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它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不仅参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而且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眼病是因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角膜新生血管等.通过研究EPC与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它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不仅参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而且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眼病是因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角膜新生血管等.通过研究EPC与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国外应用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眼科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效价比较高的药物,Bevacizumab已经被证明不仅具有抗眼部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更能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达到抗渗出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就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为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08,44:281-284)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性眼病密切相关,是有效的治疗靶点.抗VEGF药物能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带来重大变革.目前雷珠单抗在国内已被批准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在美国被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的治疗.抗VEGF药物也作为适应证外治疗药物用于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抗VEGF药物辅助手术治疗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可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疾病的复发率.就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EGF抑制刑的主要药物以及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重要的促进因子。近年来,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olubleVEGFreceptor-2,sVEGFR-2)被证实为一种VEGF促血管生成信号转导通路的天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它与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抑制因子及其血清标志物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sVEGFR-2在抗眼部新生血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意义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内皮祖细胞具有增生、移行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其数量减少和修复功能缺失可导致血管整合和稳定失衡。内皮祖细胞可能还起着开启“血管生成开关”的作用。临床上,靶向针对此类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在眼部多种组织表达,可调节角膜、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理和病理性的血管发生,维持眼部组织的无血管化损伤修复,参与维持眼部特有的免疫赦免状态,调节眼压的平衡.阐明TSP-1在眼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作用,特别是明确TSP-1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血管抑制作用,可为治疗新生血管相关性眼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 它能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 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参与了血管内皮修复、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其数量及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也表现出密切关系,在DR治疗方面同样显示出一些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血管EPC与DR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眼部新生血管是一组难治性致盲性眼病的共同临床表现.多种促新生血管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不仅具有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也是一种促新生血管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PO在角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形成过程中表达增加,在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中,阻断EPO信号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这些研究提示EPO在眼部新生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近研究发现,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这一发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针对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趋化和黏附等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方法正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12.
薛文文  邹海东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38-2140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严重危害视力,目前的动物实验已证明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药物。我们就ES在抗新生血管性眼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成分的广泛损害,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多效性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H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孟虎  黄振平 《眼科研究》2014,(12):1140-1143
眼部新生血管是眼部疾病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盲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感染性角膜炎等均与新生血管存在一定的关系.骨桥蛋白(OPN)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再生与组织修复的糖蛋白,在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表达增多,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OPN与新生血管的关系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从OPN促进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3个方面对OPN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常见的病因是视网膜血管阻塞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视网膜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紧密相关.近年来,把VEGF作为靶点治疗眼内新生血管和(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疾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VEGF拮抗剂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也有报道,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VEGF拮抗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与新生血管的生成及发展密切相关.来源于骨髓干细胞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通过促血管新生及维持血管内皮功能来参与生理性与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等多种因子与某些药物可影响EPc的增殖、分化和迁移.针对EPC的治疗有望成为眼科新生血管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周骏  刘涛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53-2058
新生血管是许多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胎盘生长因子(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是VEGF家族中的一员,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刺激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介导免疫炎症反应,且特异性表达于病理性新生血管,但在正常血管中不表达。因此近年来PlGF逐渐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对PlGF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血管在大部分眼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并常导致严重视力下降 ,甚至丧失 ,如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等目前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眼部新生血管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对目前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一、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血管内皮细胞沐浴在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海洋中 ,这些内源性血管形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复杂而精细的平衡状态 ,使得眼部的血管处于非增殖的静…  相似文献   

19.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眼病,其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疾病的治疗和降眼压治疗.原发病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眼部缺血综合征等.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如Bevacizumab)、多点扫描激光光凝、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青光眼引流装置、玻璃体切除手术和光动力疗法的应用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有了诸多选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虹  刘磊 《国际眼科纵览》2005,29(5):300-303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成分的广泛损害,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多效性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H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