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激右侧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穴区对人体左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和辅助运动区的去激活效应。方法:共10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 T Siemens MAGNETOM Trio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穴位刺激采用组块方式。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识别相对于基线水平,穴位刺激引发的去激活效应信号。结果:无论刺激哪一穴位,在所有受试者中,均可观察到左侧初级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出现的去激活信号。刺激足三里穴可在8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在9例中可在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阴陵泉穴可在所有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以及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丰隆穴可在9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9例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刺激三阴交穴可在9例受试者的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发现激活体素,以及所有受试者左侧运动前区及辅助运动区发现激活体素。结论:刺激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穴区可在多数受试者中激活初级运动皮质、PMA及SMA脑区,去激活效应的出现则更为广泛。这一现象提示,穴位刺激对中枢的功能调节既包括激活效应,也包括去激活效应。去激活效应在穴位刺激引发的脑功能网络状态变化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健康受试者初级运动皮层(M1)皮质脊髓兴奋性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针刺后效应规律。方法:采用同体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15名健康受试者,所有健康受试者共接受3个阶段的试验观察,分别为EA0组(单独接受电针1次)、EA6h组(1 d内接受2次电针刺激,2次干预间隔6 h)和EA48h组(3 d内接受2次电针刺激,2次干预间隔48 h),各阶段之间洗脱期为1周。各组均直刺左侧合谷23 mm,并且在合谷穴向左旁开0.5 cm处再直刺1针,连接HANS-200A韩氏电针仪,予连续波,频率2 Hz,给予运动阈值以上的刺激强度(肉眼可见局部肌肉明显跳动,且健康受试者耐受为度,1~2 m A),留针30 min。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的单脉冲模式,检测首次电针前(T0)和末次电针结束后即刻(T1)、2 h (T2)、24 h (T3)健康受试者左侧第一背侧骨间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波幅、潜伏期(LAT)、静息运动阈值(r MT)以及凹槽钉板试验(GPT)完成时间。EA6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低频组与持续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cTBS)组。对照组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常规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 TMS常规模式刺激。c TBS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上联合cTBS。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言语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三组的WAB各项评分包括失语商(A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三组WAB各项评分包括AQ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常规低频组、cTBS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低频组与cTBS组两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仅cTBS组中发生1例轻微头痛,并在休息后自行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rTMS确实能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相较rTMS低频刺激(常规模式)而言,cTBS所需刺激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效率高,但临床疗效尚无肯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中枢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10 Hz 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10 Hz rTMS联合rPMS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大脑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患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中枢组RM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肱二头肌RMS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联合组、中枢组肱三头肌RMS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联合组与中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枢组FMA-UE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孔圣枕中丹对ADHD动物模型SHR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前额叶皮质、纹状体的DAT、DRD1和DR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把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孔圣枕中丹、盐酸哌甲酯和生理盐水灌胃28 d,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左右脑前额叶皮质、纹状体的DAT、DRD1和DRD2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灌服孔圣枕中丹复方煎液后,SHR大鼠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右侧的DAT和DRD1基因表达比左侧高,纹状体右侧的DRD2基因表达比左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额叶皮质右侧的DRD2基因表达比左侧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孔圣枕中丹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右侧前额叶皮质-基底神经节环路的DA神经信号传导而治疗ADHD。