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的一致性及准确性,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将1 306例(2 612耳)婴幼儿按年龄分为13组:0~、1~、2~、3~、4~、5~、6~、7~、8~、9~、10~、11~、12~24月龄组。使用美国GSI 33Ⅱ型中耳分析仪对各组行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比较两者结果,分析其一致性,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的正常图形比例,了解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评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准确性。结果 1 306例(2 612耳)中,ABR、DPOAE均正常且不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644例(1 208耳)中,各月龄段婴幼儿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均较高,小于10月龄各组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亦较高,与同月龄段各组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月龄及以上组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正常比例明显高于1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P<0.05)。1 306例(2 612耳)中,小于6月龄和大于10月龄段婴幼儿的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结果一致性低,在6~10月龄段两者的一致性较高,达87.5%~92.74%。结论用声导抗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时,<6月龄婴幼儿应使用1 000Hz探测音,6~10月龄婴幼儿或许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均可选用,而≥10月龄的婴幼儿宜选用226Hz探测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0-36个月婴幼儿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探讨在临床上如何选择226 Hz和/或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方法将1645例(共3290耳)0-36个月婴幼儿按听力评估结果分为两个大组:听力正常组938例(1876耳)和听力异常组707例(1414耳),按月龄分为七个小组:第一组:新生儿(≦28天)54例(108耳),其中听力正常组34例(68耳);第二组:23月龄355例(710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9例(298耳);第三组:43月龄355例(710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9例(298耳);第三组:46月龄537例(107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01例(402耳);第四组:76月龄537例(107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01例(402耳);第四组:79月龄236例(472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3例(286耳);第五组:109月龄236例(472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43例(286耳);第五组:1012月龄97例(19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62例(124耳);第六组:1312月龄97例(19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62例(124耳);第六组:1324月龄259例(518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49例(498耳);第七组:2524月龄259例(518耳),其中听力正常组249例(498耳);第七组:2536月龄107例(21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00例(200耳)。结果正常组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均存在正峰,并且均以宽大的单峰型最多见,少数为双峰型.其中226 Hz单峰1403耳(74.79%),双峰290耳(15.46%);1000 Hz单峰1407耳(64.07%),双峰175耳(5.17%).第一至第五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一至第四月龄组1000Hz组一致率(97.06%,91.95%,91.04%,81.82%)均高于226Hz组(38.24%,68.46%,66.92%,66.78%),第五月龄组226Hz组的一致率(95.16%)高于1000Hz组(58.87%)。第六至第七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反映O36月龄107例(214耳),其中听力正常组100例(200耳)。结果正常组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均存在正峰,并且均以宽大的单峰型最多见,少数为双峰型.其中226 Hz单峰1403耳(74.79%),双峰290耳(15.46%);1000 Hz单峰1407耳(64.07%),双峰175耳(5.17%).第一至第五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一至第四月龄组1000Hz组一致率(97.06%,91.95%,91.04%,81.82%)均高于226Hz组(38.24%,68.46%,66.92%,66.78%),第五月龄组226Hz组的一致率(95.16%)高于1000Hz组(58.87%)。第六至第七月龄组组间1000Hz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正常和异常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反映O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能更好的评估O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1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能更好的评估O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能客观反映1110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能客观反映113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的适用月龄.方法 应用Oto100 Flex中耳分析仪对291例(529耳)3~7月龄要儿分别进行226 Hz及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同时行ABR检测.将声导抗结果与ABR的波Ⅰ潜伏期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3、4、5月龄婴儿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与ABR波Ⅰ潜伏期的kappa值均大于0.7,提示两者吻合度较高,而其226 Hz声导抗与ABR波Ⅰ潜伏期的kappa值均小于0.7,提示两者吻合度较低.6、7月龄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与ABR波Ⅰ潜伏期kappa值均小于0.7,但均>0.4,提示吻合度一般.结论 与ABR的波Ⅰ潜伏期相比,1 000 Hz声导抗适用于5月龄以下的婴儿,准确度较高,6、7月龄婴儿226 Hz和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准确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对婴幼儿中耳功能的评价效率。方法 122例听力正常婴幼儿和141例听力异常婴幼儿,应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分别以226、678、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法检测中耳功能,比较分析其测试效果。结果比较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检测结果,各月龄组的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图形特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26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在6月龄婴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共振频率差异在6月龄婴儿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婴儿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法对6月龄婴幼儿中耳功能诊断均较敏感,而678、1000Hz探测音对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较为准确。随月龄增长,婴幼儿中耳共振频率逐渐升高,有助于评价6月龄婴幼儿的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5.
