf/120μl。 (二)横向监测先后在10个乡的12个村82个组共血检8430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人,微丝  相似文献   

2.
邵阳县为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 ,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1.45 % ,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全县 2 6个乡 (镇 ) ,2 33个行政村流行丝虫病 ,疫区总人口 44 930 7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 5 8.7%。经过 14次大规模的普查普治 ,于 1983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4~ 1996年进行了横向监测。1 内容和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防治前不同的流行程度和点多面广的原则 ,进行分层抽样选点 ,监测对象为 1周岁以上居民 ,于 2 1:0 0~ 0 2 :0 0取受检者耳垂血 6大滴 (12 0μl)制成厚血膜 ,溶血、染色、镜检。1.2 血清学监测 在病原学监测的同时选择原微丝…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市辖 2区 2县 ,4个街道办事处 ,115个乡镇 ,15 74个行政村 ,总人口 15 1万余人。丝虫病流行于永定区 (原大庸县 )和桑植县的 6 0个乡镇 45 1个村 ,疫区人口为 92 6 70 3人。防治前 ,永定区、桑植县微丝蚴率分别为 0 .2 2 %和 2 .93% ,为班氏丝虫病低度流行区。经反复查治 ,分别于 1984和 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 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按照不同的流行程度及方位整群抽样 ,每个监测点对 1岁以上居民按常规 3大滴厚血膜法检查不少于10 0 0人。1.2 蚊媒监测 于丝虫病传播季节 ,选择防治前微丝蚴率较高的村作为监测点 ,捕捉人…  相似文献   

4.
资兴市辖 2 9个乡 ,总人口 36万人 ,丝虫病流行于 9个乡、44个行政村 ,疫区人口 12 5 82 5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7.0 0 %。属马来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于 1981年基本消除丝虫病。从 1985年起开始了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和点多面广的原则 ,以村或居委会为单位分层整群抽样 ,对 1岁以上居民于 2 1:0 0~ 0 2 :0 0取耳垂血 6大滴制成两张厚血膜 ,溶血染色后镜检 ,阳性者作密度计数。1.2 血清学监测 在高中低度流行区各选 1个村采滤纸血作IFAT检测。1.3 蚊媒监测 在…  相似文献   

5.
邹城市原为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据 195 1~ 195 4年调查 ,居民微丝蚴率高达 2 2 .2 %~ 30 .6 % [1 ] 。经 195 8~ 1973年反复查治及 1973年乙胺嗪药盐大面积防治 ,至 1974年对484个自然村 381313人血检 ,微丝蚴率降至 0 .0 8% ,成为全国率先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县 (市 )份 ,经二十多年的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原学监测根据往年监测情况 ,每年抽查 2~ 5个乡镇 ,每乡镇抽 3~ 5个村 ,对周岁以上居民按常规血检 ,防治前查出原微丝蚴阳性者及由丝虫病流行地区迁入人口为重点查血对象。2 蚊媒监测从纵向监测村的不同方…  相似文献   

6.
桂阳县是以致倦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全县 37个乡均有流行 ,流行区人口 5 95 92 5人 ,微丝蚴率为4.2 8%。于 1983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5~ 1995年进行了丝虫病的横向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和点多面广的原则 ,以村或居委会为单位 (不少于 10 0 0人 )进行分层整群抽样 ,对原微丝蚴率较高及既往存在薄弱环节的乡、村进行重点监测 ;1周岁以上的居民为血检对象 ,于 2 1:0 0~ 0 2 :0 0取耳垂血 12 0 μl,涂成双片 ,常规染色后镜检。1.2 血清学监测 在监测点内随机抽取 8~ 18岁人群 5 0…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林地区丝虫病流行8个县,其中班氏病区7个县,马来病区1个县,经采取对象治疗、疫村全民服药和海群生药盐等三种防治措施后,1979-1984年经广西区卫生厅先后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观察防治效果,对丝虫病流行区进行系统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纵向监测班氏丝虫病区选择6个村为纵向点,防治前村人群微丝蚴率为3.5-13.19%,马来丝虫病1个村,防治前人群微丝蚴率为34.59%。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同步进行,每2-3年/次,病原学按常规采血3大滴厚血膜检查微丝蚴,血清  相似文献   

8.
济宁市原是山东省丝虫病重流行区之一。1958年前微丝蚴率平均为15.02%,经多年防治,1981年降至0.148%,1982年达到基本消火丝虫病标准。现将1984~1991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纵向监测选定基本消灭时微丝蚴率最高的乡和原高度流行区共7个村为监测点进行监测。1982年7个村的人群微丝蚴率为0.48%,微丝蚴密度为15.2mf/120μl,1984~1988年微丝蚴率分别为0.11%、0.091%、0.03%、0.015%、0. 9%;微丝蚴密度分别为9、10、5、4、3mf/120μl;1989~1991年均为0。1990年血清荧光抗体检测1044人份,阳性18人份,阳性率1.72%;1991年检测7~12岁儿童96人,阳性1人,阳性  相似文献   

9.
青神县为马来丝虫病低度流行区 ,分布于岷江以西 7个乡(镇 )、33个村 ,流行区人口 7.8万。据 195 6年调查 ,微丝蚴率最高的是西龙乡 ,为 2 .6 9% ,最低是罗波乡 ,为 0 .10 % ,平均微丝蚴率为 1.2 2 %。主要传播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195 8~1982年采取重点调查、普查普治、反复查治、疫点服药和防蚊灭蚊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983年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8% ,经省级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6年以后微丝蚴率下降到 0 ,1996年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目标。1 防治概况1.1 摸底调查和重点查治阶段  195 6~ 195 8年在全县查出慢性丝虫…  相似文献   

