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分为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周颅内压(ICP)、入出院时GCS评分、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治疗后6个月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SaO2显着提高(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经应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冠  曹德晨  孙宏声  董琨  王增  李耀华 《新中医》2015,47(10):32-3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3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予亚低温及常规治疗,治疗组1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后颅内压(ICP)、脑脊液(CSF)生化指标变化及统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5、7天,治疗组S-100B蛋白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第5、7天,治疗组CK值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第14、28天,治疗组GSC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3月,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具有急性期神经保护,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温阳益气法对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血清生化因子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中药组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7 d内颅内压(IC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糖、乳酸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4周内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ICP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均0.05),但治疗组各时间点ICP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血糖、乳酸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天(P均0.05),在第5天、第7天明显低于第1天(P均0.05),且治疗组第3天、第5天、第7天血糖、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5天、第7天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第7天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应激溃疡以及休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时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亚低温对机体的危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2):163-164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鲜竹沥对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41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1周内颅内压,患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入院1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不良反应(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第7天颅内压升高幅度小,波动不明显,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入院1周时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损伤的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安宫牛黄丸联合鲜竹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增加脑血流量,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另予西医综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温阳益气法之代表方参附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肺炎指标、肺部感染指数评分(CPIS)、肺炎严重指数分级(PS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的体温、血清CRP、CPIS评分及P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第1天; 2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益气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后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概率和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与亚低温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静联合亚低温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中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与颅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出血量和水肿带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中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与减轻脑水肿、脑出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依手术指征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术、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同时合并使用醒脑静20ml,1天1次,共14d,并予亚低温冬眠治疗。2周后根据Glasgow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早期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临床疗效。治疗过程未见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常规组(60例)和亚低温组(60例)2组对照比较,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伤后3~6个月根据GC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规组病死率低,恢复良好率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地采用亚低温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1例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时用参附注射液。2组均治疗7 d,对2组治疗后颅内压(ICP)、血生化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评价,对C反应蛋白(CRP)、血糖、乳酸、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ICP均在发病后第4 d达到峰值,随后2组ICP均进行性下降,从第5 d后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P<0.05)。2组CRP均于伤后前5 d进行性升高而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从第3 d开始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糖在第3 d达到最高值,并于第5 d开始下降,治疗组血糖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酸数值均先开始呈现增高,并于第3 d到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治疗组乳酸值下降较对照组快,于第5、7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均进行性好转,于第7 d开始治疗组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肺感染、心律失常、休克、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接受亚低温治疗患者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神经保护及整体调节作用,可以降低亚低温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进行脱水、止血、激素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法,对照组采用降温毯降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d、3d、7d的ICP、CPP、SOD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3d、复温14d的脑CEG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 TB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s 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入院后均进行对症处理,观察组加用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RT)为32~34℃,对照组控制RT为36~37℃,均监测患者脑组织氧分压(PbtO_2)与颅内压(ICP),结果:入院时,两组ICP、Pbt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 h、48 h、72 h、96 h,两组ICP、PbtO_2均降低,观察组入院不同时间点ICP、Pbt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P监测下亚低温治疗s TBI可快速降低患者ICP,改善其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选择性脑亚低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对其脑保护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资料,所有患者深昏迷持续8h,伤后至入院时间3h,GCS≤8分,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伤后4h内行全麻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超早期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如入院后伤后3h内头颈部降温,辅以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冰袋降温。术中用18~20℃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硬膜腔及血肿腔。术后水循环式冰毯在4~8h内将鼻咽温降至32~34℃,并联合冬眠合剂持续静滴全身降温,颅内压降至正常24h后自然复温。术后第2天起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150 mg/kg,1次/d,连续3~4d。结果:治疗第5天时,两组患者Qmean、Vmean、CER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DR、Wv、NSE、NO、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均P0.05)。治疗后24h,对照组颅内压、血糖依次为(3.95±0.4)kPa、(9.5±4.4)mmol/L,分别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42±0.5)kPa、(5.8±2.1)mmol/L,直肠温度测定缺乏稳定性,平均温度(36.8±2.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6.0±1.2)℃,6例患者出现术后高热甚至高达39℃,及时物理降温后方转危为安(均P0.05)。术后48h时,观察组颅内压、血糖、直肠温度分别为(2.60±0.1)kPa、(4.0±1.4)mmol/L、(34.8±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4±0.3)kPa、(7.5±2.6)mmol/L、(36.6±2.2)℃,观察组经低温及黄芪中医联合治疗后,较对照组在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有效脑保护方面优势更佳。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死亡10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8%(χ~2=37.09,P0.05)。结论:超早期选择性脑亚低温联合黄芪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可协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减轻颅内高压,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与重塑,降低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安全渡过脑水肿高峰期,降低致残致死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亚低温组50例入院或开颅手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入院后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36例气管切开,与亚低温组同接受脱水利尿和激素等常规治疗。2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3,5,7天分别接受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判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68%(34/50),病死率为12%(6/50);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48%(24/50),病死率为28%(14/5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型脑损伤病死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应用亚低温联合体位干预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4例联合亚低温及体位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效果。结果:干预3d后,观察组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14d后观察组IgG、IgM、CD+3、CD+4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亚低温联合体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亚低温组(50例),入院或开颅手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入院后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36例气管切开,与亚低温组同接受脱水利尿和激素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3,5,7分别接受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判定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34/50(68%),死亡率6/50(12%)。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24/50(48%),死亡率14/50(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重型脑损伤死亡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脑外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 0例GCS≤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于伤后2 4h立即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温,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时间3~7d。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极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王景程  梁元才  郭锦 《新中医》2013,45(12):54-55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根据Glasgow昏迷(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GC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GCS评分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脑损伤和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使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为此类患者亚低温治疗时机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方法观摩治疗6h内发生的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患者8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4,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患者均在发病2 h内由急诊科就诊时开始给予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护脑,脱水,预防感染,降颅压,对症支持等)。对照组43例由入住病房后6-8h后给予亚低温和常规治疗。对患者急诊科就诊时、入院时、病程1个月时进行GCS评分。6个月时进行神经系统GOS评分,并对治疗1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采用KP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亚低温使用时机明显早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和颅脑损伤,低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简称血塞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