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4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47~3.68分钟,其中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1.80±1.05)分钟。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3~0.8共16眼,0.8以上26眼。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2眼角膜轻度水肿,2眼术后3月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特别是对硬核白内障,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优越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04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使用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使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术中平均超声乳化能量、时间、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乳化能量及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平均超声能量11.5%,平均超声时间0.68±0.62min.术后1 d、1wk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51.85%、81.48%、及90.47%.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和0.8者占88.98%及74.07%.所有术眼术中前房稳定,无切口热损伤,手术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2眼(3.70%),轻度虹膜损伤4眼(7.40%).结论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RB  Tang X  Sun HM  Su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358-360
自1949年Ridley发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IOL)植入术以来,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眼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之一。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出现(1967年Kelman发明),标志着白内障摘除手术已从大切口阶段(以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为代表)进入小切口阶段。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Liu YZ  Jiang YZ  Liu YH  Wu M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302-305
目的 探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技术及其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 131例 (132只眼 )行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颞侧做外口长1 4mm、内口长 1 2mm、隧道长 1 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自切口伸入已除去硅胶套管、外径为0 9mm的钛金属乳化针头 ,自 1 2mm× 1 0mm辅助切口伸入灌注式晶状体核劈开器 ,以快速晶状体核劈裂技术双手配合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用双手皮质注吸器械吸除晶状体皮质。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 (0 75± 0 6 4 )min。术后 1d、1周及 1个月时 ,裸眼视力≥ 0 5的术眼分别占 5 5 30 %、87 12 %及 90 15 %。术后 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和 0 8者分别占 90 91%和 77 2 7%。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 ,均无切口热损伤。其他术中并发症包括 :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1例 (0 76 % ) ,轻度虹膜损伤 3例 (2 2 7% )。结论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 <1 5mm的切口吸除白内障 ,手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 将4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20眼),分别行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及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屈光状态变化等至3个月到6个月.结果 双手法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为0.9~22.1s,平均5.91±4.70s.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数为0.65±0.24D,术后1个月为0.67±0.22D,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590.6±243个/mm2.常规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1.2~23s,平均7.1±2.30s.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为2.05±0.54D,术后1个月为1.45±0.75D.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623±287个/mm2.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性散光1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对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1周,1个月,3个月两组均有明显提高,比较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1.9mm的切口摘除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早期视功能恢复优于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10/2008-11收治的病例完整的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31例(31眼),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A组16例(16眼)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15例(15眼)行常规的超声乳化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行视力、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所有术眼在手术过程中前房稳定,未见切口热灼伤,术后2眼角膜轻度水肿,均在术后1wk内缓解。两组术后均随访3mo以上,未发现有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1wkA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角膜地形图曲率和散光simk值手术前后比较,B组术后1wk角膜地形图散光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在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时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技术与疗效分析。方法对老年性白内障86例(108只眼)行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颞侧做1.4mm透明角巩膜隧道切口,自切口伸人已除去硅胶套管、外径为0.9mm的钛金属乳化针头,在10点角膜缘处作1.2mm的辅助切口伸入灌注式晶状体核劈开器,以快速晶状体核劈裂技术双手配合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用双手皮质注吸器械吸除晶状体皮质。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并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组80例(98只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5±0.64)min。术后1d、1周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55.30%、87.12%及90.15%。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和0.8者分别占90.9l%和77.27%。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均无切口热损伤。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安全、有效地通过<1.4mm的切口吸除白内障,较常规超声乳化术恢复快、散光少,视力提高快。  相似文献   

8.
赵星星  崔巍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61-1164
目的::观察2.2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超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短眼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60眼眼轴为17.68~21.32(平均20.35±0.61) mm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2.2mm同轴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微小切口组,植入 Akreos MI60 IOL )和3.0 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小切口组,植入 Akreos Adapt IOL),平均眼轴分别为:20.57±0.39,20.21±0.52mm。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超声乳化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EPT)和平均超声能量(AVE)。术后随访1,7,30,90d,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源性散光和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所用 EPT 和 AVE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7,30 d微小切口组的手术源性散光低于小切口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90d的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在7d 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术后30 d和90 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30,90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微小切口组均高于小切口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切口热烧伤。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于传统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手术相比,术中具有同样的安全性,且2.2mm同轴微切口手术手术源性散光小、组织损伤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早期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宋慧  汤欣 《眼科》2012,21(2):79-81
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优点在于其组织损伤更小,切口愈合更快;引起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对角膜的像差变化影响也变小。但随着手术切口逐渐减小,临床手术操作中会面临手术方式的微小改变,尤其是撕囊方式的改进、手术器械及超声乳化机器的更新、人工晶状体的选择、硬核白内障的处理等新问题。所以应该平衡手术切口与手术过程的安全性这一重要问题,依据病情及患者所采用的人工晶状体合理选择超声乳化方式。(眼科, 2012, 21: 79-81)  相似文献   