10.
丝虫病在我县流行已久。防治前各村原微丝蚴率为0.12%~20.0%,全县平均为2.45%,以马来丝虫为主。1958年以来开展多次大规模的查治,并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到1976年经省、地组织考核,居民微丝蚴率降至0~0.64%,平均为0.16%,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1977~1990年,先后9次对原微丝蚴率较高的乡、村进行人群和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11.
沅陵县辖52个乡镇,655个行政村,总人口621384人,防治前丝虫病流行于27个乡,192个村,流行乡镇人口267811人,平均微丝蚴率为2.63%,经过20多年的反复查治和疫区居民服用3‰海群生药盐6个月等防治措施后,于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  相似文献   

12.
郴州市原为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全市平均微丝蚴率为 7%。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为班氏、马来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全市有 10个县 (市、区 )流行丝虫病。其中桂阳、临武、嘉禾、宜章、汝城、安仁等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资兴市是马来丝虫病流行区 ,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是混合流行区。全市有 173个乡流行丝虫病 ,疫区乡总人口 2 6 0 9995人。经防治至1985年各县 (市、区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5~ 1996年开展了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监测工作。1 内容和方法1.1 内容1.1.1 横向监测 根据不同方位、不同流行程度和防治期间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1972年前九江市有 11个县区 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 ,人群微丝蚴率为 14 .85 % (165 2 3 7/ 1112 5 40 )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 ,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 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 ,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 ,1989~ 1999年病原学监测 3 4个乡、镇 5 0个村 ,平均微丝蚴率 0 .2 9% (14 0 / 473 2 1) ,2 0 0 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 0 0 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 ,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结论 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 ,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为我国经济改革试验特区,原是福建省班氏丝虫病较严重的流行区。于1985年经省市县联合考核,基本消灭丝虫病达标。1986~1988年针对丝虫病重点流行村开展监测和1989~1991年根据全省制订监测统一技术方案开展分层同步监测。人群血检监测结果,1986~1988年对重点流行区的13个村共血检9 817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80例,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81%。各监测村(居委会)微丝蚴率在0.56~0.89%之间,虽没有发现超过1%的村  相似文献   

15.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境内山峦起伏 ,地形复杂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州辖有 8个县 (市 ) ,2 19个乡 ,2 6 5 9个行政村 ,总人口 2 4794万。丝虫病流行于 5个乡 (镇 ) ,2 393个村 ,疫区人口为 1913775人 ,占全州人口的 90 .42 %。防治前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4.79% (1.6 7%~ 11.78% ) ,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195 8~ 1985年全州累计血检 6 337744人 (次 )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2 72 76 5人 ,海群生对象治疗 18736 3人 (次 ) ,全民普服药盐 2 2 2万余人。 1980和 1985年先后经省级考核验收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 内容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6.
上虞市原以粑来丝虫流行为主的混合感染中度流行地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防治前,1952年中央卫生检查团在上虞永和镇调查,当地居民微丝蚴率高达32.2%。1953-1958年全面普查普治,使微丝蚴率下降到6.86%,1961年后中断防治,至1965年普查,微丝蚴率回升为14.1%,后经的20年的普查普治,至1981年对20个村8610人血检考核,居民微丝蚴率为0.19%,达到基本消来丝虫病的9产中颁标准,1984年起,连续15年进行了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及时制订和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昌市系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致倦库蚊为传播媒介 ,195 9年人群微丝蚴率为 0 .0 8%~ 8.70 % ,平均为 4.86 %。经过多年查治 ,血检 10 0 92 5 7人次 ,治疗 2 8943人次 ,病家服食药盐2 9 418人 ,全民服食药盐 45 474人 ,1981年微丝蚴率降至0 .2 3%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1983~ 1996年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连续进行了 14年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纵向监测1.1.1 病原学监测 抽样选定迈号镇德清村为省、市联合纵向监测点 ,对 1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血检 ,计算人群微丝蚴率。1.1.2 微丝蚴血症者自然转阴观察 微丝蚴血症者不作任何…  相似文献   

18.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27个乡、镇,570个行政村,计475518人(1984年)。该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地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17.7%(4.7%-34.1%),患病率为1.27%,经采用反复查治微丝蚴血症者加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至1977年,经省、地区两级考核验收的微丝蚴率降至0.1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4年卫生部抽查该县8个村,血检8837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0-0.51%)。为进一步发现和消除残存传染源,掌握流行动态,做好巩固工作,以期最终消灭丝虫病,从1978年起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横向监测1 病原学监测 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72年前九江市有11个县区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14.85%(165237/1112540),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1989~1999年病原学监测34个乡、镇50个村,平均微丝蚴率0.29%(140/47321),200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务川县属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 ,防治前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 11.42 % ,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为 6 0 %。 1972~ 1974年全县开展了丝虫病的大面积流行病学调查 ,对于检出的微丝蚴血症者给予海群生 3g6 d,2疗程治疗。 1975年结合本县实际 ,当微丝蚴阳性率以村为单位降至5 %以下 ,即实施全民服药防治方案 ,采用 4.2 g7d疗法 2疗程。 197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 ,1980~ 1992年进入后期监测 ,微丝蚴阳性率由 0 .16 %降至 0 .0 12 % ,蚊媒自然感染率降为 0。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于每年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