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孕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异症治疗中“孕激素耐受”影响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巧克力囊肿组织,其中6例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和13例正常内膜组织,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亚型hPR-A+B和hPR-B的基因表达。结果:巧克力囊肿组织中总PR和PR-B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和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巧克力囊肿组织中PR-B/PR-A+BmRNA的比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和PR-B/PR-A+BmRNA的比值降低可能与EM治疗中“孕激素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其在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5-01-2005-0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2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囊壁组织,6例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和13例正常内膜组织,采用RT-PCR技术对孕激素受体(PR-A+B)和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 巧克力囊肿组织中PR-A+B和PR-B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组织(P<0.01);巧克力囊肿组织中PR-B/PR-A+B mRNA的比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R-B/PR-A+B mRNA的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R-A+B和PR-B/PR-A+B mRNA的比值降低可能与EM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孕激素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s)、孕激素受体(PRs)及其亚型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异症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模型。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3月取裸鼠子宫内膜,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孕激素受体(PRA、PRB)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裸鼠内膜的PRB和ERα表达降低,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PR和ERβ表达升高,PRB/PRA和ERα/ERβ比值降低,均在造模后3月最明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是研究内异症的理想模型之一,造模后的裸鼠内膜存在孕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新型孕激素受体M(PR-M)、PR-A、PR-B和线粒体porin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及肌瘤旁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3种孕激素受体与por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R.M、PR_A、PR.B和porin在2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肌瘤旁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PR-M、PR-A、PR-B和por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0.001)。子宫肌瘤组织中PR-M与porin表达呈正相关(mRNA:r=0.562,P=0.010;蛋白:r=0.467,P=0.038),PR-A、PR-B与porin表达无关(P〉0.05)。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PR.M、PR.A、PR-B与porin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核外PR.M的作用有关,孕激素可能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途径参与子宫肌瘤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表达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下调的机制。方法:(1)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 mRNA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Aza-CdR处理Ishikawa细胞前后孕激素两种受体亚型及DNA甲基化转移酶mRNA的表达;(2)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中PRA、PRB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总PR表达显著降低,与病理类型相关;PRB表达显著下降,与其临床特征无关。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中,加入5-Aza-CdR2.5μmol/L48h后,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甲基化条带均消失;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 mRNA表达水平增加;同时Ishikawa细胞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B表达下调。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亚型mRNA表达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下调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相关;去甲基化试剂5-Aza-CdR可逆转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恢复P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K3)以及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在非孕和晚孕大鼠子宫中的表达,以及对子宫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非孕组(NP)和晚孕组(孕19天,LP),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 PCR法检测非孕和晚孕大鼠子宫组织中3种收缩相关钾离子通道(BKCa、SK3、TREK-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利用等长收缩实验,观察比较两组子宫肌条在缩宫素诱导下的收缩能力变化以及TREK-1通道抑制剂对晚孕组子宫肌条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非孕组比较,晚孕组子宫组织中3种收缩相关钾离子通道(BKCa、SK3、TREK-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晚孕组肌条在缩宫素诱导下的收缩力显著降低(P0.05)。TREK-1通道抑制剂L-甲硫氨酸可显著提高晚孕组子宫肌条收缩能力(P0.05)。结论:晚孕子宫静息状态的维持与BKCa、SK3以及TREK-1通道表达密切相关,TREK-1通道可能通过调节子宫收缩能力参与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组10只。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给予宫瘤消胶囊0.27 g/kg、0.54 g/kg和1.08 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分别连续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及子宫肌层ER、PR的表达。结果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21.49±23.40)pmol/L、(277.19±12.00)pmol/L、(259.90±12.60)pmol/L;孕酮水平分别为(87.51±16.05)nmo/L、(72.94±7.11)nmo/L、(66.04±9.11)nmo/L;ER表达率分别为(50.60±10.23)%、(23.61±7.46)%和(21.61±6.46)%,PR表达率分别为(59.28±7.37)%、(33.61±6.02)%和(30.61±6.46)%。其中宫瘤消小剂量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瘤消大剂量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可以降低雌二醇、孕酮水平,影响靶器官中ER、PR的表达,可能是宫瘤消胶囊抑瘤、缩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在位与异位内膜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和解放军463医院采集内异症(内异症组)38例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对照组)25例行子宫切除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配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组织作为研究标本.