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h 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 ile i 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01)、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 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 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P0.001)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 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5;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5)。结论 h 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未改变宫腔形态子宫肌壁间肌瘤助孕患者肌壁间肌瘤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体外授精/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妊娠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超声及宫腔镜检查显示未改变宫腔形态的单发或多发肌壁间子宫肌瘤1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180例年龄匹配但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基线资料、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hCG日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PI)、子宫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S/D)、着床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结局及围生期结局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96~0.906,P<0.05)、有无肌瘤(OR=0.532,95%CI:1.196~5.359,P<0.05)、子宫动脉PI、S/D(OR=1.346,95%CI:0.205~0.586,P<0.001;OR=1.371,95%CI:1.184~1.588;P<0.001)、hCG日内膜厚度(OR=1.732,95%CI:0.639~0.839)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年龄、子宫动脉S/D、hCG日内膜厚度是影响合并肌壁间肌瘤的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OR=0.876,95%CI:0.790~0.970,P=0.011;OR=2.265,95%CI:1.663~3.087,P<0.001;OR=1.751,95%CI:0.595~0.947,P=0.016)。结论 hCG日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IVF/ICSI助孕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因素,肌壁间肌瘤对IVF/ICSI助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Gn)在垂体降调的卵巢刺激过程中启动时间和持续时间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同济医院生殖中心1441个长方案的IVF/ICSI新鲜移植周期,根据控制性促排卵促性腺激素启动时间分为6组,比较各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Day3~Day8组启动日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水平逐渐升高(P<0.001),Gn持续时间逐渐减少(P<0.0001),Gn总量逐渐增加(P<0.0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不孕年限与妊娠率负相关(OR=0.95和0.94,P<0.001),Gn持续时间和总剂量与妊娠率负相关(OR=0.90和0.97,P<0.001和P<0.0001)Gn启动时间与妊娠率正相关(OR=1.10,P<0.001).结论 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适当推迟Gn启动时间,可减少Gn的持续时间和总剂量,提高IVF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及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C)药物保守治疗后体外受精(IVF)助孕时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不孕症合并AEH及EC保守治疗后行IVF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子宫内膜病理证实病变完全消退(CR)后开始IVF助孕时间分为≤3个月组(A组,n=35)和3个月组(B组,n=25),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AEH患者45例,EC患者15例,首次CR后随访时间(39.6±26.9)个月。共行95个取卵周期,新鲜胚胎移植(IVF-ET)67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38.8%(26/67),冻融胚胎移植(FET)54个周期,周期妊娠率为25.9%(14/54)。共有36例患者妊娠47次,25例患者分娩32个活婴。患者IVF-ET周期妊娠率及FET周期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复发率(48.0%)明显高于A组(17.1%,P=0.022)。多因素分析显示仅IVF助孕时间与复发有关(P=0.002,OR=1.078,95%CI=1.027~1.132)。随访期间总复发率为30.0%(18/60),无疾病进展及死亡不良事件。结论不孕症合并AEH及早期EC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后IVF助孕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复发与首次CR后IVF助孕时间有关,为降低复发宜尽早行IVF助孕。  相似文献   

5.
杨蕊  罗莉  王颖  李蓉  刘平  乔杰 《生殖与避孕》2015,(4):241-24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初次进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时最佳方案的选择。方法:≤45岁初次行IVF/ICSI-ET助孕的PCOS患者1 407名,按照超长方案(A组)、长方案(B组)、短方案(C组)和拮抗剂方案(D组)分成4组,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特征、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除A组年龄偏大外,各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血清性激素水平相当;A组与B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剂量高于C组和D组,C组与D组h CG注射日血清LH、E2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A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重度OHSS、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因素回归显示IVF方案(OR=0.813,95%CI=0.667~0.991)、h CG注射日内膜厚度(OR=1.262,95%CI=1.148~1.388)和空腹血糖水平(OR=1.395,95%CI=1.021~1.905)可能影响PCOS患者临床妊娠率(P0.05)。结论:PCOS患者在初次尝试IVF助孕时,选择超长方案可获得更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且不增加重度OHSS发生率。不足之处是Gn应用时间较长、剂量较大,可能增加临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性评价二甲双胍对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旨在为助孕前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Medline、Embase有关二甲双胍对IVF/ICSI中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首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RCT研究,共1 310例患者,其中二甲双胍组713例,对照组5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二甲双胍组的临床妊娠率(OR=1.60,95%CI:1.26~2.04,P=0.000 2)较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较低(OR=0.45,95%CI:0.31~0.64,P=0.000 1)。而活产率(OR=1.38,95%CI:0.98~1.94,P=0.06)和流产率(OR=0.72,95%CI:0.51~1.02,P=0.0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可提高IVF/ICSI中PCOS患者的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但不能提高活产率及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IVF中原发、继发不孕患者及早期补救ICSI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IVF及ICSI助孕治疗患者资料1 733个周期,将1 097个IVF周期分为原发不孕组(571例)与继发不孕组(526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孕年限、年龄、基础内分泌、Gn总量、Gn天数、卵子受精率、胚胎种植率、补救率和妊娠率;针对不同的受精方式,还比较了IVF组、ICSI组、R-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组卵子受精率(χ~2=23.641,P=0.000)、正常受精率(χ~2=4.042,P=0.045)、卵裂率(χ~2=4.015,P=0.045)、补救ICSI率(χ~2=5.044,P=0.025)与继发不孕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ICSI组及R-ICSI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IVF受精中,原发不孕患者卵子受精率及正常受精率低,短时受精联合R-ICSI可以有效地挽救IVF受精失败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次助孕周期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重复周期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行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1 314例(1 746周期),其中助孕周期次数≥3的患者128例(191周期)。分析妊娠结局与助孕周期次数的关系,比较第3周期未妊娠者(A组,68例)与妊娠者(B组,37例)既往未妊娠周期中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第1~4周期间呈现递减趋势(P<0.001),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第2周期,活产率显著高于第2~4周期,但第2周期及其后周期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第1/2周期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不孕类型和优质胚胎个数,其OR值分别为0.757/0.865、12.00/3.376和1.711/1.436。结论:IVF-ET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其后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周期次数无明显关系。在第1、2周期未妊娠的患者中,年龄越小、优质胚胎数越多和继发不孕者在第3周期中获得妊娠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次助孕周期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重复周期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0月行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1314例(1746周期),其中助孕周期次数≥3的患者128例(191周期)。分析妊娠结局与助孕周期次数的关系,比较第3周期未妊娠者(A组,68例)与妊娠者(B组,37例)既往未妊娠周期中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在第1~4周期间呈现递减趋势(P〈0.001),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第2周期,活产率显著高于第2~4周期,但第2周期及其后周期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第1/2周期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年龄、不孕类型和优质胚胎个数,其OR值分别为0.757/0.865、12.00/3.376和1.711/1.436。结论:IVF-ET第1周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高,其后周期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周期次数无明显关系。在第1、2周期未妊娠的患者中,年龄越小、优质胚胎数越多和继发不孕者在第3周期中获得妊娠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