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2.
目的以毫火针治疗3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分别记录各患者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分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治疗4周后再次记录各患者MAS量表及NDS量表(肩关节及手)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MAS及N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毫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可降低患者MAS及NDS(肩关节及手)评分,改善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本院7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行毫火针经筋刺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分别在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月随访三个时点,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在三个时点检测患者局部软组织位移值(D0.5kg)和局部软组织香蕉升指数(S)值,分析两组患者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时改良Asheorth评级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均有升高,两组之间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及随访时软组织位移均有升高、香蕉升指数均有下降(P<0.05),两组之间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经筋针刺治疗卒中后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毫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30例、对照组(针刺组)30例,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治疗前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毫火针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针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00%,高于对照组的7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头痛频率以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颈源性头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刘氏毫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刘氏毫火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进行刘氏毫火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对面神经进行评分,对两组面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临床治疗评价。结果: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Sunnybrook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刘氏毫火针技术对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可靠,能够降低血清IgA、IgG、IgM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中心就诊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而联合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针刺特定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胫前肌及腓肠肌表面肌电值(i MEG)及两肌肉在踝背屈状态下的协同收缩率(CR),比较治疗前后患肢H反射中Hmax/Mmax;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并对胫前肌肌力进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价,选用Ashworth量表对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FAC)及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在FMA、胫前肌肌力、FAC和踝关节活动度上较常规组更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则明显较常规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Hmax/Mmax、腓肠肌i MEG及CR上较常规组下降更低,胫前肌i MEG则明显较常规组上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加上取穴主用阳明经穴位,辅以针刺拮抗肌穴位的方法,能够从多途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畸形,且效果良好,值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Bobath 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并对2 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dl 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上肢FMA、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改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9,(18)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治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手综合征评分量表(S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计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和SHSS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得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相关结果期待将来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联合艾灸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N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联合艾灸任脉+间歇导尿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先俯卧位,取软柄梅花针叩刺足太阳膀胱经之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会阳、八髎等穴位,左右膀胱经交替叩刺。梅花针治疗完毕后,患者转为平卧位,暴露剑突至耻骨联合之间的皮肤,艾灸任脉的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每处灸3~5min,每天1次,每周5次。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锻炼+间歇导尿治疗,每天3次,每周7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均减少,排尿量均增加,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联合艾灸治疗PSNB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便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针刺患侧肩髃、肩前、肩后、肩髎、外关、合谷,观察组采用"调神止痛针法"针刺患侧耳穴神门、水沟、肩髃、肩髎、肩贞、阳陵泉及双侧内关,均每日1次,留针30 min,6 d为1疗程,休息1 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统计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内啡肽(β-EP)、脑啡肽(ENK)及强啡肽(Dyn)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 01),FM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 01),血清β-EP、ENK、Dyn含量明显提高(P<0. 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 80%,36/41)明显高于对照组(69. 23%,27/39,P<0. 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镇痛疗效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β-EP、ENK、Dyn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平均起效时间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平均起效时间15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与百忧解疗效相仿,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BWSTT,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前后各行一次康复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力改善无差异(均为45%,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中药熏蒸结合BWSTT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但对肌力的改善与单纯下肢功能训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治疗4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并与30例西药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动力灸治疗卒中后偏瘫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刺络放血和动力灸治疗卒中后偏瘫麻木6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9%。结论:采用刺络放血加动力灸,可以明显缓解偏瘫肢体麻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皮肤温度颜色,怕冷或灼热、麻木、疼痛)改善、足背动脉搏动,10g 的尼龙丝检查、128Hz 的音叉检查震动觉及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10g 的尼龙丝检查、128Hz 的音叉检查震动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积分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化瘀通络方足浴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通督调神法”针刺加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频率1 Hz、运动阈值90%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rTMS治疗基础上加“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位取百会、神庭、印堂、风府、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申脉和照海。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后休息2d,共治疗4周。现察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部自测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K SAS及SDS评分均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01),现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加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优于单独rTMS治疗,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耶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玉红生肌膏配合共鸣火花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取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玉红生肌膏(为本院自行研制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当归、白芷、甘草、紫草、麻油、血蝎、轻粉、白蜡),配合共鸣火花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纱布湿敷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饮食控制,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1.0mmol/L以下,在血糖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分别治疗14d,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玉红生肌膏配合共鸣火花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在改善糖尿病足疼痛、生肌、疗效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玉红生肌膏配合共鸣火花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有加速创面愈合、增加治疗效果,为开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创新、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patent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Methods: Sixty eligibl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plus Ma Zi Ren pil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Ma Zi Ren pill alone. The symptoms of constipatio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2-week treatment, the constipation condition was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respectively two weeks and a month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comparing the constipation score(P〈0.05). However, acupuncture didn't show marked effect in improving defecation speed, initial defecation time, and spontaneous discharge frequency.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hort-term markedly-effective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adverse events happen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t specific acupoints plus patent Chinese medicine can produce a content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