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GBS诊断的50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0例患儿中男39例,女11例,主要表现为上行性、对称性、弛缓性麻痹。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在控制病情进展,减少继发感染,缩短病程优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GBS是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男性多发,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起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9例,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正常7例,症状不典型误诊3例,肌电图检查阳性率100%;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80%(20/25);肢体无力严重、合并呼吸肌麻痹以及治疗延后的患者疗效不佳占50%(7/14)。结论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吉兰-巴雷患者易误诊,丙球治疗疗效好但需及时,肌无力重、合并呼吸肌麻痹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全年均有发病。职业多为农民、退休工人或无业者、打工者。多有前驱感染史,平均1周后发病,表现四肢对称性无力,四肢远端感觉异常,腱反射下降,部分患者有脑神经受累。发病2周左右脑脊液检查呈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本院2003、2004年患者的治疗以单用GC治疗为主,近两年单用IVIG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的周围神经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经过相关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48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临床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者占81.25%(39/48),尤以双下肢显著;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占93.75%(45/48)。38例患者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2例患者神经电生理学显示,F波传导速度减慢或未引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43例患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97.67%(42/43)肌力较前好转。亦有少数患者出现不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单侧面部痛觉减退、病理征阳性等。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早期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吉兰-巴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和丙种球蛋白加七叶皂甙钠治疗组,观察各组治疗疗效。结果各组均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有治疗效果,其中丙种球蛋白组中治愈率为:轻型46.15%,中型54.55%,重型33.33%,极重型0。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治愈率为:轻型50.00%,中型70.00%,重型44.44%,极重型25.00%。丙种球蛋白加七叶皂苷钠组治愈率为,轻型58.33%;中型70.00%;重型50.00%;极重型25.00%。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效果确切,联合激素治疗及联合七叶皂苷钠效果较单独应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吉兰-巴雷综合征(简称GBS)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感染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病.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我院神经科收住的35例成人急性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和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最新的临床统计显示其年发病率为(1.2~2.3)/10万人,病死率高达5%[1].本文报道作者医院收治的339例GBS患者临床疗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南地区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06—2015-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21,其中以20~60岁年龄段较为多发(76%),平均病程10.3月。约10%患者存在前驱诱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脑神经受累12例(11.7%),合并糖尿病8例(7.9%)。入院后接受腰穿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的80例患者中,71例存在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根据Hughes评分标准,重型CIDP患者脑脊液平均蛋白含量[(122.6±53)mg/dL]较轻型[(85.6±42)mg/dL]增高(P0.05)。肌电图检查结果提示,合并轴索损害患者临床症状与单纯表现为脱髓鞘患者相比,前者更为严重(P0.05)。患者住院期间应用500~1 000mg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者46例,静脉地塞米松10~20mg应用者34例,二者均有良好治疗反应。2组当中对比其平均住院时间、症状恢复情况,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CIDP以青中年患者多见,多无前驱感染史。肌电图提示合并轴索损害者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甲强龙冲击治疗与地塞米松静脉应用效果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吉兰-巴雷综合征机械通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作者科室1 7年3 1 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患者中5 6例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机械通气的影响因素。1 资料和方法 5 6例GBS呼吸肌麻痹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男3 5例、女2 1例,中位年龄3 4.5岁(2~66岁)。调查患者机械通气前的病程、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的并发症、预后和死亡原因。进行Cox回归分析。2 结果2 .1 机械通气的时间和并发症:从出现首发症状至需机械通气的中位时间为7d(1~96d)。47例气管切开,9例经口或经鼻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中位时间为2 7d(1~1 5 4d) ,部分…  相似文献   

10.
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acutc infcctious polyradiculoncuritis,GBS)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由病毒感染等前驱疾病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为炎性脱髓鞘。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渐进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病程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严重者常伴有脑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  相似文献   

