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 AL)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HL AL 患者进行白细胞分离术后 ,立即进行诱导缓解化疗 ,同时对 2 6例 HL AL 患者行单纯化疗作对照 ,比较两者疗效。结果 :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后 ,31例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分离前的 16 2× 10 9/ L 降低到 40× 10 9/ L,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联合化疗后 ,完全缓解(CR)率为 5 1.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CR率 19.2 % (P <0 .0 1) ,早期病死率为 12 .9% ,低于对照组的 38.4% (P <0 .0 5 )。结论 :白细胞分离术联合化疗治疗 HL AL 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能提高 CR率 ,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对 2 0 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并对患者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比过滤前显著减低 ,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 ( 6 .16± 1.4 4 )× 10 9/L与 ( 0 .12± 0 .10 )×10 9/L(P <0 .0 1) ,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 ( 16 1.5 8± 2 3.31)g/L与 ( 15 7.84± 2 2 .35 )g/L(P >0 .0 5 )。 80例接受少白细胞血的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 ,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福  闭奇 《广西医学》2003,25(7):1120-1121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3例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 ,并与 4 3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AMI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9 77± 8 4 1 )× 1 0 9/L比 (7 1 8± 5 2 7)× 1 0 9/L ,P <0 0 1〕 ;AMI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 2 4± 2 4 5 )× 1 0 9/L比 (3 81± 1 36 )× 1 0 9/L ,P <0 0 1〕。结论 :白细胞增多与AMI关系密切。动态观察白细胞的变化 ,可能成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0× 10 9/ L 的白血病 ,属高危白血病 ,易发生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1月笔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 73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 40例 ,女 33例 ;中位年龄 38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 48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 5例 ,白细胞中位数 2 6 0× 10 9/ L,脾脏肿大中位数 12 cm。 73例中均有中度至重度贫血 ,2 0例有咽喉、肺部感染 ,30例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齿龈出血、鼻衄等。1.2 方法 :采用美国 Baxter…  相似文献   

5.
采用特尔立治疗 2 4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 ,剂量为每日 15 0 μg,皮下注射 ,连用 3~ 7天。治疗前白细胞最低值为 (1.4± 0 .9)× 10 9/L ,治疗后白细胞值为 (3.8± 0 .5 )× 10 9/L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75 %的患者用药 3天内白细胞最低恢复至 3.5× 10 9/L ,平均回升时间为 4天。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与自身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设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均采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组白细胞计数 (6 .84± 1.38)× 10 9/L与对照组 (4.70± 1.6 5 )× 10 9/L ,有显著差异 (P <0 .0 1)。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较正常人偏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惠若舒对化疗后有白细胞减少但仍有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 将 3 7例化疗后食管癌患者 (外周血WBC <4.0× 10 9/L)随机地分为A、B两组 :A组 (惠若舒组 ,共 10例 )患者化疗后 1周立即给予惠若舒肌注 ( 5 0 μg/d× 14d) ,B组 (鲨肝醇组 ,共 2 7例 )患者则立即给予鲨肝醇口服 ( 0 .1tid× 14d) ,每隔 3天查 1次患者外周血WBC ;14d后A、B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均为左6肋间开胸 ,食管癌切除加胃—食管左胸顶器械吻合术 ) ,并观察A、B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脓胸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B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外周血WBC平均升高数 (A :( 3 .2± 0 .2 )× 10 9/L ,B :( 1.5± 0 .1)× 10 9/L ;P <0 .0 1)、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 4.0× 10 9/L所需要的时间 (A :7± 1.1d ,B :14± 2 .3d ;P <0 .0 1)及平均住院日 (A :7± 1.5d ,B :11± 2 .8d ;P=0 .0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而术后总并发症 (含 :吻合口瘘、脓胸及切口感染等 )发生率 (A :0 .0 0 %,B :14 .81%;P =0 .5 5 71)和治愈率 (A :10 0 .0 %,B :92 .6;P =0 .99)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可能均与样本数较少有关 )。结论 一部分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而又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 ,使用惠若舒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AML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 1.0× 10 91.5× 10 9·L-1时 ,每日皮下注射G CSF 75 μg ,至连续两次外周血白细胞数大于 3.5× 10 9·L-1时停药。结果 :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的持续时间 (12 .9± 4 .6 )d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3.3± 5 .1)d(P <0 .0 1) ,感染发生率、严重感染明显减少 ,感染发热的持续时间缩短。G CSF的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症状伴低热及肌肉酸痛 ,未发现与应用G CSF相关的恶性细胞增殖现象。结论 :小剂量G CSF对治疗初治的AM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计数分离出的白细胞和原始幼稚细胞,观察其近期疗效、1a无病生存率、中位生存率等。结果:2 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经1次~4次白细胞单采后,白细胞中位数由14 8.6×10 9/ L下降至32×10 9/ L ,分离出的白细胞中位数为14 .3×10 9/ L (8.0×10 9/ L~31.3×10 9/ L )。治疗组2 6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15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73.1% ,未缓解(NC) 5例,死亡2例。对照组2 4例患者化疗后初次完全缓解(CR) 9例,部分缓解(PR) 4例,有效率(CR+PR) 5 9.1% ,未缓解(NC) 5例,死亡6例。结论:采用单采白细胞联合VPMA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既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又提高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了15例成年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清丙二醛(MDA)及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的变化。结果转机结束时左心房血白细胞总数(10.52±4.17)×10~9/L 及粒细胞(8.86±4.04)×10~9/L 均明显低于右心房血(11.43±3.53)×10~9/L 及(9.64±3.70)×10~9/L;同时血清 MDA(4.24±1.14μmol/L,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值均明显高于转流前[3.18±0.73μmol/L,(7.17±2.01)×10~9/L 及((5.35±1.57)×10~9/L]。提示 CPB 期间肺内有大量白细胞聚集,氧白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加强,是造成肺内皮细胞损伤致肺功能不全的可能机理,并为临床探讨减少 CPB 心脏手术后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血小板输血后校正增加值 (CCI)评估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效果。去除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后临床输注效果较好 ,CCI值为 (16 .7± 3.6 )× 10 9/L ,与未去除白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5 .4± 4 .3)× 10 9/L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仁南  黄晓静  李玺 《吉林医学》2006,27(5):493-494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白细胞分离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2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白细胞分离去除治疗。结果:治疗后2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白细胞分离去除术可以使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明显减轻白细胞负荷,降低高白风险,为下一步化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外周血完整单个核白细胞及白血病完整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检测方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及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CR水平。正常值是6878±1563位点/细胞,与血清总皮质醇浓度无关。T-ALL和B-ALL患者GCR>6000位点/细胞者对化疗有反应,近期预后好;GCR<6000位点/细胞者对化疗反应不同,但近期预后差。急非淋患者GCR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无明显相关,GCR水平对高受体组的预测价值不大,对低受体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GCR在2000~6000位点/细胞者对化疗有反应,但预后差;<2000者对化疗无反应,预后亦差。作者首次在9例正常人及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中观察到有糖皮质激素低亲和力结合位点(GCSBL)。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CSBL的Kd为0.8224±0.241×10~(-6)mol/L,Ro值为3614.43±1233.33fmol/10~7细胞;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GCSBL的Kd为1.067±0.496×10~(-6)mol/L,Ro为3488.94±2272.56fmol/10~7细胞,Scatchard作图呈一条明显上凹的曲线。  相似文献   