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索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本组穴改善运动功能作用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组穴+常规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评价基线期、治疗中期(第4周)及治疗结束(第12周)神经可塑性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神经可塑性指标包括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的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RMT不对称指数、刺激-振幅曲线斜率及斜率不对称指数,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患侧的上肢活动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及Fugl-Meyer上肢评分(Fugl-Meyer Upper Extremity Scale,FMUE)。结果神经可塑性指标方面,第4周和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RMT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P=0.049,12周:P=0.016),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刺激-振幅曲线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且第12周治疗组斜率不对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临床疗效指标方面,第12周治疗组的ARAT评分及FMU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ARAT:P=0.005;FMUE:P=0.012);两者相关性研究发现,病灶对侧M1区的RMT与ARAT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1,P=0.002),病灶对侧M1区的刺激——振幅曲线斜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ARAT:r=-0.763,P0.001;FMUE:r=-0.525,P=0.017)。结论王氏"手足十二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兴奋性,改善双侧皮层兴奋性失衡状态,且皮层兴奋性下降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认为,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王氏"手足十二针"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明宝颗粒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猫视皮质17区、21a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家养幼猫(4~6周龄)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视明宝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左侧眼睑缝合制作形觉剥夺弱视模型,应用视觉诱发电位(P-VEP)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幼猫双侧视皮质17区和21a区NMDA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弱视模型幼猫左眼P-VEP与同期正常幼猫左眼P-VEP比较,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01)。2.模型组双侧17区、21a区的NMDAR1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视明宝低剂量组各脑区指标与模型组接近(P0.05);中剂量组左侧21a区的表达与正常组接近(P0.05),其他检测部位数值与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视明宝低剂量组相当(P0.05);高剂量组双侧21a区NMDAR1 mRNA表达高于其他干预组并与正常组接近(P0.05),左侧17区数值与各干预组大致相同(P0.05),低于正常组(P0.05),右侧17区数值高于正常组(P0.05)。3.双侧自身比较,在17区,视明宝高剂量组的右侧NMDA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左侧(P=0.043),其他各组双侧差异不明显(P0.05);21a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视明宝低剂量组,右侧高于左侧(P0.05),高剂量组右侧低于左侧(P0.05)。结论视明宝颗粒可以提高形觉剥夺性弱视猫视皮质NMDAR1的表达,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穴后健康志愿者运动皮层手面区之间的可塑性,为"面口合谷收"取穴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交叉设计(同体自身前后对照),将健康志愿者10例随机先后分配至针刺组及假针刺组(两组间隔2周的洗脱期)。针刺组受试者左手合谷穴接受电针刺激(频率2 Hz,强度0.5~1 mA,时间30 min);假针刺组采用胶粘垫安慰针,不刺入皮肤,安慰针连接至连接线内线断裂的电针仪。运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分别于针刺及假针刺前后记录对侧运动皮层手面区磁刺激诱发的第一骨间背侧肌、眼轮匝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计算MEPs总波幅、有效刺激面积及重心。结果:与电针前比较,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区的MEPs总波幅显著升高(P0.05),面区的MEPs总波幅明显下降(P0.05);手区的有效刺激面积明显增大(P0.01);手区X轴重心明显向外侧移动(P0.05)。与电针前比较,假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面区的MEPs总波幅、有效刺激面积及重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针刺前后对侧运动皮层手区MEPs波幅差值增大(P0.05),面区MEPs波幅差值减小(P0.05);针刺组对侧运动皮层手区针刺前后有效刺激面积差值增大(P0.05)。结论:电针合谷穴能诱导健康志愿者运动皮层手面区之间的可塑性(兴奋运动皮层手区,同时抑制运动皮层面区),为面口部疾病的针灸治疗及循经远道取穴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静息态f MRI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基底节核团的脑功能连接变化特点,为优化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纳入脑梗死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招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2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扫描,选取7对皮层下核团为种子点,比较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度差异。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患者功能连接下降主要为左侧尾状核与右侧额内侧回、颞叶、小脑后叶和尾状核,左侧额上回、顶叶和颞叶;右侧尾状核与左侧额中回、额叶、扣带回、小脑后叶、丘脑,右侧额中回;左侧壳核与右侧扣带回和丘脑;右侧壳核与左侧扣带回和丘脑;左侧丘脑与右侧额叶、颞叶和扣带回;右侧丘脑与左侧海马旁回、扣带回,右侧顶叶、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主要见于右侧尾状核与右侧顶叶;右侧伏隔核与右侧苍白球;右侧苍白球与右侧顶叶和壳核;左侧苍白球与左侧枕中回。