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临床症状及体征隐晦,常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治疗.本研究采用超声对临床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的可疑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发现隐匿性斜疝39例,均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斜疝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在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超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被临床及手术证实。其中22例斜疝内容物含有肠管,5例斜疝嵌顿;8例疝内容物为单纯网膜组织,超声诊断全部符合。结论超声是对腹股沟斜疝进行诊断和鉴别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2月沭阳广济医院收治的经传统外科诊断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以综合临床结果、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中的诊断效果。结果:最终临床检测结果显示,36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中,阳性25例,阴性11例;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阳性患者25例,阴性患者11例,高频超声诊断准确度为100.00%(36/36),灵敏度为100.00%(25/25),特异度为100.00%(11/11),Kappa=1.0000,与临床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25例阳性患者中,易复性疝患者14例,难复性疝患者3例,嵌顿性疝患者7例,绞窄性疝患者1例;斜疝内容物为小肠17例,大网膜7例,混合1例,高频超声均诊断正确。结论: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高,可正确诊断腹股沟斜疝类型及内容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诊断婴儿腹股沟斜疝并发嵌顿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院经超声检查并手术症实为腹股沟斜疝并发嵌顿疝17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7例,男婴14例、女婴3例。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2个月。2个月—4个月5例,其中女婴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对腹股沟隐匿性斜疝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5月共行腹腔镜下斜疝手术 35 3例 ,术中证实为双侧腹股沟斜疝 82例 ,其中 5 7例系手术中发现。现分析本组资料 ,并探讨腹腔镜对腹股沟隐匿性斜疝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5 3例中 ,男 2 90例 ,女 6 3例 ;按年龄分为儿童组  相似文献   

6.
孕妇27岁,停经38^ b周,因外院超声诊断胎儿会阴部肿物入院,查体:血压17.3/10.6kPa,腹部膨隆,宫底剑突下二指,胎心正常。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9.1cm,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规则,胎心规律,心率145次/min,心、肺、肝、双肾、胃泡、膀胱显示正常,羊水适量,胎盘后壁,成熟度Ⅲ级。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斜疝及其合并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腹股沟斜疝及其合并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术前的临床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腹股沟斜疝59例中属可复性斜疝39例,滑动性斜疝3例,嵌顿性斜疝15例(其中嵌顿疝合并睾丸扭转1例,合并鞘膜积液3例),以及斜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92%.结论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能显示腹股沟斜疝内容物及其血供情况,并及时发现有无合并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崔丽  朱习琴  曲艳静  孙燕  李艳红 《护理研究》2002,16(10):587-587
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简称隐疝 ,由于其症状及体征隐晦 ,常诊断不明。疝囊造影术是目前用于诊断隐疝的有效手段 ,可为临床治疗和手术设计提供可靠依据[1] 。由于该项技术属创伤性检查 ,加强对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保证造影顺利完成和减少副反应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 9月— 2 0 0 2年 2月共治疗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病人 35 8例 ,对怀疑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 44例病人施行疝囊造影术 ,其中男 43例 ,女 1例 ,年龄 16岁~ 48岁 ,平均 2 2 .4岁。病程 1个月~ 18个月 ,平均 4.2个月。明确诊断 31例 ,均由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9.
高频超声对腹股沟斜疝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本科应用高频彩超诊断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1998年10月~2004年8月36例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行疝囊造影术。结果 36例中,术前明确诊断24例,均获手术证实;另外12例造影阴性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而症状消失。结论 疝囊造影术是筛选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一种实用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 高频彩超检查25例腹股沟斜疝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腹壁层内见疝囊,其近端通过疝囊颈与腹腔相通,远端为边界光整的盲端。高频彩超显示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呈多层中高回声,肠壁有多条彩色血流;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呈不均质点状中高回声,伴斑点状彩色血流。嵌顿疝内的彩色血流有不同程度改变。腹壁下动脉在疝囊的后方、疝囊颈的内侧。精索紧贴疝囊的后壁。结论 高频彩超能显示腹股沟斜疝内容物性质。彩色血流动态与嵌顿疝有一定关系,对临床判断内容物损害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超声鉴别方法及其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普外科住院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6例患者行术前高频超声检查,确认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疝的关系,凡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外侧、前方通过者诊断为斜疝,而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将其向外前方推挤者诊断为直疝。超声诊断与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比较。结果腹股沟疝患者共106例。其中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94例,直疝12例,纠正术前临床误诊3例。术前超声诊断明确,106例均经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有效指导腹腔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先肌注氯胺酮5 mg/kg,入睡后开通静脉,然后随机均分为3组。A组:由同一麻醉医师行骶麻,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由同一术者行局部麻醉,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局麻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mg/kg;C组:单纯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加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和氯胺酮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和躁动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3组术中的MAP、HR变化组间、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比C组少(P<0.05);术毕清醒时间比C组短(P<0.01);躁动评分比C组低(P<0.01);而A、B组无差异(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可安全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但以B组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医疗费用低,更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将96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术后疼痛、伤口红肿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193例,伤口红肿2例,复发3例;对照组术后疼痛310例,伤口红肿36例,复发11例。对照组在术后疼痛、伤口红肿及复发的发生率方面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腹股沟斜疝术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盆腔CT扫描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检查能清楚地发现典型和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显示疝囊、疝内容物及腹壁缺损程度。结论CT扫描检查对腹股沟疝,特别是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雪峰 《临床医学》2009,29(6):14-15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年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28例成年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成年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Inguinal bladder hernia is a rare clinical condition, and only a small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have been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the present case, the patient was a 78-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right inguinal bulge and pain. CT imaging revealed an incarcerated right inguinal hernia containing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a portion of the urinary bladder. We performed manual reduction of the incarcerated intestine, and he was admitted to the surgical ward for follow-up. On the 19th day after discharge, recurrence of incarceration developed, and he was readmitted after manual reduction. A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was performed. After careful reduction of the protruding bladder from the hernial orifice, we repaired the right inguinal hernia with a mesh prosthesis. We experienced a rare case of right indirect inguinal bladder hernia that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laparoscopic repair.  相似文献   

18.
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斜疝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99年1月~2004年7月,完成的两种不同无张力成人斜疝修补术172例(A组: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90例,B组: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82例)的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费用及复发率等。结果 两种术式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B组术后恢复快于A组,手术并发症B组少于A组,费用B组高于A组。结论 两种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斜疝中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腹腔镜疝修补术虽有很多优点,并可作为双侧疝、复发疝、滑动性疝、下腹部有手术疤痕等疝患者的首选,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循环血气变化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60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对照组30例)和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纽(观察组30例),观察手术时间、气腹效果、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两组气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的MAP、HR、PetCO2均较气腹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插管全麻相比,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同样是安全有效的,但非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1h的手术,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20.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3-month-old boy with a right-sided sliding appendiceal inguinal hernia that was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with sonography. Surgery was performed, and intraoperative and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s also revealed changes in the appendix that could have led to complications if left untreated. The infant's recovery was uneventful, and he was discharg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surgery. This condition is usually diagnosed intraoperatively, an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only the second report in the English-language medical literature in which such a case was correctly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with sonography. In our case, the early sonographic diagnosis led to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avoidance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