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生率也因各国各地区早产儿出生后的监护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探讨ROP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对ROP筛查标准进行简单评估,我们对一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了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因此建立筛查制度进行合理筛查、早期干预,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及致盲率有重要意义[1].目前ROP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多是针对出生体重<1500 g,甚至是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有发展中国家的ROP筛查指南评估结果显示,一些比较"成熟"的婴儿错过筛查,而且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可能患有一些疾病,经历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同的医疗措施[2].所以,我们对一组1500~1999 g早产儿的ROP筛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入高浓度氧气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与缺氧及吸氧密切相关[10].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医学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提高,ROP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目前我国ROP筛查工作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合理完善的筛查制度与模式[3].高原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ROP筛查相关研究开展少,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鲜见报道.为了解青海高原地区ROP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对一组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和相关全身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是预防ROP致盲的有效措施.卫生部2004年颁发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以来,全国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ROP筛查工作,但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筛查和治疗工作相对较成熟[2 4],中小城市医院因对ROP病变了解不深、对筛查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筛查的时间相对滞后,造成中小城市ROP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度筛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初步评 估现有ROP筛查 标准的适合性。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1月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 院、上海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的289例新生儿进行 了ROP筛查。按照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出生体重小于2000 g的早产儿,在婴儿出生后 4~ 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检查,随诊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再分别按英国推荐的ROP筛查 标准(体重≤1500 g或孕周≤31周)和美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500g或孕周≤28周)对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289例新生儿中,19例发 生了急性ROP,发生率为6.6%。其中,未达阈值前期病变9例,阈值前病变7例,阈值病变3例。按英国推荐的R OP筛选标准统计,本组289例受检新生儿中,119例需要筛查,而仅遗漏1例1期ROP,ROP发生 率为15.1%;按美国推荐的ROP筛选标准统计,仅83名受检新生儿需要筛查,将有2例1期病 变和1例阈值前期病变遗漏,ROP的发生率为19.3%。结论 上海地区的ROP发生率为6.6%;ROP发 生率低于国外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我们现在的筛查标准有关。有必要根据更多的流行病学 结果,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ROP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发病情况,探讨适合汕头地区的 ROP筛查标准。
  方法:对2011-01/2014-12在汕头4家医院NICU住院的1813例出生体重≤2000 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和(或)广角数码儿童成像系统( RetCamⅡ)进行ROP筛查,所有患儿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病变退化。
  结果:发现ROP 202例388眼,占筛查总例数11.14%。其中重症ROP(阈值前期Ⅰ型或阈值期)43例85眼,占筛查总例数2.37%。出生体重<1500 g新生儿408例,重症ROP 34例67眼,占全部重症 ROP 病例的79.07%。GEE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结论:汕头地区ROP检出率11.14%,但重症ROP检出率较低,主要发生于出生体重<1500 g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小胎龄及吸氧是RO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了解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指南出台后,北京新 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ROP的 发病率和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在北 京六家医院NICU 住院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同时对其全身的情况进行记录 ,分析R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六家医院NICU符合筛查标准 并完成ROP筛查的患 儿639例中,发现ROP患儿69例,占10.8%。69例ROP患儿中,达到阈值或阈值前病变1型需要 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者23例39只眼,占3.6%。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出生体重越 低,出生孕周越小,ROP发病率越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出生体重 、贫血、呼吸暂停>20 s、缺血缺氧脑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 ROP防治指 南出台后,北京NICU中ROP发生率10.8%。低出生体重、贫血、呼吸暂停>20s,缺血缺氧脑 病和胎盘早剥是ROP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正确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的筛查标准;评价筛查标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中的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探讨建立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并新生儿医师请会诊的672例早产儿.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进行筛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应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其进行定期眼底筛查.每两周行1~2次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根据患儿筛查情况结果,决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结果(1)在所筛查的672例早产儿中首检为正常视网膜者605例,发生ROP 67例,占9.97%,其中ROP Ⅰ期38只眼,ROPⅡ期60只眼,ROPⅢ期4只眼,ROPⅢ期伴plus病变(3区)16只眼,ROPⅢ期伴plus病变(2区)10只眼,ROPⅣ期2只眼,AP-ROP(进展性后部ROP)2只眼;阈值前病变20只眼,阈值病变14只眼.(2)其中接受眼底激光治疗2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6只眼(ROP发展至Ⅳ期);其中死亡5例10只眼.(3)67例ROP患儿出生体重均低于2500 g;出生体重≤1000 g、1001~1500 g、1501~2000 g、≤2500 g的早产儿ROP的比例分别为56.76%、12.83%、5.10%、3.42%.(4)孕周小于32W,发生ROP 55例,占82.09%;孕周小于34W,发生ROP 64例,占95.52%.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全身疾病严重的患儿需适当放宽筛查标准.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筛查标准.