结论:处于恢复期的左侧肢体偏瘫患者双侧大脑皮质功能减弱与增强并存,皮层与基底节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化呈现双侧大脑半球间减弱而半球内连接增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 0. 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 0. 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 0. 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60例均为2003-03-2004-12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为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3)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性指令.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9.8岁;病程26.9±7.8d;右侧瘫19例,左侧瘫1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9±10.2岁;病程27.3±10.2d;右侧瘫21例,左侧瘫9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神门穴的脑激活区情况。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采用fMRI组块模式。fMRI的主要参数为TR/TE/FA=3560ms/50ms/90°,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结果:神门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额叶的中央后回BA2、BA1,左侧额下回BA47和中央后BA43,其次为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叶的颞上回BA22,右侧脑岛BA40。而假穴没有激活。结论:刺激神门穴能激活相应的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方法将8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治疗组41例予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及颈椎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等长肌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强(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及右侧屈等长肌力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增大颈椎活动度,增强颈椎等长肌力,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TBI的脑神经功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8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TBI组)、模型+电针组(TBI+EA组)、阻断+模型+电针组(LY294002+TBI+EA组),每组22只。采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备左侧TBI大鼠模型。于建模后24 h,TBI+EA组、LY294002+TBI+EA组大鼠采用电针干预,针刺"百会"留针10 min,点刺"水沟"20 s,右侧"内关""足三里"连接电针,予断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留针1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3 d。干预3 d后,TUNEL法检测左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侧脑皮质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干预3 d后,与Sham组比较,TBI组左侧脑皮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嗅三针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 D)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MRI, rs-fMRI)的变化,为临床治疗Va D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方法:将60例Va D患者随机分为嗅三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对所有受试者rs-fMRI结果及临床量表进行比较,分析嗅三针疗法治疗Va D前后的rs-fMRI及临床量表差异,及其与常规针刺疗法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嗅三针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状态量表(MoCA)得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侧海马、左侧Broca区、左侧腹内侧前额叶Re Ho值与MMSE量表呈正相关。治疗后常规针刺组患者MMSE量表及MoCA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Re Ho值与MMSE量表呈正相关。fMRI结果显示嗅三针治疗后Re Ho减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中回/梭状回、右侧角回/缘上回,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眶额叶、左侧腹内侧前额叶、左侧Broca区、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海马、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丘脑、左侧颞极颞上回。常规针刺后Re Ho值减低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丘脑/苍白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叶/楔前叶、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Va D患者经过嗅三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改善,fMRI显示大脑关键脑区局部一致性具有明显改变。嗅三针疗法引起Re Ho改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这两种脑网络均属于高级认知网络;而常规针刺疗法引起Re Ho改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视空间注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这两种脑网络均属于初级感知网络。提示针刺治疗Va D有效,且嗅三针疗法取穴更少,操作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激活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差异,为临床运用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4例和电针心包经穴组15例,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采用功能连接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组电针刺激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比较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的脑区。