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胰胃吻合术与采用胰空肠吻合术在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腹腔积液、二次手术等方面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同时根据以上检索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使用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7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211例病人.结果显示,胰胃吻合组(PG)与胰空肠吻合组(PJ)相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胃排空延迟、出血以及二次手术方面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胰瘘及腹腔积液方面,PG组优于PJ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胃吻合术的安全性不亚于胰空肠吻合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胰瘘以及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但是尚需要更多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PG及PJ两种术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自1935年Whipple等首先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几经改进已失去原貌.六十年代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远端半胃、全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及胰头、颈、钩突的切除.重建术为胰空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1978年Traverso和longmire采用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术的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重建方式有:传统的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胰胃吻合术、双Roux袢吻合术,以及最近提出的保留幽门的各种重建术式.胰腺残端的处理:1.不吻合的选择,早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曾采用胰管结扎术,但有囊肿形成和胰瘘的危险,有报道胰管结扎术后胰瘘发生率达70%.以后许多作者使用胰管栓塞术,认为这种方法较胰空肠吻合术安全.可导致完全的外分泌腺萎缩.1991年Linos等提出了胰管外引流术,并通过对病人4~10个月随访认为这种技术既避免了高危的胰空肠吻合又保留了内分泌功能.2.胰空肠吻合术: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为端端套人式吻合,一为端侧粘膜对粘膜吻合.认为粘膜对胰管吻合是一种可取的方法,许多外科医师在胰肠吻合处使用支架管,以引流胰液防止有活性的胰酶引起组织自溶,而Bartoli等认为用支架管与不用支架管的胰瘘发生率无区别,不同类型的胰空肠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3.胰  相似文献   

3.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方式的改进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胃瘫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经腹壁引出体外。术中常规放置鼻饲空肠营养管于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袢远侧。
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出现胰瘘,发生率为8.82%;通过持续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而治愈。3例术后出现胃瘫,发生率为4.41%;经空肠鼻饲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治愈。全组无1例死亡。
结论:该术式的改进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重建术多用胰空肠吻合(PJ) ,1 0年前Fabre和O′Neil等报道胰胃吻 (PG)可减少胰瘘的发生 ,惜缺乏随机对照的循证医学原则的要求 ,PG超过 1 0 0例的报道也不多。法国Hautepierre大学医院外科于 1 987~ 2 0 0 1年共为 2 5 0例胰导管腺癌和壶腹周围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其中施行PG 1 67例和PJ 83例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症状 (黄疸、消瘦、腹痛 )、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和肌酐均无明显差别 ,有可比性。术后结果如附表所示。PG组手术并发症率低 ( 3 8.3 %∶5 3 .0 %,P =0 .0 2 )、胰瘘发生率低( 2 .3 %∶2 0 .4%)…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瘘发生率5%~25%,胰瘘的病死率为20%~50%。为了降低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我院1994年3月~2005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术(pancreaticogastrosto-my,PG)进行消化道重建,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行胰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改良组)和传统胰空肠端侧吻合术(传统组)两种术式,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4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0.4%),其中胰瘘1例(2.1%);传统组3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36.7%),其中胰瘘5例(16.7%),1例死于术后胰瘘并发腹腔感染、出血。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胰空肠吻合方法的胰瘘发生率。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18.3%(13/71);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后无胰瘘发生(0/22);传统胰空肠端端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7.6%(8/29);胰空肠端侧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为25.0%(5/20)。改良胰空肠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端端吻合(P0.05)和端侧吻合(P0.05),而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术后胰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胰空肠端端吻合术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严重胰瘘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对64例PD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方式与间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方式,其中31例行改良式胰管空肠吻合、33例行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胰管空肠吻合组术后B或C级胰瘘显著少于间断式胰管空肠吻合组(P0.05)。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术可减少术后严重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的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预防胰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残胰重建方式为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套入式端侧精确吻合(改良胰管空肠吻合)者41例(改良组),胰空肠端端常规套入吻合手术者70例(常规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法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41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发生胰瘘;常规组发生胰瘘13例(18.57%)。