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PRA与PRB蛋白表达,RT-PCR检测17βHSD2mRNA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RA蛋白相对表达量70.79±10.82,对照组78.99±16.02(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PRB蛋白相对表达量64.87±10.10,对照组156.13±21.46,内异症组PRB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组卵巢异位内膜PRA蛋白相对表达量67.04±6.90,配对在位内膜70.79±10.82(P>0.05);卵巢异位内膜PRB蛋白相对表达量60.75±6.73,配对在位内膜64.87±10.10(P>0.05).内异症组在位内膜17βHSD2mRNA表达量1.04±0.11,对照组1.10±0.16(P>0.05);卵巢异位内膜17βHSD2mRNA表达量0.17±0.02,配对在位内膜1.04±0.11,异位内膜低于配对在位内膜(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RB阴性表达与内异症发病有关;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缺乏17βHSD2与内异症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及B亚型的分布及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和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孕激素受体亚型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孕激素受体及B亚型均为核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的阳性率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R的阳性率表达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的PRB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分化高的:PRB阳性率高,分化低的PRB阳性率低。PR及PRB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分期I~Ⅲ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hPR与hPRB为核受体,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所不同,PRB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的关系,故测定PR、PRB在内膜癌的表达对指导其内分泌治疗、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虹  邢福祺 《生殖与避孕》2009,29(3):168-171
孕激素受体(PR)有3种同型体:PR-A,PR-B和PR-C,由一个PR基因通过选用不同的启动子序列和改变翻译起始位点而形成。PR介导孕激素(P)的多种生理效应,PR基因多态性引起PR-A和PR-B的表达异常,导致一系列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包括各种良性和恶性妇科疾病、重复性流产、不明原因不孕以及体外助孕种植失败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cofilin-1(CFL1)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种植能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证实并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20例Ⅲ~Ⅳ期内异症患者为内异症组,同期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原位癌并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采用腹腔注射法分别建立内异症裸鼠模型,计算各组的建模成功率及裸鼠体内异位病灶的体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及裸鼠体内异位病灶中CFL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FL1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 内异症组裸鼠模型的异位病灶平均体积为(2.38±0.22)mm~3,对照组为(0.36±0.08)mm~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建模成功率为95%(19/20),对照组为5%(1/20),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中CFL1蛋白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及裸鼠模型异位病灶中CFL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2 ±0.06、90%(18/20)、0.85±0.03,对照组分别为0.21±0.03、20%(4/20)、0.22±0.0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FL1蛋白表达阳性及阴性者的建模成功率分别为86%(19/22)和6%(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体内种植能力及CFL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内膜,CFL1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较强的种植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子宫腺肌症(AM)相关不孕患者的临床及手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同时合并EM和AM不孕患者(研究组),338例EM非AM不孕患者,39例AM非EM不孕患者,419例非AM非EM不孕患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39例同时合并AM、EM的不孕患者,占同期内异症不孕手术者的10.34%,占同期腺肌症不孕手术者的50.0%。两组的年龄、孕产次、不孕类型、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异症IV期患者17例(43.59%),显著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P0.0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患者13例(33.3%),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局灶型腺肌症与弥漫型腺肌症间内异症各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M可协同AM共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与其他不孕手术相比,疾病程度重、手术难度大等,术前应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雌激素、孕激素、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Ⅰ ,IGF -Ⅰ )对内膜癌细胞中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PR )亚型表达的调节 ,探讨内膜癌细胞中PR亚型表达的意义。方法 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 ,按实验目的分别加入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联合、胰岛素及IGF -Ⅰ刺激 2 4h、 4 8h后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个条件下内膜癌细胞中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结果 内膜癌细胞Ishikawa在自然状态下 ,PR -A和PR -B均阳性表达 ;细胞经血清限制后 ,总PR及两种亚型都明显下调。雌激素可以上调细胞中PR -A和PR -B表达水平 ,但在高血清时明显。孕激素单独或雌、孕激素联合应用在 4 8h时都可以降低Ishikawa细胞中PR表达。胰岛素 /IGF -Ⅰ在 2 4h时可以上调PR -B水平 ,4 8h时此上调作用消失。结论 ①雌激素对PR的上调作用与血清浓度有关 ,血清中可能含有雌激素作用所需要的某些因子 ;②孕激素对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PR有下调作用 ;③胰岛素 /IGF -Ⅰ可以上调内膜癌细胞中PR表达 ,主要是PR -B表达 ,但此作用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胎鼠心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时胎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雌孕激素建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大鼠模型,光镜观察胎鼠心脏的病理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妊娠第21天时胎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①肝内胆汁淤积症组(胆淤组)胎鼠心脏光镜下见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空泡变性、水肿.