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脑内功能网络均发生改变,前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海马旁回,新激活脑区为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P<0.05);后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顶上小叶,新激活脑区为左侧小脑舌、左侧顶叶楔前叶、右侧枕下回、左侧豆状核、右侧脑岛(P<0.05)。结论:(1)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广泛激活的脑区主要与精神、神志、智力等密切相关,为临床上选用二者治疗与上述脑区相关的精神、神志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电针心经激活的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前区,与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它的激活为临床上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选用手少阴心经穴提供了佐证。两组均激活的脑岛与心血管的功能关系密切,为临床上选用心经、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部分影像学依据。两条经脉的主治有交叉性,均可用于治疗心脑相关疾病,同时又各有偏颇,心包经多用于治疗与心相关疾病,而心经更多用于治疗精神神志类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六味地黄丸+普拉提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普拉提运动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VAS评分及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 03±1. 29)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为(4. 17±1. 69)分,对照组分别为(4. 21±1. 02)分和(2. 54±1. 3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4周后观察组ODI为(18. 51±8. 96)%,治疗前后的差值为(18. 20±4. 57)%,对照组分别为(26. 39±9. 84)%和(9. 57±3. 6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健身气功六字诀(简称六字诀)习练者练功前后脑电功率谱的分析,评估习练六字诀对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六字诀习练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神经生理信息工作站”分别记录两组受试者练功前和练功6个月后的脑电信息,并导入“智能脑功能分析系统”对脑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①频率域变化比较:习练组练功6个月后α1(0.3959±0.2332)μv2呈增加趋势,α2频段(0.1531±0.11609)μv2明显增加;δ、θ频段[分别为(0.0951±0.0604)μv2和(0.2515±0.1165) μv2],以及β1、β2[分别为(0.0934±0.0483)μv2、(0.0111±0.0068)μv2]呈明显减少趋势.健康对照组的δ、θ、α1、α2、β1和β2变化不明显.②空间域变化比较:从各导联(δ+θ+β)/α比值变化看,习练组6个月后在右前额区(2.0711±1.6765)、左额区(1.8586±1.6321)、左中央区(1.7756±1.3104),与练功前比较有明显变化;右额区(1.9610±1.4332)、左项区(1.5587±1.2798)、右顶区(1.6108±1.2521)、左枕区(1.1383±0.9343)、右枕区(1.2555±1.0694)、左中颞区(1.8961±1.5900)、右中颞区(2.0190±1.6374)有轻度的变化.健康对照组练功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健身气功六字诀可改善受试者大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电针参数对大鼠弱精子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Hz-每日电针组9只、假电针组10只、模型组10只,2Hz-隔日电针5d组、假电针组、模型组各8只,2Hz-隔日电针9d组、假电针组、模型组各10只,100Hz-隔日电针组7只、假电针组8只、模型组7只。采用奥硝唑灌胃法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各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肾俞"穴,各假电针组予常规针刺。2Hz-每日电针组,每日治疗1次,共3次;2Hz-隔日电针5d组,隔天治疗1次,共3次;2Hz-隔日电针9d组,隔天治疗1次,共5次;100Hz-隔日电针组,隔天治疗1次,共5次。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观察电针对精子密度、活率、活力、A级精子数以及A+B级精子数的影响。结果:2Hz-每日电针组: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相比,2Hz-每日电针治疗对弱精子症大鼠精子运动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2 Hz-隔日电针5d组:与模型组相比,2Hz-隔日电针5d治疗可以增加大鼠精子的活力、A级精子数以及A+B级精子数(P0.05);而与假电针组相比,2 Hz-隔日电针5d治疗只增加了A+B级精子数(P0.05)。2Hz-隔日电针9d组: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相比,电针后弱精子症大鼠精子的活率、活力、A级精子数、A+B级精子数均显著升高(P0.001)。100Hz-隔日电针组:与模型组及假电针组相比,100Hz-隔日电针5次治疗可提高大鼠精子的活率(P0.001,P0.05)、活力(P0.001,P0.01)、A级精子数及A+B级精子数(P0.01)。各电针参数对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密度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2Hz-隔日电针9d或100Hz-隔日电针9d都可以提高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活率和活力,提升精子运动能力,对弱精子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了解针刺神门穴和养老穴的脑激活区情况。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采用组块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手法捻转行针针刺右侧的神门穴或养老穴(捻转角度180°,频率1.5Hz)。评价针刺的感觉,使用SPM2对扫描后图像进行后处理以观察激活图、激活区的差别,并观察安全指标。结果:针刺捻转时,操作者指下均有得气感,所有受试者也均有"酸、麻、重、胀"的得气感。在校正像情况下(组分析,FWE,0.05,K≥10),神门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额叶的中央后回BA2、BA1、BA43,左侧额下回BA47,其次为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右侧额叶的额下回BA44、左侧颞叶的颞上回BA22、右侧脑岛BA40;养老穴主要激活了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右侧额叶的额下回BA45、BA46,其次为左侧颞中回BA37、颞下回BA37、额上回BA10。结论:针刺神门穴和养老穴的激活脑区是不同的,可能与本经相关的经脉、脏腑联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