两种术式间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如消化道出血、胃排空障碍、胆瘘、腹腔感染、肺感染和切口感染以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套入式吻合在预防胰瘘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5期)、PubMed(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EMBASE(1966年1月至2014年5月)、SCI(1961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维普(1989年1月至2014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4年5月),同时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追查纳入研究参考文献,收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胰空肠吻合组相比,胰胃吻合组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RR=-0.56;95% CI:0.41~0.75; P=-0.0001)、胆漏发生率(RR=0.43;95% CI:0.19~ 0.95;P=-0.04)腹腔内多发并发症(OR=-0.26; 95% CI:0.12 ~ 0.56;P=-0.0007)和腹腔内积液的发生(OR=-0.54;95% CI:0.38~ 0.77;P=0.0005),但两者在术后并发症、胃排空延迟、围手术期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术优于胰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最主要的并发症,导致一系列继发腹腔内出血、感染、脓肿形成,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1]。为降低胰瘘发生率,外科医师尝试过各种胰胃和胰肠吻合方式,有不同心得体会。山东省威海市市立医院1998年12月-2011年10月采用嵌入式单层胰胃吻合(pancreaticogastrotomy,PG)治疗胰瘘8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重建术多用胰空肠吻合(PJ),10年前Fabre和O’Neil等报道胰胃吻(PG)可减少胰瘘的发生,惜缺乏随机对照的循证医学原则的要求,PG超过100例的报道也不多。法国Hautepierre大学医院外科于1987~2001年共为250例胰导管腺癌和壶腹周围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施行PG167例和PJ83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术前症状(黄疸、消瘦、腹痛)、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和肌酐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胰空肠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首选的消化道重建方法[1].胰空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以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3].文献报道,胰空肠吻合口瘘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为20%~50%[4-6].因此,探索简便、有效的胰空肠吻合方法以减少胰瘘的发生,一直是腹部外科领域不断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了多种胰空肠吻合方式[7].尽管如此,在国内大的医疗中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病率仍高达21.8%[8].有鉴于此,笔者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双捆绑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因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供临床作为参考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探讨其实用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对165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行对比分析,比较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总胰瘘发生率13.9%.端端或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组(A组)、端侧黏膜-黏膜胰管空肠吻合组(B组)和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组(C组)的胰瘘发生率分别是23.1%(12/52)、18.8%(9/48)和3.1%(2/65).C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血浆管引流量上优于A、B两组(P<0.05),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吻合术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实用、便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1935年Whipple为壶腹癌成功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外科学家一直在探讨胰消化道重建问题.虽然胰消化道重建可供选择的空腔脏器只有胃和空肠,但基于胰肠和胰胃吻合术的重建方法已出现80余种.外科医师之所以乐于吻合技术革新,就是希望能减少甚至杜绝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的致命并发症——胰肠或胰胃吻合口瘘的发生.因此,从时间上看,无论是胰肠吻合还是胰胃吻合,都是老概念;但只要胰消化道瘘的临床难题没有根本解决,无论是胰肠吻合还是胰胃吻合,都会有新发现.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06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结果术后共出现胰瘘11例(10.4%),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三种吻合方式胰瘘发生率分别为9.6%、12.9%和8.7%。术后平均胰瘘持续时间为(14.7±4.5)d。所有胰瘘患者均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抑制胰腺外分泌治疗。结论防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是改善胰肠吻合口的质量和保持引流通畅。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有助于胰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与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1989-1999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83例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行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6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胃吻合是残余胰腺与胃后壁间断单层植入式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2.4%(2/83);并发症发生率为25.3%(21/83),其中胰瘘3例,胆瘘2例,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裂开5例,胃排空迟缓5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肠梗阻1例。结论 胰胃吻合术简便、安全,是降低术后胰瘘的胰肠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比采用胰肠吻合术具有许多优点,如该吻合术可使胰瘘的发生率降低。但这些报告都是回顾性的,且其总结的病例数偏少。迄今,仅有美国的JohnsHopkins医院做了一大组病例的前瞻性随机性对照研究,其结果并不能证明胰胃吻合术有特别的优点。为了澄清胰胃吻合的利弊,进一步进行前瞻性随机性对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辅助应用医用胶,主胰管内置入导管,留在空肠内,超过胆肠吻合口,胆总管内不放T形管。结果 9例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梗阻、糖尿病。结论 此吻合法操作简便,吻合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肠袢张力低,能较好地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消化道吻合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密切相关,胰管闭塞法导致胰腺功能不全、胰瘘而淘汰。胰消化道吻合包括胰空肠、胰胃和胰十二指肠吻合,吻合方法的改进使胰瘘发生率明显下降,甚至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