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揭示两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22例,按其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同时测定身高H、体重W、腰围W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各项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ALT、AST),空腹C-肽(FCP),2,C-肽(2hCP)、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病毒性肝炎检测,并进行空腹肝脏彩超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多见,其次为阴虚热盛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各理化指标相比较,T2DM伴NAFLD组的BMI、WC、HOMA-IR(CP)、FCP、TG、TC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T2DM伴NAFLD组的2hCP、HbA1c、FBG、2hPBG、ALT、AST、HDL-C、LDL-C与单纯T2DM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MI、TG、CP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特点为虚实夹杂为主,湿热困脾证为最常见证型。(2)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分布特征及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由有经验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进行中医体质判定,记录不同体质的患者数量。测量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及糖化血红蛋(Hb A1c);比较不同体质患者的血脂指标、BMI及WHR。然后分别根据患者的BMI指数(BMI 18~25kg/m~2为正常组,BMI 26~30 kg/m~2为肥胖组,BMI 31 kg/m~2以上为超重组)和Hb A1c水平(Hb A1c≤6.5%为理想组,Hb A1c在6.5%~7.5%为良好组,Hb A1c≥7.5%为差组)进行分组,分析BMI、Hb A1c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25例患者中,气虚质所占比例最大,24例占19.20%;其次为阴虚质22例占17.60%,最少的为湿热质8例占6.40%。湿热质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的患者(P均0.05),痰湿质患者的WHR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患者(P均0.05);各体质患者的BMI、TG、HDL-C、Apo A1、Apo B、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正常组HDL-C、Apo A1均比超重组、肥胖组高(P均0.05)。Hb A1c越高,患者的TG也越高,与理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 A1c各组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体质有明显的分布特征,以气虚质所占比重最大,湿热质所占比重最小,患者BMI、Hb A1c与TC、LDL-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的主要证型和病机。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 h C肽等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合并脂肪肝患者所占类型比例。 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空腹血糖、HbA1c、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体重〔(73.4±11.7)kg〕、BMI(26.0±3.67)、空腹C肽〔(4.09±2.40)μg/L〕和餐后2 h C肽〔(6.38±5.46)μg/L〕、TG〔(2.81±2.33)mmol/L〕、HDL-C〔(1.07±0.06)mmol/L〕与无脂肪肝组体重〔(61.4±10.1)kg〕、BMI(22.8±3.23)、空腹C肽〔(2.47±1.74)μg/L〕和餐后2 h C肽〔(4.35±2.92)μg/L〕、TG〔(1.93±1.92)mmol/L〕、HDL-C〔(1.19±0.3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流行病问卷调查,归纳270例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探讨脂肪肝主要证型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对在本院就诊的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明确证型,并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检测.[结果] 270例脂肪肝患者中,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阻型、肝气郁滞型;血脂分析表明,肝肾阴虚型TC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型和脾虚湿阻型TG升高明显(P<0.05),脾虚湿阻型和肝郁气滞型LDL-C升高明显(P<0.05),HDL-C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脂肪肝程度比较,重度脂肪肝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B超初步诊断脂肪肝的基础上,联合血脂指标的检测可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又可作为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113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合并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进行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空腹胰岛素(FINS)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SUA较非脂肪肝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脂肪肝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男性脂肪肝患者的尿酸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更明显,SUA的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其中合并NAFLD组95例,NO-NAFLD组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餐后2h C肽(2h-C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体重、BMI、空腹C肽、餐后2h C肽、TG、HDL-C、ALT、AST、GGT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年龄、身高、TC、FBG、Hb A1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是NAFLD的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湿热证、气郁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气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超过60%。NAFLD组痰湿证者多于NO-NAFLD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患者存在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证为其发病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脂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饮食指导、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治疗,治疗组92例加调脂灵丸治疗;对照组92例加降脂灵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7.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均降低(P0.05),HDL-C、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均降低(P0.05),TG、HDL-C、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LDL-C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TG、HDL-C、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 hPG、HbA_1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脂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并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BA)水平与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78例,辨证分为痰湿证110例和非痰湿证168例,检测患者血清BA,记录并分析患者BA水平与年龄、腰围(WC)、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相关情况。结果:痰湿证组BA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此外腰围、BMI、TG、FINS、FC-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痰湿证组(P0.05),HbA1c、HDL-C显著低于非痰湿证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呈正相关(P0.05),与HbA1c呈负相关(P0.05),运用偏相关分析,在排除血压、脂代谢指标的影响后,BA水平与年龄、腰围、BMI、FC-P、HbA1c均未显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A水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征象,可作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痰湿证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血糖、血脂的状况。方法收集44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甲减组69例,甲功正常组379例。将44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型。测定患者静脉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 h C肽(2h PCP),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甲减组各中医证型间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型糖尿病甲减组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甲功正常组(P均<0.05)。2组TG均值≥1.70 mmol/L。2型糖尿病甲减组血清TG水平较甲功正常组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但合并甲减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更为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