2062例婴儿的听力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6月龄婴儿听力障碍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2062例(4124耳)3~6月龄婴儿有选择地进行客观听力测试,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等检查,3月龄时诊断为听力异常者6月龄时复查,收集、分析两次听力测试的资料。结果3月龄时13例(20耳)ABR异常、DPOAE正常,504例(825耳)ABR、DPOAE均异常;ABR异常的845耳中,482例(808耳)(37耳失访)6月龄时复查示:13例(20耳)ABR异常、DPOAE正常,406例(702耳)ABR、DPOAE均异常,47例(64耳)ABR、DPOAR均正常,16例(22耳)ABR正常,DPOAR异常;比较两次检查结果显示:698耳(86.4%)听力无变化,90耳(11.1%)听力改善,20耳(2.5%)听力下降;在ABR反应阈正常、DPOAE未通过者中有438耳同时行226Hz及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异常183耳(41.8%),226Hz探测音声导抗异常6耳(1.37%)。结论3~6月龄婴儿的听力诊断必须结合ABR、OAE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进一步行高频声导抗检查;0~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检查,运用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比226Hz的更敏感;对确诊听力障碍者,尤其是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者,必须密切随访,警惕听力波动及进行性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通过的低月龄婴儿的耳声发射和1 000Hz声导抗测试的结果,探讨两者联合应用评估低月龄婴儿中耳功能的价值。方法对68例136耳AABR听力筛查通过的0~6月龄婴儿行TEOAE、DPOAE、1 000Hz声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68例136耳中,TEOAE通过89耳(65.44%),DPOAE通过90耳(66.18%),1 000Hz声导抗检查中鼓室导抗图为A型74耳,D型22耳,As型15耳,B型16耳,C型4耳,其他型5耳;②在A型和D型鼓室导抗图婴儿中,DPOAE和TEOAE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鼓室导抗图异常的婴儿中,DPOAE通过率低于TEOAE(P<0.05);③随着月龄的增大,TEOAE通过率有下降趋势,DPOAE通过率与正常鼓室导抗图比例在1~3月龄较低。结论部分AABR听力筛查通过的婴儿存在中耳功能异常,DPOAE对中耳病变的检出优于TEOAE;1 000Hz声导抗联合DPOAE检测对低月龄婴儿的中耳功能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及500、1000Hz镫骨肌反射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8例听力正常婴儿(256耳)和104例听力异常婴儿(166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及500、1000Hz镫骨肌反射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表现为单峰型、双峰型、无峰型图形,<6月龄婴儿的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图形特点在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月龄组的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图形特点在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与1000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在同年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听力正常和异常组之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678、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是诊断小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较准确的检查方法,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6月龄~1岁婴儿均较敏感。500和1000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在同月龄婴儿无明显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镫骨肌反射引出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DPOAE未通过新生儿,用226Hz及1000Hz不同探测音声导抗与耳镜检查的结果分析,探讨不同探测音声导抗在评价新生儿中耳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DPOAE未通过的新生儿71例(120耳),分别进行226Hz、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绘制鼓室导抗图,同时对该120耳行硬性耳内镜检查,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0耳中硬性耳内镜检查正常79耳,异常41耳,异常率为34.17%,行226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104耳,异常图形16耳,异常比率13.33%,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导抗图正常图形73耳,异常图形47耳,异常比率为39.17%,比较耳内镜异常率与226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异常率与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图形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中,高频探测音与耳内镜检查的相关性更大,1000Hz探测音对中耳疾病的诊断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0~12月龄听力正常婴幼儿226Hz、678Hz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的结果,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图在评价该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200例0~12月听力正常婴幼儿分成4组,每组50例:新生儿期(0~28d)、1~3月龄(±3d)、4~6月龄(±7d),7~12月龄(±7d),用GSI Tymp Star 2型中耳分析仪对200例(400耳)均行226Hz、678Hz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分析不同年龄组婴儿、不同频率鼓室探测音声导抗图形的特点。结果 1226Hz探测音测试时,外耳道容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小2678Hz和1000Hz探测音测试时,1~3月年龄段组的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为最小,其余年龄段组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相同年龄段组1000Hz鼓室探测音给声时所得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均大于678Hz鼓室探测音给声时所得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3频率和年龄的因素对鼓室图的导纳最大的压力峰值和声顺值都有显著影响。