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成都市汉族孕妇共166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8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足月孕妇81例(对照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两组孕妇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和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对两组中不同等位基因孕妇的血压、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区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孕妇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163A/G位点的基因型为AA、AG、GG,等位基因为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为TT、TC、CC,等位基因为T、C.(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163A/G、950T/C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中163A/G位点AG+ GG基因型孕妇血肌酐水平[(76±24)μmol/L]明显高于AA基因型孕妇[(56±18)μmol/L],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040±721)g]显著低于AA基因型孕妇[(2520±810)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63A/G位点的AG+ GG基因型孕妇血尿素、血肌酐、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身长等临床指标与AA基因型孕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度子痫前期组中950T/C位点的TT基因型孕妇收缩压[(153±16)mm Hg(1 mm Hg =0.133 kPa)]、24 h尿蛋白定量[(4.0±2.5)g]均显著高于TC+ CC基因型孕妇[分别为(145±17)mmHg及(2.9±1.8)g],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950T/C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孕妇各临床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163A/G位点的G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A等位基因者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携带950T/C位点的T等位基因孕妇比携带C等位基因者也更具有重度子痫前期遗传易感性.提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2例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新生儿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45例为健康晚孕组,两组孕妇均为汉族居民.采用PCR技术对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通过母、儿基因型配伍,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配伍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中母、儿均为14 bp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的基因型配伍的频率为14%(6/42),显著低于健康晚孕组的33%(1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HI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健康晚孕组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HL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等位基因+14 bp频率为44%(37/84)、-14 bp为56%(47/84),健康晚孕组新生儿+14 bp为30%(27/90)、-14 bp为70%(63/90),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5);重度子痫前期组新生儿(-14 bp/-14 bp)基因型频率为29%(12/42),与健康晚孕组的49%(22/45)相比,存在差异性趋势(P=0.052).结论 中国汉族孕妇中,HIJA-G第8外显子14 bp缺失多态性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母、儿均为缺失纯合子(-14 bp/-14 bp)基因型配伍者,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会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早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产检的121例妊娠早期(12周内)SCH孕妇及35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SCH组及对照组。检测孕妇MTHFR基因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多态性。结果 (1)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示两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温平衡(P0.05);(2) SCH组孕妇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 0.05);(3)在隐性模型、显性模型、加性模型下,SCH及对照组孕妇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 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患者TSH显著高于CC型、CT型(P 0.05);(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为SC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早期SCH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于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0例重度PE孕妇,按发病时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PE组(发病时孕周34周)和晚发型PE组(发病时孕周≥34周)各30例;另选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60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对照1组)和晚发型(对照2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MPO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结果:(1)早发型及晚发型PE组孕妇的血清MPO水平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发型高于晚发型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发型与晚发型PE组血清hs-CRP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发型与晚发型PE组的血清MPO、hs-CR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则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MPO、hs-CRP可能在PE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重度PE患者血清MPO、hs-CRP水平升高可引起新生儿体重下降,其机制可能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A(EDNRA)G-231A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有无关联。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成都地区22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71例,重度149例)和270例健康对照组孕妇EDNRA基因G-231A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组EDNRA基因G-231A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9%、31.3%,两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3%、35.2%,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孕妇组不同基因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EDNRA基因G-231A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45 T/G及+276G/T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8例GDM孕妇(GDM组)、12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GIGT组)及12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 45 T/G和+276 G/T)进行分析,并随访分析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相应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3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等位基因(杂合子TG型+纯合子突变GG型)的GDM组和GIGT组孕妇,其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携带G等位基因(野生TT型)者(P<0.05);②单核苷酸多态性+ 276 G/T:3组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携带突变T基因(杂合子GT型+纯合子突变TT型)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无突变T基因(野生GG型)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与GDM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亦与其妊娠结局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276 G/T与GDM的发生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7.
Jin X  Kang S  Wang N  Xing YP  Li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3):209-21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和p2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34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和284例健康妇女(对照组)p21基因C/T和p27基因V/G 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 (1)对照组妇女p21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49.6%和16.2%,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0%和41.0%;卵巢癌组患者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2%、53.0%和18.8%,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7%和45.3%.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频率在4种病理类型的卵巢癌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2),C/C基因型降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风险(OR为0.56,95%CI为0.32~0.98).(2)对照组妇女p27基因V/V、V/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4%、10.9%租0.7%,V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8%和6.2%;卵巢癌组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6%、5.1%和1.3%,V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3.8%.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与V/G和G/G基因型比较,V/V基因型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OR为1.92,95%CI为1.02~3.63).结论 p21基因C/T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降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病风险,p27基因的V/V基因型可能是卵巢癌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中母儿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的差异。方法:(1)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1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25例,正常妊娠组30例;(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组母儿进行HLA-G基因第8外显子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型,分别比较3组母亲之间和3组新生儿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频率分布,通过母/儿基因型配伍,比较3组间基因型配伍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1)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基因型配伍为母缺失纯合子(-/-14bp)/儿杂合子(+/-14bp)出现的几率要高于晚发型组(χ2=5.034,P=0.025),其和正常妊娠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χ2=3.685,P=0.055);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基因型配伍为母杂合子(+/-14bp)/儿缺失纯合子(-/-14bp)出现的几率要低于正常妊娠组(χ2=3.985,P=0.046);(2)正常妊娠新生儿组HLA-G 14bp缺失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早发型组(χ2=6.270,P=0.012),缺失纯合子(-/-14bp)基因型频率分布高于早发型组(χ2=6.139,P=0.013)。结论:(1)早发型重度子痫组母/儿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配伍的不同可能引起母儿之间免疫耐受异常,导致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2)胎儿HLA-G 14bp缺失多态性可能降低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酸代谢障碍关键酶基因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以贵州省思南县2 188例女性为研究对象,检测其MTHFR C677T、A1298C基因位点多态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地区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人群既有数据比对分析;对其中276例孕期女性,测定血清HCY浓度,分析该指标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县的汉族、苗族、土家族女性MTHFR C677T、A1298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汉族女性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14.9%)显著低于尚志、三河、寿光、张家港等地人群(P0.05),显著高于陵水县人群(P0.05);与郫县人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1298CC基因型频率(4.2%)与郫县人群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他各地区人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CY水平在C677T位点3种基因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1298C位点3种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县汉族女性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C677T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对血清HCY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PE孕妇各50例,检测静脉血中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脑钠肽前体含量,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重度PE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损伤,并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PE患者的心脏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早发型及晚发型的重度PE孕妇的产前各项指标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类型重度P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产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重度PE明显增加孕妇心脏损害的概率。早发型及晚发型患者产前心脏损害为可逆性。联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可早期发现重度PE患者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