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治疗效果。方法将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治疗,必要时使用多巴胺升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早期稳定血压方面有明显作用,且能显著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有效和较为安全,且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早期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基础治疗及积极后续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治疗组早期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稳定血压方面有明显作用,能显著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且治疗组中需再次复苏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复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AST、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附注射液全程干预能提高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并减轻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参附注射液在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5 d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液乳酸、C反应蛋白水平、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血浆乳酸、C反应蛋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大剂量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脓毒血症患者综合状况,提高临床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常规予以集束化治疗策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入参附注射液50 m L缓慢推注,再取100 m L以15 m L/h持续微量泵输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使用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复苏目标达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有利于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度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治疗的168例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以治疗过程中全程加用参附注射液的患者为治疗组(82例),以未加用者为对照组(86例),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度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以治疗7 d为观察点,治疗组好转45例,迁延22例,死亡15例;对照组好转35例,迁延25例,死亡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测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时的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SIRS评分、降钙素原(PCT)等是提高脓毒血症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有较好疗效,临床应用应注意患者APACHEII评分、SIRS评分及PCT水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3-955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 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注射液100 m L连续静脉泵入,2次/d,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24 h、48 h后治疗组CI、SVRI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 h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时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2组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脑钠肽以及肌钙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脑钠肽以及肌钙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血清丙二醛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血清丙二醛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脓毒血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徐玲文  徐亮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0-174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改善。方法 4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参附注射液和多巴胺,B组仅使用多巴胺。观察两组早期目标治疗前、治疗后1~6 h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尿量,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乳酸水平。结果 A组在早期目标治疗后1 h,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和尿量即显著改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6 h集束化治疗后,血乳酸水平的下降优于B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和血管活性药物联合使用能缩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时间,增加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机体的组织灌注、全身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方案加24 h集束化治疗方案。参附组在EGDT方案开始时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50 m L在10 min内静推完毕,然后给予参附注射液以4 m L/h速度持续泵入24 h。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后3 h、6 h、12 h、24 h各个时间点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 O2)、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用药3 h后两组Scv O2、Sv O2、Lac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6 h、12 h时间点参附组Scv O2、Sv O2升高更明显,Lac清除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早、更显著地改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的氧代谢,增加组织灌注,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王春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79-2280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组织灌注指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感染性休克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参照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及集束化治疗的西医方案;治疗组22例,在相同西医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记录两组用药后24 h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方面的指标以及住院3周的死亡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尿量、氧输送值、24 h乳酸清除率以及CI均明显升高,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3周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1例脓毒症休克病人,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疗法,观察组在早期及后续治疗过程中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血气分析结果、尿量、多巴胺应用率、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液体复苏总量、14 d再发生率及14 d内患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联合参附注射液中医制剂治疗6 h后,联合参附注射液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升至(80.3±6.3)mmHg、心率降低至91.4±17.5次/分、血乳酸水平降低至(2.5±1.8)mmol/L、尿量增至(117.6±57.2)mL/h、APACHEⅡ评分降低至(11.3±2.2),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压增至(77.7±6.9)%,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虽然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苏治疗6h后复苏成功率为81.0%,多巴胺应用率61.9%,治疗过程中血管活性药总用量(387±124.5)mg、液体复苏总用量为(8331±3241.0)mL、14 d SPS再发生率9.5%、14 d死亡率为4.8%,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医治疗脓毒症休克可显著改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增加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为脓毒症休克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i CCO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根据2012年感染性休克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 L,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 L,连续用药7d。两组患者均应用Pi CCO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以及抽血化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7d、28d生存率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LA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分别为0.012及0.009),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L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治疗6h后,两组患者的GEDI、C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值均0.05),PVPI及EVLWI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3d及7d两组患者的PVPI及EVLW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均0.05),且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CI、PVPI及EVLWI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27),两组患者的7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5),但是28d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血管外肺水等作用,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刘八一  傅进艺 《陕西中医》2012,(10):1337-133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乳酸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参附注射液和乌司他丁。结果:治疗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改善明显较对照组优。结论:本方案较单纯常规的西医治疗更能改善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从而更好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稳定血压治疗,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AWP)、心排量(CO)、心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SVR)变化。结果治疗组SVR在24h内逐渐升高,PAWP逐渐下降且恢复正常,随着SVR的升高血压逐渐稳定并停用血管活性药,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是通过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后负荷、提高组织灌注而纠正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稳定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成人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阶段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目前脓毒症休克标准治疗:早期目标液体复苏、泵入血管活性药物升压、清除或控制感染源及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所有患者入组时及24小时后均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24小时血乳酸清除率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24小时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乳酸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参附注射液在脓毒症休克早期复苏阶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早、中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早、中期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休克早、中期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消除病因、补充循环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或加少量多巴胺,对照组单用多巴胺。结果治疗组在稳定血压方面有明显作用,且显著减少血管活性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早、中期有效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院前休克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影响。方法:将91例院前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5例行常规西医抗休克处理,治疗组患者46例在常规西药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后MEWS分值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MEW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配合参附注射液能降低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抗感染、稳定循环及内环境、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酸(LA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变化、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以及28天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AC、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8天死亡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肝功能,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1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连续用药5 d。对比分析两组用药5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和48 h血乳酸浓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乳酸浓度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48 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IL-6、TNF-α治疗24 h和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