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分析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伊犁州新冠肺炎中医发病机制及证候特点,提高本地疫病防治能力。方法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截至2020年2月29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例,具完整问诊与舌象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候。结果 27例中有发热症状23例(85.2%),咳嗽23例(85.2%);咳嗽为最多见首发症状,14例(51.9%)。舌象:舌淡红2例(11.1%),舌红15例(55.6%),舌绛8例(29.6%);苔腻24例(88.9%),其中黄腻22例(91.7%),白腻1例(4.2%),绿(黑)腻1例(4.2%)。证型:湿热蕴肺证2例(7.4%);湿毒郁肺证15例(55.6%),疫毒闭肺证7例(25.9%),内闭外脱证1例(3.7%)。结论伊犁州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病性主要为"湿热证",舌质红(绛)和苔黄反映热象突出,多属"热重于湿"。伊犁州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严格遵照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本着"三因治宜"原则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 ,探讨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选择 5 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 ,分普通型和重型 ,观察舌象 ,数码相机摄像 ,分析并比较早期、中期 (极期 )与恢复期 ,普通型与重型的舌象特征。结果 :①在中期 (极期 ) ,最常见的舌象为舌红 (舌尖红或舌红赤 ,6 2 8% ) ,苔白 (厚 )腻 (39 5 % )或黄(厚 )腻 (37 2 % ) ,6例 (14 0 % )患者出现舌下静脉曲张 ;恢复期常见舌象为舌质暗或暗紫 (4 2 9% )、淡红 (2 1 4 % )、舌尖红 (2 1 4 % ) ,苔白 (厚 )腻 (6 0 7% )、黄 (厚 )腻(2 5 0 % ) ,16例 (5 7 1% )患者出现舌下静脉曲张。②最常见的舌象依次为 :舌暗或暗紫、苔白 (厚 )腻 (17例 ) ,舌红赤、苔黄 (厚 )腻 (12例 ) ,舌淡红、苔白 (厚 )腻 (10例 ) ,舌尖红、苔黄 (厚 )腻 (6例 ) ,舌红赤、苔白 (厚 )腻 (5例 )。③在中期 (极期 ) ,普通型、重型最常见舌象均为舌质红 (舌尖红或舌红赤 ) (5 2 2 %、 75 % ) ,苔白腻 (34 8%、4 5 0 % )或黄腻 (34 8%、 4 0 % ) ,普通型、重型舌象特征相似 ;在恢复期 ,普通型最常见舌象为暗 (或暗紫 ,37 5 % )或舌质红 (舌尖红或舌红赤 ,4 3 8% ) ,苔白腻 (5 6 3% )或黄腻 (31 3% ) ,重型最常见舌象为暗 (或暗紫 ,5 0 % )或舌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漳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分型。结果①症状:19例患者中发热14例(73.7%),稀溏便12例(63.2%),乏力、咳嗽各11例(各57.9%),少痰10例(52.6%),口干9例(47.4%),胸闷7例(36.8%),纳差、头晕各6例(各31.6%)。②舌象表现:从舌色看,舌淡红10例(52.6%),舌红5例(26.3%),舌淡白、红绛、淡黯、暗红各1例(各5.3%);从舌体看,舌体胖大兼齿痕2例(10.5%),单纯胖大1例(5.3%),单纯齿痕舌2例(10.5%),裂纹舌3例(15.8%),正常11例(57.9%);从舌苔看,腻苔10例(52.6%),薄黄苔5例(26.3%),薄微黄苔2例(10.5%),燥黄厚、薄白苔各1例(各5.3%)。③辨证分型:寒湿郁肺7例(36.8%),湿热蕴肺9例(47.4%),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2例(10.5%),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痰瘀阻肺1例(5.3%)。结论湿邪致病是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可见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两种证型,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疫毒闭肺。病位以气分为主,病程缠绵,易伤津耗气,有基础病老年患者更易正气受损,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资料,探讨北京地区COVID-19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北京佑安医院截至2020年2月5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67例,分析有完整舌象资料的2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7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例(81.48%);发热是最多见的首发症状,有17例(62.96%),其次为倦怠乏力11例(40.74%)、周身疼痛9例(33.33%)等。舌象表现:舌质淡红3例(11.11%),舌红15例(55.56%),舌暗红9例(33.33%);舌苔腻27例(100%),其中舌苔黄腻17例(62.96%)。27例患者中疫毒袭肺证15例(55.56%),其中兼有气阴两虚证1例,病邪均属热重于湿;湿毒郁肺证12例(44.44%),均为湿重于热。结论北京地区COVID-19患者的中医病性为“湿热证”,舌质红和苔黄说明热象突出,“热重于湿”更多见。中医药治疗要本着“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苔变化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方法] 观察记录103例男性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病情的关系。[结果] 患者入院舌形多表现为舌胖,占61.17%,无瘦舌,入院出院舌质舌形无明显变化。患者以腻苔为主,腻苔为本病的主要舌象。随着年龄增长,腻苔的比例也增长,发病时间越长,出现腻苔的比例越高,住院时间越长,出现苔腻的比例越高。腻苔越明显,病程越长,预后较不良。