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复方血栓通片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进行脑卒中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观察组为90.00%(2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复方血栓通片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2):102-10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电图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MoCA总评分明显增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减少,轻度功能缺陷患者明显增加,并且在脑电图异常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通过促进脑部神经功能达到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帕金森病合轻度认知功能损害(PD-MCI)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影响。方法对帕金森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70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治疗组35例在美多巴基础治疗上给予为期12周的天麻素治疗,对照组35例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III)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测评,观察总分和各单个领域得分的变化。结果天麻素治疗组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明显改善(P<0.01),尤其在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流畅及延迟记忆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UPDRSIII均有改善,但是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天麻素改善PD-MCI是有效和安全的,对运动功能影响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近年来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状况,分析、归纳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阐明针灸成为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和风府穴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刺百会穴和风府穴疗法与口服西药尼莫同治疗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MMSE)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组和药物组对于改善中风后改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的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是长期用西药副作用大,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针刺百会穴和风府穴对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1.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银口服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疗效及降低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率的可能。方法117例MC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2例)、维生素E组(38例)和安慰剂组(37例),疗程共12个月,随访至停药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中药组MCI患者画钟测验、无意义图形再认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分值均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中药组红细胞膜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低于安慰剂组及维生素E组(P〈0.05或P〈0.01)。停药6个月后安慰剂和维生素E组分别有2例和5例转化为AD,中药组未见转化病例。结论参银口服液具有类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能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对降低AD转化率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控血压、控血糖、控血脂、给予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并开展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针灸及推拿。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3 m起立行走试验(3TUG)均下降,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S)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TUG低于对照组,TIS评分、10MW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5)
目的:探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临床医学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好发体质类型。方法:选择98例MCI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98例认知功能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舌脉进行分析,根据王琦等制订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判断中医体质类型。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1)一般资料中,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层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年龄增长,MCI患病比例明显增高;就业情况对MCI患者具有明显影响(P0.05);性别和文化因素对MCI发病的影响并不明显(P0.05)。(2)中医体质方面,MCI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中,痰湿质占39%,其次为瘀血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分别占20%、15%和13%,其他体质如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气虚质和阳虚质患者均较少,占MCI患者的13%;MCI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9种中医体质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湿质可能为MCI的好发体质,阴虚质、瘀血质及湿热质亦为MCI的易发因素,积极改善体质类型对防治MCI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9)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 MCI)的中医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a MCI的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三科和记忆门诊以及张贴海报招募的附近社区受试者344例,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生化及脑磁共振检查,排除血管性痴呆患者5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患者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例,合并抑郁患者43例,年龄80岁患者13例,剩余受试者根据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NC组)127例、a MCI组95例和很可能AD组58例,采集3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要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a MCI的中医证候要素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组之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AD组a MCI组NC组;年龄可能AD组明显高于NC组(P0.05);受教育年限可能AD组显著低于NC组(P0.05)。a MCI组气虚分布比率显著高于NC组和可能AD组(P均0.05)。可能AD组髓减积分明显高于NC组(P0.05),并且髓减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58,P0.05),可能AD组≥65岁人群髓减积分明显高于65岁人群(P0.05)。a MCI患者MMSE中词语即刻回忆得分与气虚和脾虚均呈负相关(r=-0.20,-0.25,P均0.05);a MCI患者定向力得分与阴虚呈负相关(r=-0.22,P0.05)。结论 a MCI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脾虚、气虚与阴虚;随着病情加重,年龄越大,髓减程度越重,认知损害程度也加重。a MCI患者MMSE中词语即刻回忆能力与脾虚、气虚相关,脾虚、气虚越重,词语即刻回忆能力下降越明显;定向力与阴虚相关,阴虚越重,定向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腹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m步行时间均降低/缩短,且研究组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阳灸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益阳灸组(对照组)和五音联合益阳灸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MoCA(北京版)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的改变,对比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MoCA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评估指标差异更显著(P<0.05)。结论益阳灸及五音联合益阳灸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时均取得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二者联合应用作用更强。可能是由于在益阳灸温阳行气的同时,五音疗法又使患者身心放松,经脉通达,从而加强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抗痉挛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研究组予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Ashworth痉挛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EP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N20潜伏期与N20-P25波峰振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分析其认知损害特点。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受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延迟记忆(57.85%)、计算力及注意力(47.54%)、语言及执行能力(25.43%)、空间结构能力(23.83%)、定向力(20.05%)、即刻记忆(6.64%)。认知损害以1~3个认知域组合受累居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9.44%、38.72%、18.44%,主要受损组合为:延迟记忆与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与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表现为以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等为主的多认知域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理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心肾不交型)患者进行干预,为防治老年性痴呆、解决临床治疗难点提供新方向。方法本研究筛选80例心肾不交症型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别通过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以及中医辨证施护特色护理(中药药茶、耳穴贴压法)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种护理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17.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辨证施护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心肾不交型)患者进行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辨证研究——附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MCI患者进展为AD的年发生率为10%~15%,有2/3的阿尔滋海默病(M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是由MCI转变而来。由此可见,MCI是AD的高危人群。因此,正确认识MCI对预防和早期治疗AD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对MCI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MCI的中医辨证问题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对142例MCI的中医脏腑归属、虚实辨证作一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比较2组脑循环参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双侧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双侧VA、MCA、ACA的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 2组的血清NO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的血清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调节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20.
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病位在脑,脾肾亏虚为致病之本,痰瘀内阻为致病之标,治则为益肾健脾、化浊行瘀、醒神开窍、健脑增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