孕周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的标准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特指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过早产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病因.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无疑是现阶段拯救ROP患儿视功能的最重要措施.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了ROP的发病、诊断、筛查、治疗以及随访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适合西安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标准并分析与ROP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西安地区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134例(268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结合本地具体情况,适度扩大筛查范围,将出生体重≤2000 g或矫正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确定为本地区ROP筛查标准,并比较分析两个筛查标准所获结果.检查同时对受检儿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与记录,分析ROP发生的全身高危因素.ROP患儿组与眼底正常儿组的出生孕周和出生体重比较,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两组受检儿中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比例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ROP与全身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西安地区134例(268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共筛查出18例(36只眼)患有不同程度的ROP,ROP检出率约为13.43%.其中男、女性各9例;出生孕周28~34周,平均(30.58±1.97)周;出生体重880~1950 g,平均(1388.89±268.39)g.18例ROP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ROP 1期4例(8只眼);ROP 2期5例(10只眼),其中1例病变侵及Ⅱ区且伴附加病变;ROP 3期伴附加病变5例(10只眼);ROP 4 A期1例(2只眼);ROP 5期1例(2只眼);退行性病变2例(4只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西安地区134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仅108例需要筛查,可以涵盖所有ROP患儿,ROP检出率约为16.67%(18/108).在接受筛查的134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眼底正常儿组的平均出生孕周为(32.56±2.0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773.91±349.73)g,均明显高于ROP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周t=3.90,P<0.01;体重t=4.45,P<0.01);眼底正常儿组与ROP患儿组有持续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48%和6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缺血和缺氧性脑病及胎盘早剥在眼底正常儿组与ROP患儿组的比例分别为12.07%与33.33%(P=0.030)和0.86%与11.11%(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缺血和缺氧性脑病、胎盘早剥等影响胎儿发育的相对缺氧因素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西安地区ROP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数据相近.我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适合西安地区的ROP筛查工作.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相对缺氧因素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201例(402只眼),用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筛查,记录眼底检查情况.结果 出生孕周27~ 36周,出生体重750~ 2500g早产儿201例,正压给氧48人次,持续1~17d.鼻导管吸氧53人次,持续1~55d,无1例出现ROP.结论 严格控制吸氧可以控制RO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适合成都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筛查模式.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出生的332例体重25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 332例早产儿中有41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2.35%.其中严重的4例(7只眼)接受了激光治疗,1例(1只眼)接受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治疗,占1.20%.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筛查标准,仅259例受检儿符合标准,ROP检出率为14.29%,有4例ROP患儿漏诊.眼底正常组患儿出生孕周和体重均明显高于ROP组,两组间有吸氧史者所占比例及不同严重程度ROP组与未发生ROP组吸氧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出生体重、胎龄、吸氧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成都及周边地区ROP筛查标准应在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9.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近年来在ROP筛查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为了解RetCam在ROP筛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它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深圳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0年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深圳地区近10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对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或早产儿出院后至深圳市眼科医院ROP专科门诊检查且符合筛查标准的9100名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周开始。接受筛查的早产儿中,男性5401名,女性3699名;出生体重520~2990 g,平均出生体重(1710±410) g。其中,<1000 g者206名;1000~1499 g者2473名;1500~1999 g者4038名;≥2000 g者2383名。出生胎龄24~36周,平均出生胎龄(31.57±1.99)周。其中,<28周者208名;28~32周者3608名;33~34周者3553名;>34周者1731名。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压迫器和(或)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的规定和ROP早期治疗研究标准记录检查结果。双眼病变不对称时,记录病变严重眼;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统一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10年ROP总体发病率、重症率,以及第一、二阶段即2004年至2008年和2009年至2013年6月ROP发病率、重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9100名早产儿中,发生不同程度ROP 1137例,发病率12.49%;重症ROP 454例,占筛查人数的4.99%。出生体重<1000、1000~1499、1500~1999、≥2000 g者,ROP发病率分别为62.62%、28.40%、11.34%、3.63%;重症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4.95%、12.21%、3.73%、0.49%。出生胎龄<28、28~32、33~34、>34周者,ROP发病率分别为67.31%、25.27%、7.22%、3.87%;重症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7.02%、10.71%、1.79%、0.68%。第二阶段ROP发病率、重症率与第一阶段比较,ROP发病率、重症率分别从14.64%、6.52%降至11.4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26.61,P<0.05)。出生体重<1000 g的患儿,第二阶段ROP发病率、重症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6、5.271,P<0.05)。出生胎龄<28周的患儿,第一阶段ROP发病率与第二阶段ROP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P>0.05);第二阶段重症率较第一阶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结论 2004年至2013年深圳地区ROP发病率和重症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