11.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类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具体病因不明,临床症状以进行发展的对称性四肢软瘫为主要表现,其中一部分病人伴有脑神经损害、异常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典型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3例创伤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并结合既往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对GBS认识程度。方法描述作者医院收治的3例创伤后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3-01-01—2018-01-01有关创伤后GBS的病例报道文献,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系统总结创伤后GB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检索出13篇报道共31例,纳入本研究3例共34例创伤后GBS患者。创伤至发病时间数小时至5个月,中位发病时间8d,上、下四分位数分别3d、12.5d,所有患者均有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无力或双下肢无力,仅2例(5.9%)伴有感觉障碍,分别为麻木和疼痛症状,19例(55.9%)甚至出现呼吸受累,表现为呼吸费力,脑神经受累者13例(38.2%)。25例行脑脊液检查者中24例(96%)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32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均有异常表现,表现为波幅或传导速度的改变。患者中12例进行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其中10例(83.3%)阳性。18例患者单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s)治疗,IVIGs和血浆置换(PE)联合治疗10例,单独PE治疗者2例。成功随访的27例患者中3例(11.1%)死亡,均死于GBS急性期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9/27例(33.3%)患者恢复至可独立行走。结论创伤后GBS多为外伤或手术后的1~2周内出现,病情多较危重,发病早期不易识别,预后较一般的GBS更差。  相似文献   

13.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1]是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的一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是一种最常见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疾病,最初由Guillian和Barre两位国外学者报道而得名。GBS呈急性或亚急性临床发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双侧面瘫和呼吸肌麻痹。根据2010年GBS诊  相似文献   

14.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GBS变异型。咽颈臂变异型(pharyngeal-cervicalbrachia variation,PCB)是很少见的GBS变异型,占GBS的3%[1],由于本病临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复杂,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现报道1例PCB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85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双下肢无力15d,加重伴双上肢无力3d,于2012年2月10日入院。15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全身肌肉酸痛,自测体温39℃,无畏寒、寒战,无明显咳嗽、咳痰。肺CT示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头颅CT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循环药物及头孢硫脒、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10d,体温降至正常。住院期间测血压偏高,最高可达160/110mmHg,给予贝那普利降压,血压控制良好后出院。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病例1:男,44岁。因“行走不稳伴眼球运动不能2 d”于2005-09-29入院。既往有“戊型肝炎”和“视网膜剥离”史。入院查体:pB100/75 mmHg(13·3/10·0 kPa),fP70次/min,fR18次/min,体温36·5℃。神清,左睑裂略小,双眼中位固定,双上肢腱反射( )、下肢腱反射消失,双侧指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本院10年来收治的134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前驱感染、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者临床症状较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结论 以腹泻为前驱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多合并轴突损伤.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可作为重型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8例HIV感染合并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8例均为男性,年龄21~68岁,病例2为HIV急性感染期,病例5、病例7为HIV慢性感染期,病例3、4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期,病例1、病例6、病例8 GBS做为HIV感染的首发症状出现。8例均具有肢体无力,除病例3外,其它7例合并感觉障碍,病例3、4、6出现颅神经受累,病例1因呼吸肌麻痹行气管插管。病例1、2、3、4及病例8患者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白细胞轻度增高,病例5患者脑脊液蛋白增高、细胞正常。病例3、5、6发现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2近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例4脑脊液宏基因测序发现EB病毒。治疗上,病例3、4、7、8单独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病例6联合使用IVIG及甲泼尼龙,病例1联合使用IVIG及血浆置换。病例5首次发病时单独使用IVIG症状部分改善,再次发病时联合使用IVIG及甲泼尼龙治疗。病例1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良好。病例2拒绝治疗,自动出院。病例3及病例4部分改善,病例5出院后出现肢体无力加重,联合使用IVIG及甲泼尼龙后好转,病例6、7、8完全恢复。结论 GBS可发生在HIV感染各个时期,并可以HIV感染首发症状出现,HIV感染合并GBS与普通人群症状类似,对于IVIG及血浆置换反应较好,对于GBS患者应考虑HIV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感染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炎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由病毒感染等前驱疾病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特征为炎性脱髓鞘.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渐进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麻痹,病程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严重者常伴有颅神经麻痹及呼吸肌麻痹[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 2,SARS-CoV-2)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7例SARS-CoV-2相关GBS患者,查阅病历收集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SARS-CoV-2相关GBS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7.4±16.2)岁,以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伴受累肢体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均伴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使用免疫调节治疗效果好。结论 SARS-CoV-2相关GBS和经典GBS的临床表现、病程、对治疗的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