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子宫畸形分为先天性子宫畸形和获得性子宫畸形。先天性子宫畸形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单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弓形子宫、己烯雌酚(DES)相关异常。获得性子宫畸形多继发于流产、剖宫产、宫腔镜手术及宫颈手术后,包括宫颈宫腔粘连、子宫Ⅲ度后倾后屈、子宫前腹壁固定、颈管宫腔形态失常。介绍子宫畸形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子宫畸形患者的正常妊娠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处理和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子宫异常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最为常见,易导致不良妊娠及产科结局,对女性生理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在纵隔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及残角子宫、T型子宫、苗勒管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子宫异常患者矫正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取代了以往的传统手术,成为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治疗的主要方法。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双角子宫成形术、腹腔镜下残角子宫切除术、宫腔镜下T形子宫成形术甚至子宫移植手术的开展,对于不良生育史的先天性子宫异常患者可以保护其生育功能、提高妊娠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综述国内外先天性子宫异常微创矫正手术对女性患者生育结局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子宫异常矫正手术对子宫异常患者的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是否有改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母儿结局,探讨其在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收集我院产科分娩的99例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的孕晚期患者(畸形子宫组)及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分娩的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母儿结局.结果:畸形子宫组的不良孕产史、剖宫产率、先兆流产、胎盘植入、胎膜早破、胎位异常、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中隔子宫和不全中隔子宫的剖宫产率低于残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鞍状子宫、横隔子宫(P<0.05);双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和完全中隔子宫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他类型畸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发育异常合并妊娠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并警惕产后出血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女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2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对生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0年3月-200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发育异常患者2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子宫发育异常的构成比、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对生育的影响.结果 (1)225例子宫发育异常患者中,中隔子宫125例,占55.6%,其中122例(97.6%,122/125)患者妊娠,但影响其妊娠结局,出现流产、胎位异常、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并发症.(2)双子宫51例,占22.7%(51/225);其中50例(98%,50/51)患者妊娠,对妊娠无明显影响;5例(10%,5/51)合并泌尿系统畸形.(3)残角子宫26例(11.6%,26/225),发生残角子宫妊娠4例(15%,4/26),残角子宫同侧输卵管妊娠1例(4%,1/26);2例(8%,2/26)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合并不孕4例(15%,4/26).(4)双角子宫14例,占6.2%(14/225),无不孕患者,出现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1例(7%,1/14)合并泌尿系统畸形.(5)其他类型:鞍状子宫4例(1.8%,4/225),无不孕患者;无子宫3例(1.3%,3/225),均以原发闭经就诊;单角子宫2例(0.9%,2/225),均合并不孕.结论 子宫发育异常中以中隔子宫最多见.中隔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官、残角子宫、鞍状子宫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但在妊娠期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子宫发育异常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无症状的子宫发育异常,可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5.
内镜在子宫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子宫发育异常包括子宫未发育如始基子宫,发育不全如幼稚子宫,一侧发育与发育不全的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双侧发育和发育不全的双子宫、双角子宫以及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吸收障碍所形成的纵隔子宫。子宫畸形所引致的子宫解剖学异常,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受孕和引起妊娠与产科并发症的根源。在临床上,由于子宫畸形所引致的不孕、反复流产、早产、胎儿异常以及异位妊娠等并不罕见[1]。子宫畸形在不孕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3·4%~17·9%[2,3],在反复流产者中的发生率约占13%[2],在各类子宫畸形中,纵隔子宫最为常见。1子宫…  相似文献   

6.
子宫发育异常是女性生殖系统在胚胎6~20周间双侧副中肾管发育、融合和(或)吸收异常导致先天性子宫形态和功能异常的一系列表型谱。以纵隔子宫为代表的常见类型通常与反复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产科并发症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但尚无足够证据支持其与原发不孕的相关性。除“无子宫”是明确的子宫性不孕因素外,其他类型的子宫发育异常往往均保有基本正常的生育力,在排除其他导致不孕的原因,且助孕失败的情况下再行子宫矫形术是审慎的做法。目前仅明确推荐对于反复流产和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施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子宫生殖道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4.0%,而纵隔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子宫畸形33.6%[1,2].纵隔子宫可引起流产、早产、胎位异常及不孕不育症等.纵隔子宫是目前唯一可经宫腔镜手术矫正的子宫畸形[2].因此,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并与其它先天子宫畸形准确区分对患者的妊娠结局非常重要.为比较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检查及MRI术前诊断纵隔子宫的价值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子宫畸形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种类复杂多样,临床上存在多个分类系统,标准不一,正确的分类对于准确评估病情和制定诊疗方案十分重要。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已逐渐作为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不同类型的子宫畸形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和(或)腹腔镜子宫畸形矫形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个体化子宫畸形矫治手术的主流方式。然而子宫畸形行矫形手术是否能够改善女性的生殖预后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及纵隔子宫手术治疗对生育能力、妊娠并发症及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61例子宫畸形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并对58例纵隔子宫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研究。结果:单角子宫组的不孕症发生率、早产率、胎位异常率、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其它子宫畸形组(P0.05),纵隔子宫早期胎儿丢失率最高(P0.05)。纵隔子宫术后胎儿丢失率较术前下降(P0.05),而足月产率、出生体质量增高(P0.05)。结论:单角子宫对妊娠及其结局影响较大,纵隔子宫易导致早期胎儿丢失,宫腔镜子宫纵隔电切术有助于改善妊娠与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0.
子宫畸形合并晚期妊娠43例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对晚期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年来孕28周以上住院分娩病例,以合并子宫畸形43例作观察组,随机抽取正常子宫80例作对照组,对比分析胎位异常、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胎位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畸形对晚期妊娠的母婴结局有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子宫畸形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其中残角子宫是先天性子宫发育畸形的一种少见类型,患病率为1/100 000,常合并单角子宫畸形。残角子宫常无明显症状,但可导致不孕、子宫积血、子宫破裂等不良事件,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残角子宫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不同分型不仅临床症状有差异,而且对女性生育能力、妊娠结局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残角子宫诊治方面的进展,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构成比、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①433例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发育异常,其中子宫发育异常421例,占71.8%(421/586);阴道发育异常141例,占24.1%(141/586);外阴发育异常及输卵管发育异常各12例,各占2.0%(12/586)。②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及胚胎停止发育(16.4%)、原发闭经(12.0%)、不孕(11.3%)及周期性腹痛(10.9%)。③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患者24例,占5.7%,主要为阴道斜隔、残角子宫、双子宫、中隔子宫及鞍状子宫患者。④433例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患者中302例行手术矫正,占69.7%,其中行宫腔镜手术151例,腹腔镜手术132例,经阴道手术133例,经腹手术65例。131例暂未手术或行器具治疗。结论: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以各种类型的子宫发育异常最多见,而其中中隔子宫发病率最高。部分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畸形。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对女性生育能力影响重大,是否手术和手术方式应依据畸形类型和程度个体化确定。  相似文献   