[结论] 观察新冠肺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作为判定愈后的一项简易指标,并对指导中医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舌诊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继荣 《河南中医》2004,24(1):71-71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一部分 ,是通过观察舌体、舌色与舌苔的变化 ,三者互相印证 ,得出结论 ,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门学科。依笔者认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诊特点作一探讨。1 舌象转变规律有顺逆正常舌象舌体居中 ,不胖不瘦 ,伸缩灵活 ,舌质淡红 ,苔薄红 ,舌底络脉暗红无迂曲。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舌象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到舌质淡 ,苔白腻 ,气虚湿滞最为多见。舌象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疗效转归的参考指标。舌苔 :薄→腻→黄→黑为逆 ,黑→黄→腻→薄为顺 ;舌质 :淡→红→紫→暗为逆 ,暗→紫→红→淡为顺。舌质暗红有瘀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中医传统望舌方法,采集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舌诊资料,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舌质、舌苔特征。结果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舌色主要为淡暗舌40例(28.78%)、红舌36例(25.90%)、淡红舌33例(23.74%);正常舌形85例(61.15%)、齿痕舌41例(29.50%)、裂纹舌13例(9.35%)。134例患者进行了舌苔分析,其中腻苔79例(58.96%)、薄苔33例(24.63%)、厚苔22例(16.42%);润苔115例(85.82%)、干苔19例(14.18%);黄苔94例(70.15%)、白苔40例(29.8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舌色、舌形、舌苔厚薄程度、舌苔润燥程度、舌苔颜色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普通型比较,危重型患者红舌、暗红舌更多见(P=0.004),重型(P0.001)、危重型(P=0.002)患者裂纹舌更多见,危重型患者厚苔较多见(P0.001),黄苔在重型(P=0.001)、危重型(P=0.012)患者中占比更高;与普通型、重型比较,危重型患者干苔更多见(均P0.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红舌、暗红舌、裂纹舌和黄苔、干苔、厚苔,提示随着病情加重,疫邪存在化热、化燥表现,同时伤及气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探讨其病机特点,为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泸州市及甘孜州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证候等,并由5名高级职称中医师对其舌象进行分析,判断其中医证候。结果:27例新冠肺炎患者,男女比例为0.93∶1,平均年龄为(42.1±11.7)岁,15例(55.55%)有武汉及周边旅居史,12例(44.45%)患者有明确接触史;临床症状以肺系证候居多,其中咳嗽48.15%、发热40.74%、咯痰29.63%为主要表现;舌象分析以舌红55.56%,苔薄44.44%、微腻33.33%为主,病机特点以湿邪81.48%居多,55.57%的患者有化热倾向;在5例轻型患者中,3例(60%)寒湿郁肺证,18例普通型患者中,11例(61.11%)湿毒郁肺证。结论:四川地区新冠肺炎患者致病特点以"湿郁"为主,大多数有"化热"倾向,可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9.
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症候学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气短、食欲不振、汗出、心悸、五心烦热、失眠、便秘、腹泻、尿黄、口干苦、);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舌的形态、舌质、舌苔及舌下静脉);脉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结果:1症状:SARS患者出院后常见症状为:汗出(61例、71.8%)、乏力(59例、69.4%)、气短(55例、64.7%)、心悸(48例、56.5%)、咳嗽(41例、48.2%)、五心烦热(41例、48.2%)、口干苦(39例、45.9%)、失眠(35例、41.2%)、食欲不振(32例、37.6%)。2舌象:多数患者舌体正常,部分患者出现舌体胖大,有齿痕、舌体偏瘦;舌质多淡红、少数可见舌红(舌尖红或舌红)、舌质暗或暗紫;苔多薄白、白腻或黄腻、偶有苔薄黄、少苔、燥苔;舌下静脉多正常,少数病人可见舌下静脉增宽或曲张。结论:恢复期出院后患者其病因病机学以正虚邪恋为特征,辨证分型可分为以正虚为主和以邪恋为主两大证型。正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气阴两伤;邪恋主要表现为瘀毒、热毒、湿毒未尽,其中以瘀毒阻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1 舌诊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 ,舌与心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研究发现舌象的变化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 ,对心血管疾病的辨证、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1 心肌梗死 高氏[1] 对 6 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了动态的观察 ,结果发现AMI的早期舌质红 ,苔黄燥 ,瘀热腑实证突出 ;在中期腻苔增多 ,舌质红紫 ,痰瘀壅阻为主证 ;而后期则为气阴两虚兼血瘀为主 ,舌质多呈暗红 ,舌苔薄白或无苔。张氏[2 ] 对 2 0 0例AMI患者进行了舌象分析 ,舌质淡红、舌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湖南郴州、上海两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舌象表现分析其病机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月23日至31日在湖南郴州、上海两地入院治疗的普通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共40例,其中湖南郴州20例、上海20例,客观记录患者舌象,并从舌色、苔质、苔色三方面比较两地患者的舌象分布差异。