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就诊的77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S组(实验组)39例48指和D组(对照组)38例42指。S组术后给予疏血通治疗,D组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治疗,其余常规治疗两组相同。术后做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用药后30min、1d、3d、7d四个时间点抽血检测人血栓素B2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再植指体存活率、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指体肿胀程度比较,S组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毛细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S组低于D组。两组术后1d、3d及7d PT、APTT检测比较,S组与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比较,治疗后S组血液人血栓素B2、前列腺素F1α、P选择素、丙二醛和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降。D组人血栓素B2、丙二醛下降明显,人6-酮-前列腺素F1α上升,其余指标稍有波动,但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总体上S组与D组相当。总体疗效比较,S组优于D组,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基础治疗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合基础治疗在防治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疗效方面比较,疏血通注射液有减轻再植指体术后肿胀程度、提高指体存活率的作用,但在改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上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5)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黄芩、黄连、黄柏等)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57指)与对照组(32例,54指),观察组给予伤科黄水湿敷;对照组用无菌干纱布包扎。观察对比2组术后凝血四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改善程度、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并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以及肿胀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和术后4 d VAS疼痛评分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危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再植指体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黄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赵忠东  孙东亮 《新中医》2017,49(7):116-118
目的:观察中药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氯化钠注射液及非洛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术后10天再植指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并分析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治疗前及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疼痛情况,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天观察组再植指存活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危象发生率12.20%,较对照组31.7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参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疼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天后、治疗7天后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可有效防治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疼痛,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断指再植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60,共104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60,共105指)给予循证护理,观察并对比2种护理方案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功率及患者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预防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2):1750-1751
目的:探讨骨八方汤联合右旋糖酐对断指再植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9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凝、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骨八方汤。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管危象发生率、植入指成活时间及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血浆黏度、全血低切和高切黏度这三项指标方面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降低;植入指成活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右旋糖酐与骨八方汤剂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断指再植入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预防血管危象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采用的护理方案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比A组低,断指存活率比A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提高断指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朱景航 《光明中医》2014,(7):1491-1492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在防治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断指再植及拇手指再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防治血管危象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于防治显微外科术后血栓形成,避免血管危象发生作用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断指再造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76指)行断指再造术的患者为试验对象,以入院顺序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37指)与对照组(32例,39指),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关节活动度、握力、血管危象发生率、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再造指存活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关节活动度、握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再造指存活率、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危象发生率、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断指再造术中有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状况,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提高再造指存活率,有助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耳穴压豆的护理方法对断指再植患者预后的价值与作用。方法:90例(90指)施行手部断指再植手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术后护理,其中A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复方四黄液湿敷法,B组采取耳穴压豆法,C组采取复方四黄液湿敷法。比较3组患者再植指渗出、肿胀、疼痛及血管危象的情况。结果:再植指中等量及以上渗出、中度及以上肿胀情况A组优于B、C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活及血管危象比例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耳穴压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断指再植术后创面渗出、肿胀及疼痛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断指再植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皮瓣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皮瓣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防治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的价值。方法将行显微外科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用药后1,4,7 d血流变情况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4,7 d时的全血高切、全血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较第1天明显下降(P均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防治显微外科术后血管危象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勇安汤在断指再植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治疗方法将实施断指再植术的78例患者(98指)分为2组,对照组50指术后给予常规处理,中医组48指术后接受常规处理+黄芪勇安汤治疗,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危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h,2组PT、APTT、TT、Fib、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72 h,中医组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Fib、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4 h、72h,中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黄芪勇安汤在断指再植术后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扶正汤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预防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活血扶正汤口服的42例外伤性手指离断伤患者为观察组,与术后进行常规三抗治疗的对照组42例患者进行对比。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再植成活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WBV)、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均比治疗前下降,而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血管危象发生率、移植成活时间、优良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扶正汤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应用中效果良好,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患指成活时间短,成活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再植成活率、舒适程度以及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为断指护理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断指再植术的90例(90指)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试验组(综合护理模式)与对照组(断指常规护理),每组45例(45指)。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及抑郁(HAMD)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表(GCQ)评价2组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干预5 d后,试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GCQ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仅为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术后舒适程度,缓解负性情绪的同时有效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缺血后处理在断指再植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8 年 8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韶关 市韶康医院接受断指再植治疗的患者 69 例,根据是否在围手术期接受缺血后处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 = 33)和观察组 (n = 36)。对照组围手术期内不进行缺血后处理,观察组进行缺血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断指再植指体血流情况、断指再 植成功和血管危象情况、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术后 7 d,观察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 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断 指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明显改善断指再植缺血再灌注,减少血管危象,提升再植指体成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防治老年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表学、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素(ET)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肢最大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手术切口引流量、出血倾向.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表学、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ET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术后第1天(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肢最大肿胀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引流量和出血倾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防治老年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无明显差别,但其安全性要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通脉活血方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断指再植术者共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通脉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断指再植术3个月后的再植成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再植体坏死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和术后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活血方可以显著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同时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拟定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分级和术后发生时间分布情况,观察2组术后不同时间皮瓣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2组下肢功能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统计2组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血管危象分级及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危象出现时间为术后(48.19±16.21)h,对照组为术后(36.23±14.30)h,观察组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05)。观察组术后6~72 h的疼痛、皮瓣颜色、皮瓣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皮瓣质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可延缓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发生,并降低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移植后皮瓣血运,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防治手外伤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方法:56例手外伤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28例予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两组均治疗7天后根据断指再植的综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凝血功能观察组、对照组同组用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85.71%,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跌打七厘片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再植指数150指)与对照组84例(再植指数130指),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跌打七厘片;比较两组再植指的肿胀程度,成活率及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指术后肿胀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指成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后加用跌打七厘片可提高术后消肿速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