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HBV抗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抗HBV特异性CTL反应方法:制备携带HBsAg、HBeAg和HBcAg基因的3种重组腺病毒Ad-HBs,Ad-HBe,Ad- HBc,分别转染自脐带血体外诱导培养的DCs,观察腺病毒转染DCs效率和DCs中HBV抗原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HBV抗原基因修饰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细胞对HepG_222.1.5靶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腺病毒载体能够高效介导HBV三个抗原基因在DCs中表达,90%以上DCs表达示踪基因EGFP,且DCs细胞形态完整:感染后72 h HBsAg和HBeAg含量分别为0.919和0.328(吸光度A值).MLR实验显示,HBV抗原基因修饰DCs仍然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Ad-HBs转染DCs组、Ad-HBe转染DCs组、Ad-HBc转染DCs组和未转染DCs组之间刺激T细胞的增殖水平无明显差异(F=1.194,P=0.389);在E:T比例为2:1,10:1和25:1时,Ad-HBs转染DC组、Ad-HBe转染DCs组和Ad-HBc转染DCs组对HepG_222.1.5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未转染DCs组(P<0.001);以Ad- HBc转染DC组对HepG_222.1.5细胞杀伤率最高.结论:HBV抗原基因修饰DCs疫苗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同时能增强抗HBV特异性CTL反应的能力,可能发展为一种新型抗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s)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功能是低下的[1]。因此,DCs异常可能导致抗原提呈功能失调,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紊乱,最终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CHB患者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即Th1、Th2细胞的平衡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并且Th0向Th1/Th2的分化受多种因素的调节。本研究主要探讨干扰素对CHB患者外周血DCs,以及DCs对Th1/Th2分化作用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院2002年3~12月的门诊及住院CHB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1~42岁,平均28.6岁,其中CHB轻度14例,中度10例。诊断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  相似文献   

3.
CD4+调节性T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新的重要作用机制,它可通过细胞-细胞接触或者抑制性细胞因子作用于APCs或效应性T细胞,从而发挥调节效应.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可塑性的细胞,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它参与了机体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1型糖尿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Cs具有功能上的可塑性,不同类型DCs、不同成熟状态的DCs以及DCs所处微环境的不同,都将诱导其产生不同的功能状态.通过调节DCs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中枢或外周免疫耐受、扩展胰岛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 cell)、以及介导辅助性T(Th)细胞发生Th1/Tk2细胞的免疫偏离,可诱导免疫耐受,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专门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它与免疫稳态(immune homeostasis)有关。在组织损伤或感染的肺部应答中,DCs能启动和统筹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析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同标本血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浓度。结果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9.1±2.3)%,与对照组(4.1±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2例鳞癌、19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20.1±0.9)%、(18.8±0.4)%、(19.2±0.4)%,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0.6)%,P<0.05;20例Ⅲ、15例Ⅳ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21.4±2.1)%、(20.1±1.3%),均显著高于11例Ⅱ期患者(10.6±1.5)%,P均<0.05。肺癌组外周血清中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TGF-β1浓度的增加,CD4 CD2 5调节性T细胞比例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0615,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T.Tn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Cs)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胸腺肽α1(Tα1)对脐血DCs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重组人IL-4(rhIL-4)诱导和T.Tn细胞RNA转染形成成熟DCs,加入Tα1制备肿瘤疫苗.检测RNA转染后DCs表型变化;MTT法检测各组脐血DCs诱导T细胞增殖和CTL细胞毒活性.结果 与转染前比较,T.Tn细胞RNA转染后脐血DCs表面MHC-Ⅰ、MHC-Ⅱ和CD54、CD80和CD86分子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可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有效诱导CTL的特异性杀瘤活性(P<0.05).而Tα1能显著促进RNA致敏脐血DCs的表面分子表达和T细胞功能(P<0.05).结论 Tα1联合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血DCs可制备高效、特异的肿瘤疫苗,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无血清培养液AIM-V和RPMI1640 胎牛血清(FBS)培养液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例大肠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使用2种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面CD1a,CD80,CD86,CD83,CD14及HLA-DR的表达。再用丝裂霉素作用后的DCs作为刺激细胞,按照刺激细胞反应细胞(S∶R)1∶1,1∶10,1∶20,1∶40,1∶80的比例进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2种细胞培养液培养后都可以诱导出DCs。细胞外型均呈毛刺状。细胞均表达CD1a、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不表达CD14、CD83,为不成熟DCs的特点。两组DCs细胞表型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S∶R不同比例进行同种异体MRL所得刺激指数分别为2.7,4.1,3.1,2.5,1.6,表明树突状细胞(DCs)在不同比例下都刺激T细胞增殖。结论使用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传统的含FBS细胞培养液均可成功诱导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s,但使用AIM-V可以降低含血清培养液应用人体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等风险,更适合DCs的临床使用,可以替代含血清培养液。MLR结果显示,DCs在各种S∶R比例下均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但S∶R比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9.