13.
子宫由两条苗勒氏管发育、融合、中隔吸收演变而成,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内在或外来因素均可导致子宫不同类型的发育畸形.胚胎发育停滞在不同时期,则发生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或幼稚子宫、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和纵隔子宫.综述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别、临床特点和相关基础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母儿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对于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患者108例,并以372例正常子宫妊娠患者作为对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9245例分娩的病例中,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共108例,发生率约为0.4%。其中以子宫纵膈最为常见,占49.1%,其次为双子宫,占21.3%;②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中,胎位异常发生率(46.3%)及剖宫产率(73.2%)均显著升高;③子宫畸形组的平均孕周(37.2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873g)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早产率(24.1%)及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纵膈子宫、单角子宫(83.3%合并残角子宫)、双角子宫、及双子宫在终止妊娠方式上存在差异,剖宫产率在纵膈子宫为最低(64.2%)。各组在早产率、孕周、胎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畸形对于妊娠结局可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医生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说法不一致,主要有经血倒流及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还有免疫和遗传因素等。有研究发现苗勒管发育不全者EM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发育正常者:而另有学者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认为生殖器有梗阻性畸形者不发生子宫内膜异位,而无畸形者却患有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为探讨非闭塞性苗勒管发育不全的中隔子宫患EMs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120例不孕患者,根据1988年美国生育学会5级分类标准诊断为中隔子宫,所有患者年龄相当,并经二维宫腔镜检查确诊,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及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流产史者给予腹腔镜检查以排除输卵管因素和子宫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6.
子宫发育异常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由两条苗勒氏管发育、融合、中隔吸收演变而成,在发育形成过程中,内在或外来因素均可导致子宫不同类型的发育畸形。胚胎发育停滞在不同时期,则发生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或幼稚子宫、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和纵隔子宫。综述子宫发育异常的类别、临床特点和相关基础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突变对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高效孕激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进行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检测的171例EC和AE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开始孕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约每3个月进行1次宫腔镜病灶切除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 用于评估疗效;进一步对影响EC和AEH患者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1例EC和AEH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岁;EC 86例, AEH 85例;分子分型: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157例(91.8%), 错配修复缺陷(MMR-d)型9例(5.3%), POLE突变型3例(1.8%), p53异常型2例(1.2%)。NSMP型与MMR-d型患者治疗40周累积完全缓解(CR)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6%、60.0%;P=0.593);但与NSMP型患者相比, MMR-d型患者CR后的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14.4%、50.0%;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存在P...  相似文献   

18.
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子宫畸形患者行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的35例先天子宫畸形患者(子宫畸形组)的临床结局,随机抽取同期子宫正常、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bFSH、bLH、促排卵天数、FSH使用总剂量、hCG注射日E2、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子宫畸形组的分娩孕周、活婴体质量、早产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均未观察到畸形。结论:要重视子宫畸形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处理,建议患者在获得多胎妊娠后减为单胎,同时加强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检查与监护,以期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子宫畸形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畸形可致不孕、流产、胚胎停止发育等,对围产期母婴也会造成影响。我们回顾分析了1989年7月至1999年7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畸形合并晚期妊娠57例的母婴结局。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上述期间有29 542例产妇在我院分娩,其中合并子宫畸形57例,作为观察组,其余29 48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年龄22~42岁,平均27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2例,有不良生育史12例。1.2 子宫畸形类型 双子宫18例,占31.58%;双角子宫13例,占22.81%;不完全纵隔子宫11例,占19.30%;完全性纵隔子宫4例,占7.02%;鞍形子宫5例,占8.77%;残角子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后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在外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妊娠的患者23例,对其妊娠的情况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流产5例(均为胚胎停止发育)(21.74%).早产7例(30.43%),足月顺产2例,足月剖宫产术9例(39.13%).产时出血1例(5.56%),产后子宫复旧良好17例(94.44%).结论:UAE作为一种新的子宫肌瘤治疗技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术后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