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产生刺激效应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的合理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7、10、14天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WI压脂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并测量局部T2值,观察分析左侧足三里穴施行PGLA线体微创埋线后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①埋线前左侧足三里穴局部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 h、第3天、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无较大差别,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明显减弱。②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8 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T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埋线7d(1周)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T2值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T2值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显著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埋入后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存在刺激效应,且刺激效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约为2周,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其合理的间隔周期建议为2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分析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MR)扫描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足三里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轴位T2 加权(T2 WI)压脂像及T2 图(T2 -mapping)8回波序列MR图像,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像后测量埋线局部T2 值,分析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埋线前相比,埋线后8h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开始升高,埋线后第3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明显升高,埋线后第7、14日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较埋线后第3日下降,但仍高于埋线前,至埋线后第21、28、35天,埋线局部T2 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 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T2 值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埋线后8h,第3、7、14天皆明显高于埋线前(P0.01);埋线后第21、28、35天与埋线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微创埋线后,线体对足三里穴的刺激效应周期为21d左右。相同条件下施行微创埋线时,选用与足三里穴结构相近的穴位,其埋线间隔周期以21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体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刺激效应的时效特点,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MRI扫描技术采集8例健康受试者左侧三阴交穴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局部T2WI压脂像及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8回波系列图像再利用FuncTool软件生成T2 Mapping图像后,测量埋线局部T2均值,分析三阴交穴微创埋线后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与埋线前相比,埋线后8h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开始升高(P0.01),埋线后第3、7d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明显升高(均P0.01);埋线后第14d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及T2均值较前两个时间点下降,但仍高于埋线前(均P0.01);埋线后第21、28、35d,埋线局部T2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均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均P0.05)。结论:三阴交穴施行微创埋线后,线体对三阴交穴的刺激效应周期约为21d。相同条件下施行微创埋线时,选用与三阴交穴组织结构相近的穴位,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21d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静  周愚  赵中婧 《新中医》2016,48(4):173-174
目的:观察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33%。结论: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白癜风简单、易行、有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三阴交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梳理与三阴交穴直接相连的肝、脾、肾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分析三阴交穴与心、胞宫间接相连的途径,归纳心、肝、脾、肾、胞宫的生理功能,结合具体病症,探讨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的调治作用。认为刺灸三阴交穴可以调治心、肝、脾、肾、女子胞的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三阴交穴可对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脏腑功能产生治疗作用,是其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体现,说明三阴交穴与上述脏腑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且这种联系是通过经络作为媒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31-2633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循经特异性、部位特异性、脏腑特异性、病证特异性及神经节段特异性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经穴效应关系。结论: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具有经穴效应关系,进一步提示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透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修订Barthel指数计分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P0.01,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透穴埋线法可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选用两组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差异,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针刺三阴交)、B组(针刺三阴交、关元)、C组(空白组)各20例。观察本次月经周期针刺治疗前、针刺后及起针后3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及B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发作时,针刺三阴交及针刺三阴交、关元均有镇痛效应,但从优化方案角度考虑,单针三阴交穴即可。  相似文献   

9.
吴云霞 《吉林中医药》2011,31(8):783-784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法,在臀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 mg,配合热敷膀胱区5~10 min后嘱其用力排尿。治疗组采用三阴交穴位注射法,推出新斯的明0.5 mg,配合热敷膀胱区,2~10 min后排尿。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7.50%。结论:三阴交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0.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微创穴位埋线治疗后,参照疗效标准,观察减肥效果。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微创穴位埋线治疗后,有效率达90%。结论:微创穴位埋线疗法能够影响内分泌、抑制食欲、促进脂肪的代谢,持续作用明显,有治疗时间越长减肥效果越明显之优势,而且反弹率低,无需每日针灸,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月经期三阴交穴的压痛反应。方法:将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组)和30例健康女性(健康组)纳入本试验。