P27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 7蛋白具有限制性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S)复合物的功能来实现。P2 7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在乳癌、淋巴瘤、前列腺癌以及消化道肿瘤已有报道[1] ,而在肺癌中的研究甚少。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 7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从而探讨其在非小细胞性肺癌中的意义。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5 6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病例均在本院接受治疗及随访。其中男 42例 ,女 14例 ,年龄39~ 77岁 ,平均 6 0岁。中位随访时间 2年 (1~ 5年 ) ,5 6例NSCLC中 ,腺癌 36例 ,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LADA患者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例LADA患者外周血DCs与MSCs进行共培养(MSCs+DCs组),之后刺激自体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组成熟和活化水平、CD3+T、Treg、Th17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前列腺素E2(PGE-2)、IL-10和IL-6水平,流式多因子检测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T细胞因子水平,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新的治疗靶点。结果 MSCs与DCs共培养后,调节性DCs(regDC)增加,同时TGF-β、PGE-2、IL-10和IL-6数量显著增加。两组与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MSCs+DCs组IL-4、IL-5、IL-6、IL-9、IL-10、IL-13和TGF-β表达水平升高(P0.05),INF-γ、TNF-α和IL-17A表达水平降低(P0.05);MSCs+DCs组T细胞增殖活化水平显著降低,MSCs+DCs组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在LADA中,MSCs能在体外诱导未成熟DCs(imDCs)分化生成CD11b~(high)1a~(low)CD11c~(low)regDCs,表现出免疫抑制作用,这些DCs有助于抑制T细胞介导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促进MSC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诱导小鼠脾源性树突状细胞(DCs)产生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将16只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ASP1组、ASP2组、ASP3组[分别腹腔注射ASP 0.01、0.02、0.03 mg/(kg.d)]各4只。1个月后取各组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计算脾源性DCs数量,检测脾源性DCs表型变化、脾源性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DCs培养液中的IL-10、IL-12表达。结果除对照组外,ASP1组、ASP2组、ASP3组大部分细胞有典型树枝样突起;与对照组比较,ASP组脾源性DCs表型33D1表达、DCs培养液中的IL-10表达升高,CD80与CD86表达、T细胞增殖活性、DCs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降低(P均<0.05),以ASP3组变化最明显。结论小鼠体内输注ASP后,其脾源性DCs表型33D1表达升高,CD80、CD86表达降低,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DCs培养液中IL-10升高、IL-12降低。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naiveT细胞、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抗原递呈细胞,其在机体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存在Th1/Th2细胞亚群数量与功能失衡.近年来,研究显示,通过释放一系列的趋化因子以及细胞因子,DCs能活化naive T细胞并影响其极化,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然而,不同DCs的亚型诱导naive T细胞极化的方向不尽相同,在决定机体对抗原是免疫耐受还是免疫反应发挥着不同作用.本文就DCs不同亚型在哮喘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CD73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73与Foxp3标记的调节性T细胞在7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其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CD73及调节性T细胞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单因素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CD73与调节性T细胞在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7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53例CD73呈阳性表达(73.7%),49例调节性T细胞呈阳性表达(70%)。CD73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生存期相关(P0.05)。CD73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r=0.284,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患者预后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CD73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相关(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D73与调节性T细胞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CD73与调节性T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上调,有可能成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老年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肺癌的免疫功能研究颇受重视 ,但大多研究仅限于某个细胞功能。为此我们选择了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 (NKC)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作为免疫指标 ,综合研究了 134例老年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以期为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老年肺癌组 134例 ,初诊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男112例 ,女 2 2年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76 .8岁 ,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未采用任何治疗方法 ,排除免疫方面的疾病。鳞癌99例 ,腺癌 12例 ,小细胞癌 17例 ,大细胞癌 6例。