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控制麻疹发病 ,加强麻疹监测 ,自1993年 10月 ,潍坊市将麻疹疫情监测工作纳入脊髓灰质炎专报系统。为了探讨麻疹的发病规律 ,更好地做好麻疹控制工作 ,对 1994~ 2 0 0 0年潍坊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1994~ 2 0 0 0年麻疹疫情资料来自潍坊市麻疹专报系统和疫情报告系统 ,以专报系统资料为准。麻疹个案调查表由县级计免专业人员填写。1 2 方法 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与风疹血清IgM抗体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由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防疫站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完成检测。对正常人群检…  相似文献   

2.
在加速控制麻疹过程中,快速、敏感的麻疹病例监测系统对于及时准确地发现麻疹疫情,制定与评价相关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绵阳市于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通过加强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实验室监测,使麻疹监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网络更加完善,为麻疹病例的确诊与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2005年绵阳市麻疹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 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 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1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1.1 资料收集 通过疫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掌握发病情况,如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等等;了解近年来麻疹免疫工作的主要措施;收集建立与完善监测体系方面的资料。1.2 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探索促进麻疹消除策略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疫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收集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及近5a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常州市1987-2004年麻疹发病率在3/10万以下,2005,2007,2008年常州市麻疹出现新的发病高峰;2845例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麻疹病例时间分布主要在第15~27周之间;地区分布以武进区、天宁区为主;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917例,占67.38%;病例中流动人口1640例,占57.64%。结论采取敏感的麻疹疫情监测、高质量的麻疹病例管理及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等综合控制措施,可有效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睢宁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现将睢宁县2000—2005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来源于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1.2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诊断标准》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进行,所有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都经睢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并采血送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麻疹IgM抗体。1.3检测方法采取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2结果2.1疫情报告睢宁县2000—20…  相似文献   

7.
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制订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法定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湛江市1984~2004年共报告麻疹21 651例,年发病率在0.63/10万~141.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35/10万。1999~2004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50.10%(503/1 004)。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906例病例中,0~7岁儿童发病622例,占68.6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9.27%,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占90.73%。2001~2004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发生麻疹暴发疫情27起,病例数占四年病例总数的26.64%,流行呈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结论湛江市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维持高的接种率和适时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必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点是控制麻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点落实低年龄组儿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商南县麻疹发病情况,给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本分析对商南县1993-2009年报告麻疹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商南县县级医疗单位和16个乡镇卫生院疫情报告及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资料. 1.2暴发定义 指在某一单位人群中,在24h内发生≥3例麻疹. 1.3方法 诊断标准以中国疾控中心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规定的麻疹诊断标准,作为病例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本县实施计划免疫后,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麻疹已得到有效控制。2004年本县开始将麻疹疫情报告纳入网络直报系统,对麻疹疫情开展监测。现将2004年~2010年麻疹监测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伊川县1987~199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开展麻疹疫苗 (MV)免疫接种工作以来 ,特别是实施计划免疫后 ,该县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 ,1987年降至最低水平 (0 .33/ 10万 )。 1990年发生麻疹流行 ,发病率达 189.2 1/ 10万 ,死亡率为0 .32 / 10万。为总结我市麻疹防治工作经验 ,加速控制麻疹规划的实施 ,我们对该县 1987~ 1997年麻疹发病情况及人群免疫水平进行分析 ,为我市消除麻疹提供切实可行的免疫策略。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 :1987~ 1997年麻疹发病疫情报告资料 ,1990年麻疹流行有关调查数据 ,1989、1990年人群免疫水平监测资料 ,1994、1997年麻疹监测点资料。2 .方法 :人…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1991~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麻疹疫苗免疫能控制其流行。湖北省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及死亡宰大幅度的下降。但少数计划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麻疹疫情出现了回升。为了弄清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制订控制、消灭麻疹的规划与策略。现将湖北省1991~20O0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湖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全省各市、县疫情监测月报、年报表,预防接种资料等。1.2 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1 结果2.1 流行强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显示,自199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根据济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济宁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济宁市共发生麻疹1225例,发生麻疹暴发25起,暴发病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46.69%.所有麻疹病例中,<8月龄儿童占11.92%,8月龄~14岁年龄组占40.41%,15岁以上年龄组占46.67%,有免疫史24占20.00%,无免疫史占33.88%,免疫史不详者占46.12%.部分病例调查发现有医院交叉感染和病例接触史.结论要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报告,减少暴露、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也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青  李胜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954-954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 ,加快实施麻疹控制的策略 ,现将我省 195 1~ 2 0 0 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麻疹病例资料 1999年前来自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 ,1999年以后 (含 1999年 )来自麻疹监测专报系统。1 2 分析方法 数据经Excel 9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流行强度 从疫情报告较为规范的 5 0年代末期到未规范使用麻疹疫苗 (MV)之前 ,麻疹年发病率在 5 0 / 10万~ 14 4 0 /10万之间 ,大多数年份在 80 0 / 10万以上 ,年病死率为 1 9%~6 5 % ,流行周期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湖北省1998~2007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湖北省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29000例,发病率波动在2.17/10万-8.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93/10万。近10年来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2.89%。男女比为1:0.69。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81.81%。全省各市(州、林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近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1458例个案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6.29%,其中麻疹疫苗免疫1次者占11.66%,免疫2次者占4.63%,无免疫史的占39.54%,免疫史不详占44.18%。1999~2007年全省共报告83起麻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湖北省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5.
自麻疹疫苗应用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在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局部地区仍经常发生麻疹的散发和暴发、流行.为探讨本地区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流行规律,对1990~1997年的有关资料做如下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于1990~1997年麻疹疫情报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血清学资料和年终报表.1.2 免疫监测1990~1997年对8月龄儿童麻疹初免前及初免后1个月测定麻疹抗体阳转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健康人群453人进行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抗体,以≥1:200为阳性,≥1:800为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凤英  张荣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24-5425
目的 分析咸阳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咸阳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采用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分析描述麻疹流行规律.结果 咸阳市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313例,年均发病率为4.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于3~5岁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4.54岁;3~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75.48%.患者以本地病例为主(78.22%),83.46%的麻疹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咸阳市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效果有直接关系,麻疹病例主要集中于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应提高儿童的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有效接种率,并积极开展成年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麻疹病例时空分布和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系统2001-2016年全国麻疹病例数据,人口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运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1-2016年全国共报告...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象山县麻疹流行特征及其流行规律,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有效策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现将象山县2002-2009年的麻疹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麻疹疫情和个案资料来源于象山县疾控中心各年年鉴和麻疹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象山县公安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绩溪县1998年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实施方案》运行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两个报告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人57例,确疹病人3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5例,占报告病人数的83.33%。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阳性检出率48.08%。两个系统病人报告符合率87.72%;实验室确诊病人发病年龄以25岁以上人群比例最高,占32.00%;小于8月龄儿童发病比例占12.00%,发病年龄分布表现为双向转移现象。结论实施《麻疹监测实施方案》对控制麻疹有很好的效果。加快消除麻疹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体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洛阳市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防制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06年麻疹疫情报告数据和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洛阳市2006年麻疹发病率为14.1/10万,为10年来最高水平.本地人口中麻疹发病率以0~4岁为最高,占总发病数的63.4%(600/946);患病时间以3~6月为主,提示儿童免疫成功率未达要求,春末夏初是防控麻疹的关键时节. [结论]加强0~4岁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重视疫苗接种质量、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疫情主动监测,作好易感儿童及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