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往往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常伴有皮肤瘙痒、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的重要病因。茵陈蒿汤对其有治疗作用([1]),但目前尚缺乏茵陈蒿汤疗效机制的研究。现已知正常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异体移植,母-胎间存在免疫调节平衡,而ICP患者往往存在着免疫平衡的失调([2-6]),发生2型T辅助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 2,Th2)向1型T辅助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 1,Th1)平衡偏移的现象。本研究拟观察ICP患者应用茵陈蒿汤治疗后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点,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笔者2006年5月-2008年5月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ICP肝胆湿热型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CP患者60例半随机分成两组,茵陈蒿汤观察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瘙痒、血生化指标甘胆酸(CG)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i)、胎儿宫内情况、新生儿状况及产后出血率的变化,探讨茵陈蒿汤对ICP治疗作用。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瘙痒均明显减轻,甘胆酸、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降低谷丙转氨酶和直接胆红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治疗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通过降低甘胆酸,恢复正常肝功能,从而改善妊娠结局。进一步证实茵陈蒿汤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疏肝活血,清热利湿的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140例和146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低脂饮食,适当休息,适当吸氧,局部涂抹润肤霜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视病情给予熊去氧胆酸和思美泰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味进行治疗。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血总胆汁酸、血甘胆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围产儿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评分,生化指标都显著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治疗组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陈蒿汤加味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疗效。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基础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茵陈蒿汤组在基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胆汁酸的变化;并设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状况及羊水污染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瘙痒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茵陈蒿汤组血清胆汁酸较治疗前降低(P<0.01);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基础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均较茵陈蒿汤组、正常对照组低(P<0.01);茵陈蒿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正常对照组羊水污染情况发生2例,基础组发生7例,茵陈蒿汤组发生5例。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基础治疗干预ICP,有助于缓解瘙痒,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新生儿出生情况,降低羊水污染率。  相似文献   

6.
茵陈蒿汤为主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症 (简称 ICP)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由于肝小叶中央区胆管内胆汁淤积 ,引起瘙痒、黄疸 ,成为主要症状。以往认为该病是良性过程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自 70年代以来逐渐认识该病对母儿均有危害 ,尤其对围产儿影响更大 ,有导致胎儿早产 ,宫内窘迫 ,胎死宫内者。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在探索阶段 ,本院从 1 997年至 1 999年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共治疗该病 1 0例 ,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 0例为孕 2 8~ 38周 ,主要症状为瘙痒 ,程度不一 ,随孕期增加而进行性加重 ,夜间尤甚。同时有部分病例伴有轻微黄疸、恶心、腹胀等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妊娠期肘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分娩69例,新生儿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1例,窒息率为12.5%;围产儿死亡2例,死亡率为2.5%;产后出血(500ml-900ml)5例,发生率为6.25%。结论:加强ICP相关知识的宣教,做好孕妇的孕期保健和家庭自我监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配合围产期良好的护理工作,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其特征为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特发性黄疸。本病最早由 Ahlpheld(1883年 )报道 ,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0 .68%~ 3.2 5 % ,国内报道为 0 .13%~ 4 .4 % [1]。田德虎等 [2 ]认为 ICP是近十几年来导致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降低ICP围生儿死亡率是目前产科医师十分关注的一项课题。对 ICP的处理 ,主要是正确估计 ICP孕妇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因为 ICP的危害主要在胎儿 ,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及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于宫内 ;由于孕妇体内脂溶性…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特发性妊娠期黄疸,是产科危害胎儿生长的一种严重病症,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法.近年来,笔者辨证论治本病症 9例,胎儿全部存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过去认为本病对母儿预后良好 ,但近 10年来发现其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并可引起产后出血 ,故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应将其列为高危妊娠。而目前尚无良策治疗 ,因此 ICP的治疗已是产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 对 ICP的认识1.1 西医对 ICP的认识1.1.1 ICP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尚不清楚 ,许多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肝脏中酶的异常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免疫功能的改变、遗传及环境有…  相似文献   

13.
丁红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94-1794,179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期出现的,以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瘙痒是首先出现的症状,常起于孕25-30周,但也有发生在早期妊娠者,瘙痒发生后数日或数周内,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一般较轻,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偶而有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20.5%,平均28.90μmo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在护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按入院的单日、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37例,采用一般性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常识的知晓率、自我监护的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早产率、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提高ICP患者对ICP的概念、症状、危害、自我监护方法认知和掌握程度,积极调整心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保障母婴安全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孕中晚期皮肤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并存伴或不伴有消化道症状,无肝脾肿大或其他肝病症状;血生化分析示血清胆汁酸升高,ALT和AST升高或正常。ICP可引起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但在积极主动的监护、护理下,加上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围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娅莉  万铭 《江苏中医》1999,20(8):11-13
采用清热凉血,健脾化湿,益肾安胎中药治疗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并设西药地塞米松治疗组,中西医药治组及空白组对照研究,观察治疗后瘙痒及及血生为化。结果:药物治疗的3组,瘙痒均明显减轻;中药及中西医药,血中CG、ALT、D-BI、T-BI明显下降。此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结论:中药治疗I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是一种在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及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证实对母儿均有不良影响 ,如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死产、产后出血等 ,故被列为高危妊娠范畴。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分娩总数 3160人 ,其中 ICP118例 ,发生率 3.73% ,孕产妇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6岁 ,初产妇 97例 ,经产妇 2 1例。1.2 诊断依据 :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或兼有黄疸伴有血胆酸、 GPT、血碱性磷酸酶 (AKP)增高 ,分娩后瘙痒、黄疸迅速消退 ,肝功能恢复正常者诊断为 ICP。1.3…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 nancy, 简称ICP)是妊娠期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从住院患者来看,IC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了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除了加强门诊孕期筛查外,更要加强ICP孕妇的住院治疗护理和胎儿监护。本院2006年7-12月收治ICP患者68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与胎儿早产、窒息等不良孕产结局有关。西医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对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独特优势,病变涉及肝、胆、脾、肾、三焦,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退黄、行气活血化瘀为主,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30例妊娠期肝胆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对母婴的危害。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0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患者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率较高。结论ICP对母体危害相对较少,对围产儿危害很大。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