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轻产妇痛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再次剖宫产产妇,A组60例首次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60例首次改采用传统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种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包括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开腹到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总时间、腹壁切口和盆腔粘连情况等情况.结果 A组再妊娠产妇开腹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妊娠产妇术中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较B组再妊娠产妇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上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但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宫产术相比,也存在未知的风险.应慎重选择初次剖产术式降低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逢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利弊,以期改良现有手术方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8例为研究组,其中改良新式剖宫产28例为A组,新式剖宫产30例为B组,腹壁纵切口剖宫产32例为C组,二次手术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对比三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腹腔粘连情况、术中总出血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及腹腔粘连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术中出血量及总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导致再次手术进腹时分离粘连时间长,腹直肌损伤大,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产术严重,给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通过新式剖宫产术壁层腹膜缝合的改良,不但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而且阻断了腹直肌与子宫切口的粘连,特别是不扰乱和损伤膀胱,不给再次剖宫产带来困难,是一种很好的新式剖宫产改良术。腹壁纵式手术切口创伤小,再次手术操作简单,进腹时间短,对有二胎指标可能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探讨改良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初次行新式(stark)剖宫产术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各30例。60例产妇均行再次剖宫产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术中重度粘连率、术后24h内排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stark)剖宫产术引起术后粘连程度较重,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以改进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20例新式剖宫产史(观察组)及12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对照组)病例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比较,比较两种剖宫产开腹出血量、开腹时间;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0、Ⅰ、Ⅱ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5例因膀胱与腹壁粘连较紧,改行腹壁纵切口,腹壁切口形成倒"T"型。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开腹手术开腹时间长及开腹出血量多,Ⅲ级、Ⅳ级粘连发生率高,为产科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有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史的孕妇(A组)和100例新式剖宫产术史的孕妇(B组)及100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的孕妇(C组)再次剖宫产术史时记录开腹时间、出血量及胎头娩出时间,观察腹壁切口愈合及腹直肌、盆腹腔粘连程度。结果三组临床观察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费用低、切口纤细美观、远期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宋春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4-115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对85例不同术式剖宫产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总手术时间、开腹时间、盆腔粘连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新式剖宫产组手术总手术时间、开腹时间、腹腔粘连、假性肠梗阻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开腹出血量、腹壁粘连和手术疤痕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严重,增加再次手术难度,应进行改良,对于有再次生育需求的患者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科娜  王良飞  袁爱娟 《江苏医药》2013,39(10):1186-1187
目的 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中,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A组),另外50例首次剖宫产是采用了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 A组患者切开腹壁暴露子宫下段时间、进腹到胎儿取出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盆腔和腹壁切口粘连情况严重程度均明显轻于B组(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次手术的开腹时间、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和B组比较,A组的开腹时间及总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盆腹腔粘连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对可能需要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郑贤芳 《安徽医药》2010,14(10):1185-118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进剖宫产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使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归为A组;使用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归为B组。比较两种剖宫产术的患者在开腹出血量、进腹到胎儿娩出时间及腹壁与盆腔粘连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开腹时间短及开腹出血量少(P〈0.05),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Ⅰ级的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Ⅲ级的粘连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比新式剖宫产术的效果更好。行剖宫产术时应缝合腹膜,为下次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再孕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2例采用剖宫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群在年龄、孕周及体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方法均为剖宫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开腹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盆腔及腹壁粘连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人群术后情况研究主要包括术后发病、拆线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发生腹壁及盆腔粘连概率大,且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2.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 1994年~ 2 0 0 3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 ,以及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 1994年~ 2 0 0 3年在我院分娩的 2 880 9例 ,其中剖宫产 115 6 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年~ 2 0 0 1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2年~ 2 0 0 3年稍有下降。难产一直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 1994年~ 1998年瘢痕子宫位居第二 ,近 5a有下降趋势 ,而胎儿窘迫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逐年升高 ,至 2 0 0 1年已跃居第二位。臀位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生儿病死率 1994年~ 1998年为 15 .71‰ ,1999年~ 2 0 0 3年为 14 .5 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病死率 ,但随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 ,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比较急诊剖宫产以及择期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共718例,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和发动分娩以及破膜之间关系将其分为择期剖宫产组以及急诊剖宫产组,其中急诊剖宫产组中317例作为观察组,择期剖宫产中401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征前4位为头盆不称、宫缩乏力、活跃期停滞、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中手术指征的前4位为宫内胎儿窘迫、骨盆狭窄、臀位以及瘢痕子宫.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腹部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取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剖宫产对产妇的危害更大,在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尽可能减少急诊剖宫产的几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性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但要注意手术速度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观察组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院行观察组剖宫产术765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观察组剖宫产165例、上次新式剖宫产术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术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行两种术式剖宫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升高再恢复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8.8±2.6)h、(20.6±3.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时间分别为(16.25±9.25)h、(22.32±10.50)h,显著缩短(P<0.01);术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5±1.6)×109/L、(7.1±2.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分别为20(20%)、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术后情况优于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122例新式剖宫产术与144例直切口剖宫产术.方法 新式剖宫产采用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筋膜、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胱反折,表皮缝合3针.结果 新式剖宫产与直切剖宫产比较,术中总出血时间:新式组(138±35.2)ml,对照组(185±42.3)ml;总手术时间:新式组(21±5)min,对照组(29±8)min;术后恢复时间:新式组(21±8)h,对照组(31±10)h.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步骤少、损伤小、术后病率低、恢复快、外表美观等优点,而且肥胖孕妇、巨大儿、臂位等所有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均适应用本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 0 0例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 ,另 2 0 0例行新式剖宫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 gar评分等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为 138 85± 5 3 74ml,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190 5± 5 9 18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 ,优于新式剖宫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