16.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6例急性白血病中的21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100×10~9/L)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血液涂片,骨髓涂片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改变,结果认为,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具有血液流变学异常、高粘血症,易发生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特点。其病死率及缓解率与按年龄、性别、类型相同的同期住院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对上述临床特点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8(IL 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和百分比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BALF和血清中的IL 8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浓度 ,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素 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 (MLI)、平均肺泡数 (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 (PAA)。结果 COPD组MLI、PA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 ,而MAN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OPD组BALF中IL 8浓度 [(114 5±15 7)pg/ml对 (2 59 4± 2 0 1)pg/ml ,P <0 0 1]、TNF α浓度 [(80 5± 9 5)pg/ml对 (14 5 9± 17 3 )pg/ml ,P <0 0 1]、白细胞总数 [(1 64± 0 12 )× 10 8/L对 (5 76± 0 2 9)× 10 8/L ,P <0 0 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 0 99± 0 0 65)× 10 8/L对 (1 2 6± 0 2 5)× 10 8/L ,P <0 0 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 9± 3 6) %对(2 1 8± 3 7) % ,P <0 0 5]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血清中IL 8浓度亦比对照组增高[(45 2± 13 5)pg/ml对 (85 7± 7 0 )pg/ml ,P <0 0 1]。COPD组BALF中IL 8浓度与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  相似文献   

18.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0× 10 9/ L 的患者 ,属高危型白血病 ,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1 ]。我科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1月对 117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术后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行白细胞单采术患者 117例 ,男 6 9例 ,女48例。中位年龄 38(17~ 5 8)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 7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0例 ,白细胞中位数 2 6 0 (10 1~ 5 2 6× 10 9/L ) ,脾脏肿大 线中位数 8(6~ 18) cm。1.2 材料与设备 美国百特公司…  相似文献   

19.
高白细胞影响血红蛋白测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自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国内应用已经相当普及 ,甚高数目的白细胞粒子会对仪器测定血红蛋白 (Hb)值产生影响 ,而仪器不会对偏差进行自动修正 ,致使Hb浓度值及红细胞 (RBC)指数的计算发生错误。本文利用CELL DYN170 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了相关研究。1 资料和方法1.1样本 A组 :30份白细胞数值为 4 3~ 9 8×10 9/L ,Hb数值为 4 0~ 150 g/L的全血标本。B组 :8份白细胞数值为 96~ 536× 10 9/L的白血病患者全血标本。C组 :用纯化的白细胞配 6份白细胞为 50× 10 9/L、10 0× 10 9/L、2 0 0× 10 9/L、30 0×…  相似文献   

20.
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 )疗效显著。但在治疗早中期 ,约 33%~ 80 %病例可发生高白细胞症。我院自 1990年 5月~ 1998年 10月用ATRA治疗 APL 2 0例 ,高白细胞症发生率为 90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6 4岁 ,平均 32± 19岁。均符合 FAB分类标准的 M3型。治疗前骨髓早幼粒细胞占 6 0 %~ 94% ,外周血白细胞 (0 .4~ 30 )× 10 9/ L ,中位数 2 .5× 10 9/ L。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 ATRA诱导分化 ,40~80 mg/ d,直至骨髓完全缓解。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