结果:两地患者舌色比较,舌红(湖南郴州5例,上海12例)、舌淡红(湖南郴州15例,上海8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苔质比较,两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苔色比较,两地苔白(湖南郴州14例,上海7例)、苔黄(湖南郴州6例,上海13例)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舌象判断,湖南郴州、上海两地普通型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部分患者有热化表现,受地域因素影响,上海较湖南郴州热化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河南省新冠肺炎中医临床调查表",收集524例新冠肺炎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舌脉等信息,并进行辨证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45岁、46~60岁、60岁)及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 524例患者中男性304例,女性220例;轻型/普通型349例,重型144例,危重型31例;中位年龄45(33,55)岁;中位症状持续时间10(6,15)天。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百分比20%)包括发热、恶寒、乏力、呼吸困难、气短、喘息、气促。舌苔以苔腻(175次)、苔白(149次)和苔黄(127次)为主,舌质以舌质淡(170次)和舌质红(151次)常见,脉象方面以数脉(112次)和滑脉(100次)常见。中医证型主要以寒湿郁肺证(119例,22.71%)、湿热蕴肺证(113例,21.56%)、疫毒闭肺证(76例,14.50%)、湿阻肺胃证(70例,13.36%)、湿遏肺卫证(63例,12.02%)为主。各年龄段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湿阻肺胃证、湿遏肺卫证、内闭外脱证在不同临床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新冠肺炎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以普通型和重型为主;中医证型以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湿阻肺胃证、湿遏肺卫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新冠肺炎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为中医临床辨证处方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14日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门诊及湖北省中山医院发热病房病例40例,完整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等资料,主要统计分析各临床症状的频次、频率。结果 33例患者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82.5%);外感症状:头痛13例(32.5%),畏寒20例(50%);呼吸系统表现:咳嗽28例(70%)、咳痰17例(42.5%)、咯血4例(10%)、胸闷23例(57.5%)、动则气喘18例(45%);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不振26例(65%)、口干34例(85%)、口苦27例(67.5%)、恶心呕吐12例(30%)、腹泻23例(57.5%);舌质表现:淡红色13例(34.2%),深红舌14例(36.8%),黯红舌11例(28.9%);舌苔表现:白腻苔6例(15.8%)、黄薄腻苔14例(36.8%)、黄厚腻苔9例(23.7%)。结论新冠肺炎属于“瘟疫”类温病,病邪以“湿”为主,以“湿邪困脾闭肺”为基本病机,以“湿阻少阳”为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舌象与其病情特征的关联性,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27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基本信息、舌象、脉象、中医证型诊断结果、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分析研究舌象表现与其病情特征的关系。结果:(1)舌象:舌红少苔4例(占14.81%),舌红苔白腻18例(占66.67%),舌红苔黄腻5例(占18.52%);(2)脉象:滑脉10例(占37.04%),数脉7例(占25.93%),濡脉7例(占25.93%),浮脉6例(占22.22%),弦脉5例(占18.52%),细脉4例(占14.81%),沉脉2例(占7.41%),涩脉1例(占3.70%);(3)中医证型:疫毒袭肺证12例(占44.44%),湿邪郁肺证10例(占37.04%),风热犯卫证3例(占11.11%),湿阻肺胃证2例(占7.41%);(4)临床表现:舌红少苔患者咽痛发生率高于舌红苔黄腻、舌红苔白腻患者,舌红苔白腻患者低热发生率较高,舌红苔黄腻患者中低热发生率较高;(5)影像学:舌红少苔患者肺部多无炎症,舌红苔黄腻患者双肺炎症发生率较高;(6)实验室检查:随舌苔厚腻度增加,血白细胞计数呈升高趋势,淋巴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结论:舌红少苔患者病程较短,临床症状多轻微,但随病情进展,患者舌苔逐渐增多,出现厚腻舌苔,舌象可有效反映感染进展情况,COVID-19多因湿邪起病,但易化热,临床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药物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介绍陈霞波从舌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陈霞波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舌体分属五脏,舌边对应肝胆,观舌析病,从舌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起执简驭繁的作用。主要有4 种证型,各有其特征:肝气郁滞,常见舌偏暗,苔薄白;气郁化火,常见舌红,苔黄;阴虚阳亢,常见舌红绛,苔少或无苔;气阴两虚,或兼痰瘀,常见舌质暗红或紫暗,舌边齿痕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蓝紫,苔少或苔腻。