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quired pneumoma,CAP)一直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威胁.本文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1991年1月~2001年1月10年间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门诊治疗时间5~10d,经治疗,所有患者热退、无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治疗2周后复查胸片显示所有患者肺部炎性反应均吸收,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CURB-65评分和PSI评分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5例重症CAP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CURB-65、PSI和APACHEⅡ对75例患者28d病理及生理学指标进行评分,并统计处理。结果随评分升高,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CURB-65=3时患者病死率为37.9%,PSI=5时患者病死率为43.8%。ROC曲线分析表明,两种评分均可预测重症CAP28d病死率,CURB-65曲线下面积为0.709(P=0.004),PSI曲线下面积为0.675(P=0.01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URB-65及PSI具有相似预测重症CAP患者死亡概率的价值,但CURB-65比PSI评分操作更简易,适于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变迁及对抗菌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诊治的18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收集致病菌18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0株,革兰氏阳性菌59株,真菌1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严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者。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优势菌株,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应加强监管和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伊宁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3例CAP患儿,采集相关信息,把治疗结果分级(治愈、好转、无效)。SPSS 12.0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和分析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1岁,咳痰,1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合并心、肾或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9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0.9,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血尿素氮(BUN)升高共9个CAP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1岁、1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BUN升高,经皮SaO2<90%是影响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CAP大部分可以治愈或好转,年龄<1岁、1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BUN升高、经皮SaO2<90%是影响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的检测和治疗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CAP的临床处理方面仍存在争论,现就CAP目前的诊断和处理做简要介绍。1 CAP的诊断CAP定义为非住院患者发生的急性肺实质感染。其临床表现至少有下述一个以上的症状,包括发热?.. 相似文献
10.
11.
头孢他啶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ceftazidime)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HAP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应用头孢他啶和凯复定(kefadim),用法均为静脉滴注,每次2.0 g,每日2次给药,疗程10~14d.结果头孢他啶和凯复定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4.3%,细菌清除率为83.9%和83.3%,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孢他啶治疗HAP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0例脑卒中患者中,95例发生HAP,发生率为16.96%。年龄>70岁,有意识障碍、合并有球麻痹、血糖升高的脑卒中患者HAP发生率高。HAP前5位常见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脑卒中患者H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HAP发生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其危险因素,加强护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与标准剂量氨溴索(60 mg/d)治疗比较,大剂量氨溴索(300 mg/d)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在预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氧合指标及血清和痰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上的差别.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收集在东莞市东华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A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标准剂量氨溴索治疗组及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每组60例.对入选患者进行CURB65评分评估,并对患者预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动脉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等指标,同时对患者入选及结束治疗时其血清和痰液中TNF-α水平进行检测,最后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入选时CURB65评分,治疗前PaO2、FiO2、氧合指数、血清TNF-α、痰液TNF-α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平均住院时间、FiO2、氧合指数、血清TNF-α、痰液TNF-α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平均住院费用、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剂量氨溴索治疗组患者治愈/好转率为75.0%,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患者治愈/好转率为86.7%.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有助于改善CAP患者氧合指标及减轻炎症反应指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改善患者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动态监测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CAP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根据儿童CAP管理指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监测组60例,采用血清PCT动态检测法指导抗生素使用,比较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以及监测组患儿血清PCT水平的变化。结果监测组患儿抗生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63.3%比96.7%,P<0.01),使用时间明显缩短[(4.4±0.5)d比(7.2±0.7)d,P<0.01],且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5.5±0.6)d比(8.1±0.5)d,P<0.01],但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监测组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治疗3d后PCT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PCT指导小儿CAP治疗,可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时间,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又称YKL-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8例CAP患儿、80例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和31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YKL-40水平.CAP的诊断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订的儿童CAP管理指南标准,并根据该指南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YKL-40对CAP的诊断以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CAP患儿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和健康对照.YKL-40诊断C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95% CI为0.68 ~0.81).当取值为96.5μg·L-1时,诊断敏感性为0.77(95% CI为0.68 ~0.84),特异性为0.66(95% CI为0.57 ~0.75).当取值为128.0 μg·L-1时,预测CAP相关并发症的敏感性为0.80(95% CI为0.61 ~0.92),特异性为0.57(95%CI为0.46 ~0.67).结论:血清YKL-40是CAP诊断和病情判断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58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点、血像、MP-IgM抗体检测、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干咳,大部分病例出现喘息(65%),且大多为第一次喘息发作(75%);肺部体征明显,表现为湿啰音、喘鸣音;本组资料显示MPP肺外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8%病例双肺受累,单侧病变大多累及右中下肺(24%),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60%);本组40%的病例病初1周内检测血清MP-IgM水平不高,需要进行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来诊断。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采用序贯疗法,总疗程不少于3周;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好发于冬春季。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对于3岁以下首次喘息发作的患儿或反复喘息发作的患儿,要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规范治疗,防止其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将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803例重症CAP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以及预后资料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803例重症CAP患儿中82.1%在1岁以下,31.4%(252/803)存在基础疾病,死亡率为7.5%,呼吸道病原检出最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46.6%(189/406),其次为支原体19.7%(80/406),细菌中最多的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分别占12.3%(50/406)、7.9%(32/406)和3.0%(12/406),单因素分析时,死亡危险因素为患儿出现意识改变、呼吸频率>70次/min、呻吟、点头样呼吸、青紫、入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80%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 g/dL,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死亡危险因素为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1三体综合征、脑性瘫痪和免疫缺陷.结论:年龄和基础疾病状态与重症CAP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基础疾病状态和危重症状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死亡率的改善可能有意义,根据当地CAP病原学谱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预防接种计划可能会减少重症C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感染病原学情况。方法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13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I(PIVI)、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病毒(CB。V)、嗜血流感杆菌(HI)、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KP)8种病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113例肺炎病例血清特异性IgM阳性76例,阳性率67.3%,其中RSV45例,阳性率39.8%,CB。V32例,阳性率28.3%,PIVⅡ28例,阳性率24.8%,PIVⅢ26例,阳性率23.0%,HI9例,阳性率8.0%,MP4例,阳性率3.5%,KP2例,阳性率1.8%,PIV10例。单纯病毒病原感染6l例,感染率54.0%,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4l例,占36.3%。结论病毒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原,其中以RSV阳性率最高,CBV逐渐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 587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0 587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为4.68%,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9.54%,真菌感染也占较大比例,占44.98%,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为首;并发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与患者年龄、多次化疗、有COPD病史、有长时间烟龄、住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低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进展为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死亡率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几种常见致病菌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特征,为儿童CAP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并确诊为CAP患儿962例,按病原分组,其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477例(MP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riatory syncytin virus,RSV)感染262例(RSV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223例(ADV组)。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的血清呼吸道病原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并统计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MP在夏季检出率较其他季节高,RSV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ADV在冬季检出率较夏季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ADV组发热率较RSV组高(P<0.05);咳嗽率ADV组>MP组>RSV感染(P<0.05);RSV组与ADV组喘息率较MP组高(P<0.05);肺部湿性啰音率RSV组>ADV组>MP组(P<0.05)。结论 MP、RSV、ADV是儿童CAP的重要病原体,但不同季节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虽是儿童CAP常见临床症状体征,但在不同致病菌感染后,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