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生长激素腺瘤是主要表达生长激素(GH)的垂体腺瘤,分为2种病理组织学亚型,即致密颗粒型和稀疏颗粒型。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腺瘤由嫌色性或淡嗜酸性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阳性肿瘤细胞组成,细胞较小,呈圆形(图1),胞核多形性,可见多核异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H表达不一致,较稀少或呈片状分布(图2a);约70%的肿瘤细胞可见胞质内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细胞角蛋白(CAM5.2)阳性的纤维小体(图2b);不表达α亚单位。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小体呈球样聚集体,由细胞角  相似文献   

2.
<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良性肿瘤,起源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细胞。部分肿瘤组织由单一形态的圆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性排列,具有特征性包围在毛细血管外的窦隙样结构,肿瘤细胞嗜碱性或嗜双色性(图1),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呈强阳性;部分肿瘤为大腺瘤,呈嫌色性或PAS染色弱阳性。可见肿瘤细胞多形性和凋亡,胞核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CTH阳性程度不一致,嫌色性腺瘤呈弱阳性或灶性阳性,嗜碱性腺瘤呈强阳性(图2)。  相似文献   

3.
<正>促性腺激素腺瘤起源于类固醇生成因子1 (SF1)谱系腺垂体细胞,可以合成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α亚单位。组织学形态,促性腺激素腺瘤细胞小至中等,呈嫌色性,可见不规则、不同密度的胞核,核分裂象罕见,血管周围呈乳头状排列的假"菊形团"样结构(图1)是其主要组织学特征,亦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或窦隙状排列。激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常  相似文献   

4.
多激素腺瘤     
正多激素腺瘤是临床少见的垂体肿瘤,常为大腺瘤,对1种及以上垂体激素产生免疫反应,且难以用正常生理学或发生机制解释。肿瘤一般呈嫌色性或轻微嗜酸性(图1),多形性肿瘤细胞少见,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常呈阴性。其中,静止性第三亚型腺瘤的特征性组织学形态为: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和纤维间质构成,可见多形性肿瘤细胞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于鞍区和鞍上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2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5个月。头部MRI显示鞍区和鞍上占位性病变,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界限清晰,正常垂体结构显示不清。临床诊断为垂体腺瘤,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视神经减压术,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可见神经毡背景;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相对一致,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深染,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胞核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胞核和胞质表达钙视网膜蛋白,胞质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上皮钙黏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胞核局灶性表达S-100蛋白,胞质局灶性表达神经微丝蛋白、细胞角蛋白8和波形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3%。网织纤维染色呈阴性。基因检测可见肿瘤细胞无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无1p/19q-共缺失。最终病理诊断为脑室外神经细胞瘤(WHOⅡ级)。结论鞍区和鞍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临床极为罕见,组织学形态与发生于脑室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相似,表现为肿瘤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圆形,可见神经毡背景和"树枝"状薄壁毛细血管。应注意与垂体腺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将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定义为位于松果体区的神经上皮肿瘤,由乳头状区域和实性区域组成,肿瘤细胞呈上皮样,表达细胞角蛋白(CK)特别是CK18。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发生于儿童和成人(中位年龄35岁)者主要呈T1WI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边界清晰,易复发,脊髓播散罕见。组织学形态可见乳头状区域中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图1),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略透明、空泡状、偶呈嗜酸性;实性区域肿瘤细胞弥漫排列,乳头状结构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表达CK、CAM5.2、CK8/18(图2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S-100)和CD56(图2b),不表达广谱神经微丝蛋白。  相似文献   