②胆淤组胎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39.79%4±2.3421%,对照组为19.29%±2.462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胆淤组胎鼠心肌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胆淤组和对照组胎鼠心肌细胞bax基因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症时出现胎鼠心肌细胞凋亡,bcl-2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调控胎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ao QP  Wu C  Zheng H  Y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52-75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亚型mRNA及孕激素受体(PR)亚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PR亚型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R亚型蛋白的表达。结果(1)ERα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8.00±7.77、3.84±2.57,而ERβ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4.15±3.55、0.41±0.29,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种组织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PRA和PRB蛋白表达及PR mRNA表达的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P<0.05),而PRA与PRB蛋白表达的比值和PRB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550、0.901)。(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B mRNA与ERβ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3,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亚型mRNA表达上调、PR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PRB mRNA与ERβ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子宫肉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取 1 991年9月~ 2 0 0 1年 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第三医院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 4 4例 ,选取石蜡病理切片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ER、PR表达情况。结果 ①E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为 75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为 31 8%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为 2 /6。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 (P <0 0 5 ) ;②PR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为 1 0 0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为 6 8 2 %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为 3/6。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P <0 0 5 ) ;③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ER与PR间呈显著正相关性。无瘤存活者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因瘤死亡者 (P <0 0 5 )。核分裂 <1 0个 /1 0HPs的子宫肉瘤PR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核分裂≥ 1 0个 /1 0HPs的子宫肉瘤 (P <0 0 5 )。结论 ①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P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可常规进行ER、PR测定 ,根据ER及PR表达情况辅助激素治疗 ;②无瘤存活者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因瘤死亡者 ,说明ER、PR表达与子宫肉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表达及其甲基化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B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基因扩增(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和18例输卵管不孕或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子宫内膜中PR-B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甲基化与PR-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PR-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内膜(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内膜(P0.05);且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状态与PR-B表达相关(P0.05)。结论:PR-B低表达及其甲基化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OX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内异症中的作用。方法:以雌性未孕Wistar大鼠自身作为供体,取其子宫内膜,采用自体皮下移植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28天,测量异位病灶体积。取建模成功的大鼠异位病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子宫内膜,HE染色确定建模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病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中FOXM1表达。结果:大体观,异位病灶呈椭圆形囊泡,内含清亮液体,表面有新生血管。组织学证实为异位内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异位内膜中FOXM1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主要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对照组中,FOXM1在在位内膜中几乎不表达。内异症大鼠异位病灶和在位内膜中FOXM1表达量分别为1.439±0.267和0.886±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病灶中的FOXM1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其表达增高可能与异位内膜的恶性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plastin(T亚型及L亚型)的表达在内异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007年5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内异症患者(36例,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和非内异症、证实盆腔结构正常的妇女(22例,对照组)在位内膜中T-plastin及L-plastin的mRNA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0.1519±0.0267)与正常在位内膜(0.1535±0.02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两者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中(0.1153±0.0151)的表达(P<0.01);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L-plas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610±0.0126和0.1869±0.0268)显著高于对照组(0.1396±0.0088)(P<0.01),且异位内膜中显著高于在位内膜中(P<0.01)。(2)在研究组及对照组中,增殖期与分泌期T-plastin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6(chemokine receptor,CCR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灶CCR6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中CCR6的表达分泌期明显强于增殖期(P0.05);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CCR6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灶CCR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略高于在位子宫内膜,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R6的表达具有周期特异性,可能受雌/孕激素调节,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