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导致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对影响到安全性的溶媒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以剥离强度、柔软性、膏体均匀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过程中影响膏体性质的3个因素(溶媒、打胶时间、空白基质各部分的添加顺序)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条件。结果: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正己烷为溶媒,用量50 mL,打胶时间2 h,橡胶匀浆先与软化剂混合,再加入增黏剂和填充剂。结论:优选后的橡胶膏剂过敏率低,舒适性好。  相似文献   

2.
中药湿法制粒是以中药材细粉或全浸膏细粉或中药提取物辅以填充剂加入适宜的湿润剂或粘合剂混合制成湿颗粒的一种技术操作。优质的片剂颗粒能使压成的片  相似文献   

3.
陈蕾  姜林 《新疆中医药》2010,28(1):81-82
中药剂型目前大致分三类:即浸膏剂、浸膏+生药粉末剂及生药粉末制剂。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此制剂既可确保汤剂中所有的有效成分,又符合中药固体制剂化的要求,故是一种常用剂型。  相似文献   

4.
中药提取物吸湿、结块和发黏现象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松  刘美凤 《中草药》2008,39(6):932-934
中药提取物常遇到粉末吸湿、结块、发黏的问题,同时浸膏喷雾干燥时也容易粘壁.对此现象一直缺少合理的理论解释.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由于提取物中存在多种水溶性小分子成分,降低了混合物临界相对湿度,是导致提取物粉末吸湿性强的主要原因.同时中药提取物作为一种无定形的混合物,由于水溶性小分子物质较多,以及提取物吸湿后含水量增加,引起提取物粉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当外界温度高于提取物的玻璃化温度,就会产生结块、发黏现象,这同时也是浸膏干燥过程粘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药浸膏颗粒剂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泽道男  冯怡 《中成药》1992,14(4):46-46
汤剂是由天然药物生药或几味生药配伍后制成的制剂,因此有着难于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缺点。如每次煎出液有差异,易霉变,煎煮、携带不便,口味差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能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中药浸膏颗粒剂。 1.中药浸膏颗粒剂的生产:为使制剂稳定将中药提取液浓缩干燥至浸膏粉末。但浸膏粉末极易吸湿,很难处理。另外,中药浸膏粉末除了含有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对50名日本医生使用中药剂型的资料调查,了解到一般浸膏剂在日本应用状况,认为浸膏剂是一个颇有生命力的剂型,其疗效肯定,应用广泛,正在不断发展,关于浸膏剂有效成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药制剂生产中,采用浸膏(清膏或干膏)作为半成品形式投料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浸膏取用方面,至今尚无有关的统一规定。为此,笔者想以经常取用浸膏的片剂和冲剂为例,就浸膏的取用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正交实验法 ,以膏体的均匀性、膜残留性、柔软性、可涂展性及对皮肤的追随性为综合考察指标 ,以剥离时粘着力 (180°)为量化指标 ,对影响巴布剂膏体物理性状的因素 :搅拌时间、炼合温度、各组分基质的添加顺序三个因素进行实验研究 ,并对最佳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 :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 :搅拌 2 0~ 4 0min ;膏体温度 5 0℃ ;赋形剂组分先与填充剂组合混合后 ,再加入粘性剂。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生产上中药提取物的浓缩程度无法准确把握,而许多制剂的辅料配比却又以浓缩后规定密度的浸膏数量为基数这一问题,我们利用一常用公式,通过推算来确定以膏投料的准确配比,使生产上每批产品严格按照工艺规定的固定辅料比例来投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颖  朱新民 《中药材》1997,20(4):204-205
本文从临床有效的中药处方制备成片剂的方法里总结出了较实用的经验公式。认为药粉:浸膏在1.2~1.5:1时较易制片。同时,对制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一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0,(11)
目的:考察及筛选脑血康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和确定制备工艺。方法:经过前处理水蛭浸膏和系列试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通过内外加入崩解剂法,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该制剂确定了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崩解剂的分散片处方。该制剂的平均崩解时限为52 s,含氮量为5.47 mg/片,分散均匀性、重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规定。结论:研制的脑血康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药片剂生产中水分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汤云 《陕西中医》2003,24(8):745-746
中药片剂与西药片剂比较 ,中药片剂常出现颗粒水分不匀、片面无光泽、掉渣、片芯吸潮、糖衣片打光不亮易褪色、霉变等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分析、总结后发现是中药片剂生产中水分控制不当造成 ,所以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关键是控制水分至适量。例如 ,生产维生素 C银解片时常出现颗粒水分不均匀现象 :大颗粒较潮湿 ,而小颗粒及细粉则较干燥。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稠浸膏加入桔梗粉、朴尔敏粉、扑热息痛粉混合时 ,粘合剂不能完全均匀散开。解决方法有两种 :1、稀释稠浸膏并充分与物料混合均匀后制粒 ;2、采用两步制粒法。即稠浸膏加物料混合成软…  相似文献   