4中耳共振频率分别为:新生儿期(0~28d)为(284±48)Hz,1~3月龄组为(293±51)Hz,4~6月龄组为(450±152)Hz,7~12月龄组为(650±205)Hz。结论在评估0~6个月婴幼儿中耳功能时,应使用1000Hz探测音声导抗,在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出现堵塞效应时,可使用678Hz探测音做补充,7-12个月婴幼儿使用226 Hz鼓室图探测音时最好同时使用1000Hz探测音做声导抗测试,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应使用不同频率的探测音以及其正常值以便于准确了解婴幼儿的中耳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结果的分型及各型对婴儿中耳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89例(178耳)年龄4~26周的婴儿分别行226、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ABR及DPOAE测试,并对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结果分型;分别比较各型的226 Hz探测音声导纳峰值压力、静态声导纳、鼓室导抗图宽度、ABR的波Ⅰ潜伏期、反应阈及DPOAE的通过率.结果 ①178耳根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分为正峰型(Ⅰ组)89耳、平坦型(Ⅱ组)64耳、其它型(Ⅲ组)25耳;②Ⅰ组的ABR波Ⅰ潜伏期(1.2±0.1 ms)、反应阈(21±6dB nHL)均正常,DPOAE通过率为100%;Ⅱ组和Ⅲ组的ABR的波Ⅰ潜伏期较Ⅰ组延长,分别为1.8±0.4、1.3±0.2 ms,反应阈分别为36±13、25±8 dB nHL,两组中波Ⅰ潜伏期和反应阈均正常者分别为4.69%(3/64)和40.0%(10/25),DPOAE的通过率分别为3.1%和44.0%;③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峰值压力Ⅰ组高于Ⅱ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组和Ⅲ组间、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6 Hz探测音静态声导纳、鼓室导抗图宽度及分型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儿的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峰型为正常,平坦型及其它型为异常,且鼓室导抗图为平坦型时中耳功能最差.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对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价值比ABR的波Ⅰ潜伏期和耳声发射的敏感性更高.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不适用于判断婴儿中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125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5例(250耳)新生儿进行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 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有1耳为As型,其余耳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占43.2%(108/250),双峰型占56.8%(142/250);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74耳,其中65耳为B型,4耳为As型.5耳为C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35耳,其中26耳为B型,5耳为As型,4耳为C型,声导抗测试异常或可疑者43例(86耳)颞骨薄层CT检查显示30耳存在中耳腔积液.结论 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反映新生儿的中耳功能;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1000Hz、226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 000Hz探测音峰导纳,226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χ2检验。结果:1 000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POAE全频率通过的正常婴幼儿不同探测音下鼓室声导抗特性,探讨其在评价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26Hz、678Hz及1kHz对101例(187耳)婴幼儿行鼓室声导抗测试,计算图形分类及1kHz鼓室声导抗图形的正常值。结果 187耳中,226Hz及1kHz鼓室声导抗出现单峰、双峰、平坦三种类型,678Hz鼓室声导抗出现单峰、双峰、平坦、碟形及三峰五种类型。1kHz鼓室声导抗图形以单峰型为主(94.65%,177/187),峰声导纳值正常范围0.33~1.01mmho,峰压力正常范围-86~+53dapa,压力范围法梯度正常范围95~188dapa,比值法梯度正常范围0.21~0.47。结论与678Hz鼓室声导抗相比,1kHz鼓室声导抗图形的稳定性更好,其单峰型图形更适用于作为6个月以内婴幼儿正常中耳功能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婴儿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的中耳声反射测试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测试对象为来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听力筛查或复查的188例(350耳)3天~12月龄的婴儿,分为3天~1月龄组(125耳),2~3月龄组(89耳),4~6月龄组(76耳),7~12月龄组(60耳),分别进行226、1000Hz探测音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226、1000Hz探测音中耳声反射引出率和DPOAE的通过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天~1月龄组226、1000Hz探测音声反射引出率和DPOAE的通过率分别为81%、69%、73%;2~3月龄组分别为91%、72%、74%;4~6月龄组分别为90%、83%、79%;7~12月龄组分别为43%、66%、60%。226Hz声反射引出率与DPOAE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Hz声反射引出率与DPOAE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POAE筛查结果与1000Hz探测音的声反射结果较一致。结论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对婴儿中耳功能的诊断价值比226Hz探测音的敏感性更高,与DPOAE协同用于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226、1 000 Hz探测音镫骨肌声反射(acousti c st a pedi al r efl ex,AR) 的引出情况及其在新生儿听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双耳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 OAE) 筛查、无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174例2 ~7天龄的新生儿进行226、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 记录其鼓室导抗图分型及AR引出率。结果174例(340耳) 新生儿完成声导抗测试,226、1 000 Hz探测音AR引出率分别为29 .71 %、65 .29 %, 后者高于前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26 Hz探测音单峰型和双峰型鼓室导抗图者AR引出率分别为26 .23 %、33 .76 %, 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130) ;1 000 Hz探测音单峰型和其他型鼓室导抗图者AR引出率分别是67 .49 %、23 .53 %,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结论 新生儿宜采用1 000 Hz探测音进行AR测试, 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评估时,AR测试结果应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16.