分别在两组受试者的月(痛)经期和非经期进行三阴交穴压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和压痛阈值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VAS值显著高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痛经组痛经期的三阴交穴压痛阈值显著低于非经期、健康组月经期(P0.01);健康组和痛经组的非经期三阴交穴VAS值和压痛阈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的急性发作可使三阴交穴压痛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客观评价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三阴交穴,刺激时间30分钟,每周3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尔雌醇,每次2mg,每月2次,连续用药3个月。对已绝经者,第3个月开始加用甲羟孕酮,每天6mg,连用7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以及Kupperman指数评分变化。结果:电针能明显降低困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Kupperman指数评分,改善血管舒缩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口服西药在Kupperman指数评分上略高于治疗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改善血管舒缩症状方面不如治疗组,对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治疗组。结论: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刘亚丽 《中国针灸》2012,32(5):409-412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产程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111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电针组(38例)、安慰电针组(37例)和空白对照组(36例)。电针组选取三阴交穴,并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安慰电针组是将套管中心的针取出,空弹套管,使产妇感到被针刺,然后迅速将已用胶布包住针尖的毫针贴于三阴交,电针方式与电针组相同,但其中一根导线被剪断;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仅在相应时间点观察记录。3组分别在电针20min、起针后30min测量产妇血压、心率及胎儿胎心率;观察产后24h出血和新生儿1分钟Apger评分。结果:电针组第1产程活跃期(4.38±1.76)h均短于空白对照组(5.28±2.41)h和安慰电针组(5.38±2.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产程潜伏期、第2、3产程,电针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及胎儿胎心率,产后24h出血和新生儿1分钟Apger评分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缩短第1产程活跃期,并对产妇和胎儿安全,为临床提高分娩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的调整作用,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电针三阴交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电针组电针双侧三阴交(2/100 Hz,8~10 mA,30 min,3次/周,共3个月),西药组口服尼尔雌醇(2 mg/次,2次/月,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所得数据用意向治疗分析集(ITT)和符合方案分析集(PP)对比分析。结果:电针后,ITT和PP数据集分析表明,患者血清FSH、LH含量显著降低(P<0.001),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电针组血清FSH、LH、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金春兰  朱江 《针刺研究》2005,30(3):187-190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三阴交对痛经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治疗痛经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对6例痛经患者行经疼痛时行右侧三阴交假针刺和针刺,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比较刺激前后疼痛情况,并在假针刺和针刺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对痛经患者行埔F—FDG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分析,获得针刺激活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假针刺前后疼痛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三阴交后疼痛值比针刺前明显降低(P〈0.01)。针刺右侧三阴交引起痛经患者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被激活,针刺使同侧豆状核(苍白球、壳)、同侧小脑、同侧岛叶、双侧背侧丘脑、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杏仁体、对侧中脑黑质、双侧第Ⅱ躯体感觉区、同侧海马回、同侧扣带回前部、对侧下丘脑乳头体葡萄糖代谢增强,大脑皮质小区域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针刺三阴交能明显缓解痛经患者疼痛,其机理为针刺三阴交可激活皮质、皮质下边缘系统和小脑与疼痛相关脑区,可能通过平衡与疼痛有关的中枢网络而减轻疼痛,神经内分泌也可能在治疗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Cui JM  Ma SX  Jin ZH  Dong LH 《中国针灸》2011,31(10):898-900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穴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作用效应.方法:60例初产妇分为艾灸三阴交组、艾灸非穴组和空白组,当产妇宫口直径开大至2~3 cm进入宫缩活跃期进入待产室后开始施灸,艾灸三阴交组患者在三阴交穴施灸,艾灸非穴组患者选孔最穴上2寸向桡侧旁开1寸处施灸,均灸30 min.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娩结束后比较3组产妇第1、第2、第3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艾灸三阴交组第1产程活跃期持续时间与艾灸非穴组和空白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P<0.01);艾灸三阴交组第2产程持续时间与艾灸非穴组和空白组相比,亦明显缩短(均P<0.05);艾灸三阴交组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其他组,与空白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可以显著缩短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的持续时间,并能明显减少产后2h出血量,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艾灸非穴组的疗效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798-1802
目的:通过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明确其相关临床疗法,以了解其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原发性痛经""三阴交"为主题词,中文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1982年5月—2014年5月)246篇,英文以"Primary Dysmenorrhea""Sanyinjiao(SP6)"为主题词检索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2014年)12篇,对国内外关于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疗效、机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发现:应用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法具有多样化特点,但主要分为三阴交单穴治疗和三阴交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两大类。结论: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从古至今,三阴交穴一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穴和经验效穴,可单穴治疗,亦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但两者之间疗法、疗效及机制常常混杂,故本研究将二者的疗法疗效、机制分别整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175例患者分为针刺组(90例)和西药组(8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双侧三阴交穴(疏密波,2/100Hz,刺激强度8~10mA),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西药组口服尼尔雌醇,每次2mg,每月2次,连续3个月。对已绝经者,第3个月开始加用甲羟孕酮,每天6mg,连用10d。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检测(化学发光分析法)。结果:3个中心共纳入175例病例,157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评价症状积分均极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治疗后血清FSH、LH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针刺组在LH和E2水平的改善上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电针三阴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良性调整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电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之间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