非老年肺癌组 112例 ,男 87例 ,女 2 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SD大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s)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a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分泌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骨髓源DCs为研究对象,以PBS作阴性对照,分别与10和50 mg/L的oxLDL混合培养48 h后,动态观察DCs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趋化因子MIP-1a和MCP、1,荧光定量RT-PCR检测DCs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CR7浓度的表达.结果:oxLDL可促进SD大鼠骨髓源DCs上清MCP-1的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促进细胞表达CcR7(P<0.01).结论:oxLDL可促进DCS成熟,增加DCs分泌MCP-1,并上调CCR7的表达,DCs迁徙变化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Cb)膜蛋白抗原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激活作用,筛选能有效激活DCs的蛋白抗原,探讨该蛋白抗原间接激活T细胞的作用。方法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体外培养单核细胞成未成熟DCs;分别用Cb的5种重组膜蛋白IcmO、EnhA、SecB、Lo1A、HspB刺激DCs;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刺激后DCs表面分子表达。结果 SecB刺激的DCs表达CD83,CD86,CD80,CD54,CD58,和CD40水平显著高于其它4种蛋白;将SecB激活DCs或SecB激活DCs培养上清刺激T淋巴细胞,FACS检测显示刺激后CD4+和CD8+细胞高水平表达的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69以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结论 SecB膜蛋白抗原能有效激活DCs和它所激活DCs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为贝氏柯克斯体潜在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无血清培养液AIM—V和RPMI1640+胎牛血清(FBS)培养液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DCs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例大肠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使用2种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表面CD1aCD80CD86CD83CD14及HLA—DR的表达。再用丝裂霉素作用后的DCs作为刺激细胞,按照刺激细胞:反应细胞(S:R)1:1,1:10,1:20.1:40,1:80的比例进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2种细胞培养液培养后都可以诱导出DCs。细胞外型均呈毛刺状。细胞均表达CD1a、CD80、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不表达CD14、CD83,为不成熟DCs的特点。两组DCs细胞表型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S:R不同比例进行同种异体MRL所得刺激指数分别为2.7,4.1,3.1,2.5,1.6,表明树突状细胞(DCs)在不同比例下都刺激T细胞增殖。结论使用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传统的含FBS细胞培养液均可成功诱导培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DCs,但使用AIM—V可以降低含血清培养液应用人体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等风险,更适合DCs的临床使用,可以替代含血清培养液。MLR结果显示.DCs在各种S:R比例下均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但S:R比为1:10时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T细胞增殖和CTL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及Tα1对脐血DCs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经rhSCF、rhGM-CSF和rhlL-4诱导和T.Tn细胞RNA转染形成成熟DCs,加入Tα1制备肿瘤疫苗.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DCs表型变化;MTT法检测各组脐血DCs诱导T细胞增殖和CTL细胞毒活性.结果:T.Tn细胞RNA转染后组较转染前组脐血DCs高表达MHC-Ⅰ、MHC-Ⅱ、CD54、CD80和CD86分子(MHC-Ⅰ:70-36±6.09 VS8.17±1.93;MHC-Ⅱ:72.03±5.32 VS 7.64±5.33;CD54:69.36±7.33 VS 2.05±2.03;CD80:67.21±6.77 VS 2.33±1.65;CD86:68.85±7.41VS 6.73±1.97,P<0.01);与转染前组相比,可显著促进T细胞增殖(10:1:4.77±0.79 V5 1.65±0.71;50:1:3.85±0.57 VS 1.56±0.13;100:1:2.89±0.59 VS 1.19±0.21,P<O.05),并有效诱导CTL的特异性杀瘤活性(10:1:27.36±8.93VS 10.35±2.93;20:1:44.55±2.36 VS 11.77±1.03;50:1:51.08±4.92 VS 12.75±1.49,P<0.05).而Tα1能显著促进RNA致敏脐血DCs的各种表面分子表达(MHC-Ⅰ:87.88±9.13VS 70.36±6.09;MHC-Ⅱ:93.16±3.34 VS 72.03±5.32;CD54:91.75±3.84 VS 69.36±7.33;CD80:87.27±8.68 VS 67.21±6.77;CD86:89.09±6.86 VS 68.85 7.41,P<0.05);和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10:1:8.31±1.78 VS 4.77±0.79;50:1:5.97±0.14 V5 3.85±0.57;100:1:4.03±0.13 VS 2.89±0.59,P<0.05);及诱导CTL的能力(10:1:47.66±4.12 VS 27.36±8.93;20:1:56.72±7.24 VS 44.55±2.36;50:1:76.48±3.47 VS 51.08±4.92,P<0.05).结论:Tα1联合食管癌细胞RNA转染脐力DCs可制备高效、特异的肿瘤疫苗,有望成为食管癌生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AGE-1九肽致敏树突细胞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树突细胞(DCs).以MAGE-1九肽加以负载,应用MTT法检测致敏的DCs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 负载MAGE-1九肽的DCs细胞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87%,DCs组为76%,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MAGE-1九肽致敏的DCs在体外可产生有效的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体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13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等诱导产生DCs,并用自体肿瘤细胞或外源性肿瘤细胞抗原致敏,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γ、IL2和CD3单克隆抗体(CD3 monoclonal antibody,CD3mAb)等诱导产生CIK细胞,将DCs与CIK细胞共同培养;采用FCM法检测DCs及CIK细胞表型,一次回输患者。结果 130例中晚期肿瘤自体肿瘤免疫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7例,疾病进展(PD)13例,6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5.38%。结论 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