13.
中药颗粒剂尾料重新制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药颗粒剂(冲剂)的尾料是指按《中国药典》对中药颗粒剂粒度的规定,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部分.中药颗粒剂尾料重新制粒的常规制备方法,只要将上批颗粒剂的尾料部分重新粉碎成细粉,再加入到该产品下一批的配料中混合均匀后制粒即可.由于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检测,它不像西药颗粒剂,有明确的药物成分量化指标.即西药颗粒剂的尾料,一般要进行含量测定后,再按照新一批产品处方投料的要求,经过计算,可以保证上批颗粒尾料和本批投料部分的含药成分保持均一性.然而,中药颗粒剂的生产工艺是按照药材浸膏比重和药材浸膏量来确定加入其它赋形剂的数量.我们从事中药工作者都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4.
降脂降粘颗粒剂的制备及应用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丁倩,黄顺 (221009)中药浸膏颗粒剂是一种能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新剂型。它克服中药汤剂煎煮、服用、保存、携带不便、口感差等缺点。适宜中医辨证施治、随证组方、加减。故根据本院中医科医生提供的降脂降粘汤这一...  相似文献   

15.
中药片剂生产,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浸膏吸潮性强,二是生产过程中粉尘多。针对其特点,现就中药片剂车间设计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一、工艺方法和生产布局: 1.关于一步制粒工艺的应用:一步法制粒的应用,有一重要条件,即细粉量所占比例要大(一般约为40%~60%),而中药片剂由于其处方特定要求,不少品种其细粉量仅占10%~20%,浸膏量占60%~70%,这与一步法制粒的要求是矛盾的(全浸膏片则更甚)。当细粉少时,喷入的雾状浸膏液与沸腾状细粉,在接触造粒时,其过程无法充分完成。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浸膏颗粒剂替代饮片使用的必要性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请有关单位在研制和使用中药浸膏颗粒剂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药浸膏片崩解性能的实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药浸膏片包括半浸膏片和全浸膏片两种类型,是应用较广、产量较大的中药片剂。中国药典(1985一部)共收载中药片剂19种,其中浸膏片达14种之多。据各国药典,崩解时限目前仍然是衡量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片剂的崩解机制主要是毛细管现象及膨胀作用。本实验通过不同工艺制备的不同片重的全浸膏片和半浸膏片,以不同方法测定其崩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制药工艺中101澄清剂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101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方法:比较了101澄清剂与乙醇对中药大黄,山楂,黄芪,甘草,川芎提取液的干浸膏得率,各成分色谱分析以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101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干浸膏得率,主要成分含量均较乙醇有所提高,各成分色谱图无差异,结论: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101澄清剂。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用填充剂与崩解剂在中药分散片应用中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的填充剂与崩解剂在中药分散片应用中的性能。方法 :以抗张强度与崩解时间为指标 ,比较了 2种填充剂 (乳糖、硫酸钙 )的压缩成形性能以及对崩解的影响 ;以黄芩提取物、大黄提取物及栀子提取物为模型药物 ,比较了 5种崩解剂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的崩解性能。结果 :乳糖的压缩成形性较好 ,而硫酸钙则更利于崩解 ;以黄芩提取物制备分散片宜选用微晶纤维素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崩解剂 ,以大黄提取物制备分散片则除微晶纤维素以外其余 4种均可作为崩解剂 ,而以栀子提取物制备分散片则应考虑几种崩解剂联合应用或降低分散片中提取物比例。结论 : 在制备中药分散片时 ,应根据提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临床用量来选择适当的填充剂与崩解剂。本次试验为中药分散片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冲剂发展较快,国内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00余种以上。作者对目前冲剂生产工艺中两种配料方法(即:浸膏投料法和药材比量法)进行了对比介绍;对生产工艺中的加醇沉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生产中一般以不采取醇沉法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