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亚健康的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指出亚健康不能等同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并系统论述了目前关于疲劳、慢性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认识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为特征的疾病。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免疫机能障碍综合征,简称慢性疲劳综合征。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3.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病理疾病,临床难以彻底治愈。临床实践发现,推拿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显著效果。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放松肌肉,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症状,还可以保健强身,起到抗疲劳,治未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推拿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机制,我们查阅了近年来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并以行为学和生化学指标为主,分别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期望找寻到一种新的思路方法,进而推动推拿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为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原因及机理至今还未得到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其诊断大多是患者的主观自我感受,缺乏临床的客观指标,这就造成了诊断的困难和治疗的针对性.临床上很难区分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其它类型疲劳之间的差异,以致很多人把普通的疲劳误认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而夸大了病情,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目前人们在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原因和机理时,往往更加关注病理生理上的改变,但不同社会环境和职业对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影响则仍有争议,因此人们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正确认识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职业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袁振涛  王河宝 《河北中医》2010,32(5):731-732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无明显诱因长期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1]。2007-06—2009—06,我们采用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52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病因不明持续疲劳为主症的一组证候群。5-羟色胺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相关:5-HT含量升高导致中枢性疲劳,5-HT是参与镇痛作用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5-HT能系统具有产生睡眠和促进觉醒的双重作用,5-HT水平下降可诱发抑郁。慢性疲劳综合征会导致5-羟色胺异常。针灸被大量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其可以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各种症状,也可调节5-HT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五脏和经络的角度论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针灸可通过调节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来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建恒 《四川中医》2005,23(6):54-54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之佳法。结果:显效率为37.8%,总有效率为91.1%。结论: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等功效,疗效确切。方法: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提示归脾汤加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9.
陈逊文  谢韶东 《新中医》2007,39(7):91-92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由于长期过度疲劳导致身体出现的一系列肌体或精神的病理状态,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中医学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但对疲劳症状的描述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多称之为身重、体重、倦、百合病等,并认识到各种原因导致正气的损耗均可引起疲劳。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较广泛研究,并常有文献报道,如张蓉等“’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证候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中医证型有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血瘀、脾肾两虚、阳虚等,并在临床治疗中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疲劳为特征,并且伴有乏力、骨骼肌疼痛、睡眠紊乱等症状的综合征。患者时常感到疲劳,且疲劳不因休息而缓解,但在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加重,症状可持续24 h以上。其具体病因并不确定,可能为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昆明市中医医院李莉副主任是云南省高等级(针灸)学科带头人,擅长运用针灸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以脾肾阳虚型患者居多,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位多在脾、肾,涉及心、肝,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情志抑郁为标。她临证取穴精要,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李副主任从脾、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独到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关联规则算法应用于慢性肾炎证候与病位、病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目前流行病学的临床研究方法用于此次数据挖掘,收集1115例慢性肾炎病例,进行临床症状数据的录入分析。借助病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构建慢性肾炎证候与病位、病性的关联规则模型,然后对收集慢性肾炎病案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慢性肾炎以腰膝酸软、腰脊酸痛、神疲息短、四肢乏力、下肢水肿、尿量少、尿黄、苔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多见;病位以肾、脾、膀胱为主;病性以气虚、阳虚、气滞、湿、热、水停为主。结论 通过关联规则算法正确应用,于一定程度上揭示慢性肾炎证候与病位、病性之间的相关性,但由于中医临床中对症状的描述欠统一性和规范性,故将不同种类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算法广而试之,方可更全面地总结中医临床的辨证思维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使用《慢性疲劳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3类证候群。第一类:疲倦乏力,腰背酸痛,手脚发冷,食欲不振,性欲减退,耳鸣,白带过多,小便不尽,夜尿频数,舌淡胖、苔白,脉沉细。第二类:疲倦乏力,头重,头痛,眼花,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记忆力差,注意力差,少气懒言,反应迟钝,乳房胀痛,大便稀溏,舌淡红,脉细。第三类:疲倦乏力,容易感冒,恶风怕冷,动则汗出,舌淡,脉细。第一类证候群辨证为脾肾阳虚(虚寒)证,第二类证候群辨证为心脾气血两虚证,第三类证候群辨证为肺卫气虚(不固)证。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其中涉及的有心、肾、脾、肺4脏之虚。  相似文献   

13.
阐述慢性疲劳综合征及中医"未病学"的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的独特优势,防治疲劳状态体现出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原序及汤证、病、证、症状的描述及条文的分析,认为它不是论治外感热性病的专书,也不是既论外感又论杂病,而是一本"疾病总论",是对一切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总则和大纲。  相似文献   

15.
对脉管病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进行探讨,内容包括:西医诊断疾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总结历代文献结合个人经验,系统论述对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的认识;探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研究的策略思考,规范乳腺增生病辨证标准,优化乳腺增生病辨证论治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证候,推导病机演变,为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冠肺炎患者75例进行中医证候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证候特点,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病机变化规律.结果 轻型患者中位于前3位的主要症状依次为咽干/咽痛(72.73%),发热、咳嗽、乏力(45.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为其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425例疲劳性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评,通过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比较,分析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肝郁脾虚组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结果: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躯体疲劳、疲劳后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疲劳特征中肝郁脾虚证组休息/睡眠后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75例(61.9%),比较明显29例(23.9%),明显5例(4.1%);疲劳情境中肝郁脾虚证组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35例(28.9%),比较明显55例(45.5%),明显25例(20.7%),非常明显占5(4.1%);肝郁脾虚证组时间模式中疲劳在1d中不同时间点疲劳程度比其他证候组重。结论:通过与其他证候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在疲劳类型、程度、特征及时间模式方面表现与其他证候不同,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将外感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归纳为六经病,并将“治未病”思想体现在六经病传变规律及辨治过程中,笔者将其总结为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防盛危以及病尽而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