正常新生儿声导抗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筛查了解新生儿鼓室导抗图特性,收集新生儿的外耳道容积、鼓室压力、声顺值等相关数据,对声导抗测试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226Hz探测音,对生后1~3天内的2617名(5234耳)正常新生儿进行声导抗测试。结果鼓室导抗图型分为单峰、双峰、平缓、负压四型,各型分别占16.22%、83.38%、0.29%、0.11%;新生儿声顺值的正常范围约为0.34~1.08ml;外耳道容积的正常范围约为0.3~1.0ml;鼓室压力的正常范围约为-121.12~ 82.36daPa。结论采用226Hz探测音测得的新生儿鼓室导抗图双峰的比例明显高于单峰,与成人和儿童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新生儿多频声导抗测试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正常新生儿纳入标准选入490例(980耳)正常新生儿,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对其进行中耳功能测试,分析226、678、1 000Hz声导抗的声导纳Y(admittance)、声纳B(susceptance)、声导G(conductance)及250~2 000Hz多频率扫描鼓室导抗图。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各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均数、标准差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将980耳的鼓室导抗图按Vanhuyse模型分类,分为1B1G型、3B1G型、3B3G型、5B3G型及其它型,226Hz鼓室导抗图以3B3G型占主导,约为61.02%;678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以1B1G型占主导,分别约为58.37%和36.43%,三个频率之间鼓室导抗图分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听力新生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补偿静态声纳值(compensated static admittance,ΔB)、补偿静态相位角(compensated static phase angle,Δθ)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82.18~346.04、-0.65~0.05mmho、-83.23~18.05°。结论新生儿的中耳可能以质量控制为主;正常新生儿226Hz声纳图B多以双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72例新生儿的声导抗图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用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分析72例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方法使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在0~1月的72例新生儿(144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测试异常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形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图形41.7%(60/144),双峰型图形58.3%(84/144);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39耳,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显示异常图形有9耳,声导抗测试异常可疑者23例(双耳异常者18例,单耳异常者5例)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8耳存在中耳腔内积液。结论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准确地反映正常新生儿的中耳功能状态;678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DPOAE异常ABR反应阈正常婴儿声导抗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34例(52耳)婴儿(研究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20例(33耳),女14例(19耳),均为外院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后经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226和1 000Hz探测音)测试,表现为DPOAE全频异常、ABR反应阈正常。选取同期接受检查且DPOAE及ABR反应阈均正常的婴儿26例(52耳)作为对照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16例(32耳),女10例(20耳),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声导抗特征。结果对照组226Hz鼓室导抗图48耳为单峰,4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50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根据ABR检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三组:第一组24耳ABR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均正常,226Hz鼓室导抗图21耳为A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单峰,6耳为双峰,其负尾部补偿导纳(ComY-400)值为0.84±0.36,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二组23耳ABR波I潜伏期延长,波III、V潜伏期延长或不延长,226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A型,2耳为B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5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2耳为无峰,4耳为其他型,其ComY-400值为0.54±0.37,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三组5耳仅ABR波V潜伏期延长,226Hz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均表现为单峰。结论 DPOAE异常而ABR反应阈正常的婴儿可表现为ABR各波潜伏期正常或异常,l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表现为负尾部补偿导纳值低于正常婴儿,提示其中耳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DPOAE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听力复筛未通过的5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和颞骨螺旋CT扫描,比较二者的诊断一致率,计算其Kappa值(κ值)。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104耳)患儿中,经CT检查中耳正常者47耳,有中耳积液57耳。CT检查正常的47耳中,有24耳鼓室导抗图为"A"型(51.06%),1耳为"B"型(2.13%),1耳为"C"型(2.13%),21耳为"D"型(44.68%);CT检查有中耳积液57耳中,44耳为"A"型(77.19%),2耳为"B"型(3.51%),11耳为"D"型(19.30%);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CT测试结果的诊断一致率较低,κ=0.103。结论: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螺旋CT测试结果诊断一致率低。在临床实践中,不推荐使用226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婴幼儿中耳有无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