陈霞波指出,该病见症庞杂,以舌辨证,四诊合参,判断病情虚实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可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武汉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笔者参与诊治的武汉火神山医院22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28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8例(100%);咳嗽、咯痰198例(86.8%),倦怠乏力138例(60.5%)、胸闷气短178例(78.1%),咽痛97例(42.5%)、食欲下降119例(52.2%)、肌肉酸痛74例(32.5%)。通过分析舌象,辨证分型包括寒湿郁肺证16例(7.0%)、湿毒郁肺证57例(25%)、疫毒袭闭证147例(64.5%)、虚证8例(3.5%)。结论: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病性多数为"湿热证",舌红苔黄说明热象突出,中医药治疗要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大肠癌患者舌象的分布特点,对其规律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早中期、晚期两组,记录各患者的舌质、舌苔、舌形及舌下脉络,将结果导入SPSS 13.0,统计各期大肠癌患者的舌象分布情况。结果:早中期大肠癌患者主要表现为淡红舌(42.9%),黄厚/腻苔(42.9%),裂纹舌(32.7%);而晚期大肠癌患者则以紫舌(63.1%)、白厚/腻苔(47.1%)、胖大舌(48.2%)为主,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舌下脉络增粗,较早中期患者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大肠癌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淡红舌、黄厚/腻苔、裂纹舌,而晚期大肠癌患者则以紫舌、白厚/腻苔、胖大舌为主要表现,舌下脉络增粗是晚期大肠癌的典型表现,不同的舌象特点有利于指导下一步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纳入曾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救治的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66例,于患者出院后24 h内完成数据收集,包括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史、流行病学资料、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中医证候信息、舌象特征、病程,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进行分析辨证。结果①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小便短黄、口渴、汗出、口苦、乏力、胸闷气短;舌象特征以红舌与黯红舌为主(77.3%),腻苔多见(53.0%);气阴两虚型患者占比81.8%,肺脾气虚型患者占比18.2%。②气阴两虚型患者中夹湿热证者20例(占比37.0%),肺脾气虚型患者中夹痰湿证者10例(占比83.3%),肺脾气虚型患者夹湿证发生率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③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长于肺脾气虚型(P0.05),而是否兼夹湿证与患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气阴两虚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且病程较长,肺脾气虚型患者更易夹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78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1日收治于武汉协和医院的78例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情况、症状、体征及舌象等信息,分析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证型分布。结果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占比排前5位:胸闷气喘(92.30%)、纳呆(82.05%)、自汗(76.92%)、咳嗽(64.10%)、发热(43.59%),其余还有咯痰(41.03%)、咽干咽痛(38.46%)、胸痛(23.07%)、乏力(15.38%)、肌肉酸痛(10.26%)、心悸(7.69%)、便秘(8.97%)等全身症状。舌象方面,舌质以淡红舌(43.58%)和暗红舌(38.46%)多见,另有紫暗舌8例(10.26%),红绛舌6例(7.69%);舌苔多为腻苔(71.79%),其中黄腻苔有38例(48.72%),白腻苔26例(33.33%),少或无苔者6例(7.69%);另有舌体胖大者18例(23.08%),齿痕舌22例(51.28%)。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壅肺证(23.08%)、疫毒闭肺证(64.10%)、内闭外脱证(10.26%)、阴竭阳脱证(2.56%)。结论重型COVID-19中医证候以湿热壅肺证、疫毒闭肺证为多见,疾病至危重期,可能出现内闭外脱、阴竭阳脱等危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广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中医病机及舌象变化特点。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舌象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舌质以绛舌(40.8%)、胖大舌(87.6%)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黯红舌(33.3%)、紫舌(23.2%)、红舌(16.2%)、裂纹舌(71.8%)、齿痕舌(59.6%)、点刺舌(40.8%),兼有瘀斑瘀点20例;舌苔以黄苔(90.5%)、薄苔(67.6%)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腻苔(52.5%)、厚苔(29.1%);92%以上的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发生改变。舌体与舌苔的综合分析得出绛舌与点刺舌、瘀斑瘀点、颤动舌、痿软舌、苔少、剥苔、燥苔相关;黯红舌与胖大舌、腻苔相关;红舌与瘦小舌、点刺舌、黄苔相关,紫舌与厚苔、白苔、黄苔相关;淡黯舌与润苔、白苔相关;淡红舌与齿痕舌相关。结论:广东地区EH病属本虚标实,血液壅滞贯穿始终。本虚常表现为阴虚和气虚,标实常表现为火热和痰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