10.
段智博  彭抿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59-1060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5~4.2min,其中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2.20±0.85min。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0.3~0.8共16眼,0.8以上25眼。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5眼角膜轻度水肿,2眼术后3mo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白内障手术方式,特别是对硬核白内障,具有其他术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4mm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56眼),年龄55~75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8眼。Ⅰ组行1.4mm双手微切口冷超声乳化联合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传统同轴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和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同时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Ⅰ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5±0.63)min,超声乳化能量为9.6%(Ⅲ级核)和11.6%(Ⅳ级核);Ⅱ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15±0.56)min,超声乳化能量为12.5%(Ⅲ级核)和20.4%(Ⅳ级核);两组比较,Ⅰ组超声时间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Ⅰ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82.14%、92.86%和100%,Ⅱ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53.57%、71.43%和96.43%;术后第1天、第1周,Ⅰ组视力≥0.5者均多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0.8者均占92.86%,无差异。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Ⅱ组角膜散光大于Ⅰ组(P〈0.05),术后第1周和第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手冷超乳联合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使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至1.4mm,手术源性散光更小,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手微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及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89眼)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4例(40眼)行双手超声乳化术,另一组41例(49眼)行传统超声乳化术。观察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前房蛋白浓度、散光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双手组的平均超声能量(12.34±7.52)%低于传统组的(17.16±9.35)%,术后1 d、1周的裸眼视力优于传统组。双手组术后1 d的前房蛋白浓度(19.47±5.28)pc/ms低于传统组的(22.86±4.30)pc/ms。术后1月双手组散光度(0.78±0.40)D低于传统组(1.12±0.48)D。两组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和六角形细胞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双手超声乳化及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小,散光小,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7例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病例避开原有滤过区选择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术后随访3个月,视力1.0以上25例(26%),0.3以下9例(9%);随访期内无1例眼压升高,原有滤过泡无塌陷。11例(11%)术后5日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结论 避开滤过区手术能使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眼控制眼压和获得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14.
微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应用值。方法对行双手微小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A组。观察术中乳化时间、术后视力、手术性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数量。并与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组(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A组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0±0.53)min;B组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5±0.5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天:A组裸眼视力≥0.5者占90.36%;B组裸眼视力≥0.5者占80.90%。术后1天A组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0.15±0.56)D,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1.20±0.96)0,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平均(2198±210)个/mm2;B组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平均(1800±240)个/mm2。结论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吸出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A new methane plasma polymer was used to treat eight polymethylmetacrylate intraocular lenses (IOL). Another group of four lenses which had no treatment was used as control. The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amount of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caused after each of the twelve IOLs touched the central endothelium of 12 separate New Zealand rabbit corneas for 30 secondsin vitro. The amount of damage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vital staining with nitroblue tetrazoliu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 found that the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of IOL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eated group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不同切口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不同大小切口对术后视力和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影响,对白内障超声乳化32mm水平切口、60mm反眉状切口的69只眼对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2mm切口的96只眼,在术后1周至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的测定和评价。结果:超声乳化32mm切口组和60mm组术后1周至1个月的视力明显高于囊外摘除12mm切口组(P<005),术后1周至3个月时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明显低于囊外摘除组(P<001)。结论:采用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水平缝合一针,同样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早期获得良好视力,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比较32mm切口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crysof IQReSTORE+3D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4例5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按患者意愿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植入Acrysof IQReSTORE+3D,21例27眼; 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MoIOL):植入Abbott Sensar,23例28眼,所有患者均无影响术后视力的其他眼部疾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眼压、脱镜率、视觉症状、患者自觉舒适满意评价。

结果:MIOL裸眼近视力、脱镜率、视觉症状、患者自觉舒适满意评价均优于MoIOL(P<0.05),眼压变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与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前者能提供令人满意地远、中、近视力,患者能获得较高的视觉质量,满意程度高,双眼植入者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5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64例(70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d;1wk;1,3mo,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角膜内皮易损伤。  相似文献   

19.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思泉  刘宁朴  王宁利  陈辉 《眼科》2006,15(1):24-27
目的探讨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设计前瞻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 112例 (134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施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用1.2 mm和1.4 mm小切口专用穿刺刀,于颞上和鼻上方分别作1.2 mm和1.4 mm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自1.2 mm切口伸入20号的灌注劈核器,1.4 mm 切口伸入去除硅胶套的19G乳化针头,以快速晶状体劈核技术双手配合进行手术。扩大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主要指标观察术后视力、前房稳定性、房水闪辉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3.63±1.55)秒,术后1天、1 周及1个月,裸眼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53.3%、83.3%及96.7%,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激光房水蛋白细胞分别为(19.51± 1.31)光子数/毫秒(pc/ms)、(10.51±0.71)pc/ms、(5.90±0.94)pc/ms,1周及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317±812)个/mm2 和(2619±533)个/mm2。术中前房突然消失3眼、后囊损伤1眼、前囊损伤3眼、虹膜损伤6眼。结论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可在<1.5 mm的切口完成,但存在切口渗漏、粗大带灌注劈核器操作易造成虹膜损伤和囊膜破裂等问题,因此手术技巧或手术器械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 3 2 8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施行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 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术后 1周时视力 >0 5者达 78 9%~ 80 6% ,并趋稳定。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在表面麻醉下进行 ,具有组织损伤小 ,切口易愈合 ,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最佳非矫正视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