7.
软骨肉瘤     
<正>中枢神经系统分化的软骨肉瘤临床十分罕见,多起源于颅底,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中年男性比例稍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呈分叶状,偶见钙化,细胞大小、形状不一,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轻度异型性,胞核较大、浓染(图1),常见双核细胞;间质黏液变性和软骨样基质液化是软骨肉瘤的常见表现;可见坏死和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和胞核均表达S-100蛋白(S-100),胞质表达D2-40(图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定义为弥漫性浸润、生长缓慢、IDH1/2-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胶质瘤。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细胞组成,胞核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肿胀、透亮;典型病例常可见微钙化、分支状毛细血管,亦可见星形细胞瘤样成分(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数肿瘤细胞胞质强阳性表达R132H-突变的IDH1(图2a),较少细胞胞核表达P53,由于肿瘤缺乏ATRX突变,常可见胞核表达ATRX(图2b),小肥胖细胞和神经胶质纤维性少突胶质细胞胞质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相似文献   

9.
<正>促性腺激素腺瘤是垂体良性肿瘤,由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组成。该细胞合成卵泡刺激素(FSH)和(或)黄体生成素(LH)或呈现出沿促性腺激素途径分化的不同阶段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几种组织学形态,大多数促性腺激素腺瘤由较一致的高的极向性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形成窦隙状排列的血管周围假"菊形团"样结构(图1);另一种呈不常见的乳头状排列。少数肿瘤细胞弥漫性排列,呈圆形或多角形。部分小至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小程度的极向性,由中等至大的非  相似文献   

10.
<正>泌乳激素腺瘤源于腺垂体的泌乳素细胞,是分泌泌乳素(PRL)的垂体良性肿瘤。大体标本观察呈红褐色,大的腺瘤可发生纤维化和囊性变。大多数泌乳激素腺瘤为疏颗粒型,而密颗粒型和嗜酸性干细胞腺瘤罕见。疏颗粒型泌乳激素腺瘤呈弥漫性或罕见的乳头状生长方式,异型性不明显,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并可见伸长,胞质呈嫌色性或轻微嗜酸性,有时可见钙化球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例原位和转移灶激素表达差异的垂体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4个月眼部胀痛不适。MRI显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垂体形态欠规则,鞍区呈异常信号和强化影;PET-CT显示多发高摄取病灶。首次术后HE染色,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呈圆形或多边形伴轻度异形,胞质中等量、嗜酸性,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分别表达P53、嗜铬素A,个别表达生长激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80%,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垂体腺瘤。肿瘤复发转移后顶叶肿瘤活检术可见肿瘤浸润脑实质,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生长激素,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75%,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垂体癌。结论垂体癌为临床罕见的恶性垂体肿瘤,需结合影像学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灶,辅助术后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患者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瘤     
<正>神经鞘瘤是由施万细胞形成的肿瘤,主要存在两种组织学构象:细胞致密、胞核呈"栅栏"状的Antoni A区(图1),以及细胞成分较少、背景疏松伴脂化的Antoni B区(图2)。神经鞘细胞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染色,界限不清。Antoni A区肿瘤细胞胞核呈"纺锤"形或圆形,两端稍尖,呈"栅栏"状、丛状、"编织"状、"旋涡"状或触觉小体样排列,有时可见Verocay小体;Antoni B区肿瘤细胞胞核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生长时间较长的神经鞘瘤可见多形性甚至巨怪形胞核,偶见核分裂象,注意不要因此误诊为恶性肿瘤。Antoni A区和B区均可见富于脂质细胞。神经鞘瘤可见"玻璃"样变的厚壁血管(图3),部分伴血栓形成,扩张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定义为伴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基因突变的弥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其典型特征为中度细胞多形性,分化较好,生长缓慢,ATRX和TP53基因突变支持诊断。该肿瘤好发于青年,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常累及额叶。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组成,间质疏松,呈微囊样,肿瘤细胞密度轻至中等,胞质不明显,胞核呈"雪茄"状或不规则深染(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但表达强度不一,胞质强阳性表达、胞核弱阳性表达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发生于垂体的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由于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是术前诊断鞍区肿瘤的难点。本文回顾分析1例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对此类临床少见垂体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头痛伴视物模糊8月余,以及肢端肥大和闭经表现。头部CT和MRI显示鞍内和鞍上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底部。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组织分为两部分结构,一部分为不规则簇状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分布于神经纤维背景中,另一部分为片状排列或局部乳头状结构的圆形和卵圆形细胞,两部分结构相互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突触素(Syn)呈弥漫性强阳性,腺垂体激素呈阴性;圆形细胞区域肿瘤细胞胞质Syn呈弥漫性阳性,约30%肿瘤细胞生长激素呈阳性,其余神经垂体激素呈阴性。最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生长激素垂体腺瘤(WHOⅠ级)。术后未予放射治疗,随访1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未复发。结论鞍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垂体腺瘤临床罕见,鉴于目前大多支持该肿瘤是起源于垂体干/祖细胞、具有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双向分化的独立肿瘤实体,故建议采用"伴神经节细胞分化的垂体腺瘤"的诊断术语,应注意与两种独立肿瘤形成的碰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是最常见的静止性腺瘤,在缺乏Cushing病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皮质醇水平升高的临床和血液生化证据的患者中,静止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比例高达20%。该肿瘤倾向巨大腺瘤,常侵犯海绵窦、蝶窦和骨骼,有梗死和出血倾向,亦称为瘤卒中。由于肿瘤具有侵袭性、瘤卒中和复发倾向,故其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单一形态的圆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性排列,具有特征性包围在毛细血管外的窦隙样结构,分2种亚型,即密颗粒肿瘤和疏颗粒肿瘤,肿瘤细胞胞质呈嗜碱性(图1)或嫌色性。密颗粒肿瘤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呈强阳性,疏颗粒肿瘤PAS染色呈  相似文献   

16.
胚胎癌     
正胚胎癌细胞体积较大,紧密连接呈巢状或片状、不完全乳头状、不规则条状或腺样排列(图1);亦可排列成早期胚胎样结构,形成"胚胎"样小体,含胚盘和小羊膜腔。肿瘤细胞胞核较大,胞质丰富、呈透明至紫色不等,核分裂象活跃伴凝固样坏死。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细胞角蛋白(CK),提示肿瘤呈上皮样细胞分化,可资与大部分生殖细胞肿瘤相鉴别;肿瘤细胞胞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和细胞角蛋白8(CK8)在垂体腺瘤分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垂体腺瘤49例,检测SF1和CK8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特点。结果 SF1在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垂体腺瘤(0);CK8在SF1阳性的垂体腺瘤中的高表达率(21%,5/24)明显低于SF1阴性的垂体腺瘤(92%,23/25)。结论 SF1对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CK8阴性或低表达是促性激素细胞腺瘤的分子特征之一,可以辅助用于垂体腺瘤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库欣病(C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儿童库欣病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影像学、病理学资料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肿瘤位于垂体下缘,与垂体分界尚清楚。一侧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基础值之比≥2。MRI检查示,病变T_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_2WI表现为略高信号,增强后垂体下缘可见多发小结节样低信号影。术中见多个肿瘤样组织,暗红色,质韧。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垂体腺瘤。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表达ACTH(散在+),PRL(-),FSH(部分+),TSH(-),P53(-),Ki167(小于1%+)。结论儿童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增强MRI检查具有诊断参考作用,岩下窦采血检测ACTH有确诊意义。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部分垂体腺瘤含不典型性细胞形态,提示其呈浸润性生长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并非单纯指细胞核异型性,其他特征还包括细胞核分裂象增加(图1)和Ki67抗原标记指数>3%(图2),以及细胞核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这些病理学特征通常鲜见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几乎全部垂体癌均有上述病理学表现。凡具有上述病理学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无转移的证据,可作出"非典型垂体腺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无功能垂体腺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方法应用人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HG-U133Plus2.0分别检测4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2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裸细胞激素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随机选择EDG3基因予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正常垂体组织相比,促性腺激素腺瘤中上调基因223条,下调基因678条;而裸细胞腺瘤中上调基因156条,下调基因665条;两者共同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50条,下调基因136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分子结合、凋亡或肿瘤相关、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物质运输等多个生物过程。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